宿州瓷砖台面批发市场

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的有些战争,可谓玄妙至极。瞬间的变化,改变了双方的命运。比如,彭城之战就是如此。

一、刘邦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纠合诸侯,攻占彭城。

公元前205年3月,汉王刘邦挥师南下,来到洛阳新城,遇到了他的老乡董公,得知“义帝”已经被项羽杀害了。

在老乡的建议下,刘邦便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号召诸侯伸张正义,讨伐西楚霸王项羽。随之,好几个诸侯响应汉王刘邦,起兵讨伐项羽。

宿州瓷砖台面批发市场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刘邦率军出征(剧照)

于是,汉王刘邦会集多路诸侯的五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楚国腹地。

此时,霸王项羽正率领精锐部队攻打齐国,留守的兵马不多,所以,汉军长驱直入,很顺利地占领了江淮地区,攻占了彭城。

二、项羽为了首府彭城的陷落,舍弃齐国,力克刘邦。

当霸王项羽听到彭城失守的消息后,焦急万分。他将部分将士继续留在齐国,自己亲率三万精兵,日夜兼程,火速回救彭城。

项羽回救彭城(剧照)

而此时的汉王刘邦,不仅自恃兵多将广,麻痹轻敌,而且沉醉于眼前的胜利,导致军心涣散。

四月的一天,项羽率领楚军向彭城发起了猛烈地攻击,正在城里寻欢作乐的汉王刘邦和他的将士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刘帮不是项羽的对手,只得狼狈逃窜。汉军见主帅逃跑,随即乱了阵营,四处溃散。

楚、汉两军争战场景(像)

几十万大军退到了彭城东北的谷水和泗水后,因为船少,抢渡不及,被楚军消灭了十几万;一部分汉军逃到了灵璧县以东的睢水边上,企图跳水逃命,结果大部分被淹死了。

汉王刘邦在将士们地舍身救护下,侥幸突出重围后,想顺便回家带走自己的父亲和妻子,谁知他们早已被楚军俘获了。刘邦只好灰心丧气地离开沛县。

逃亡途中,刘邦遇到了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的部下滕公夏侯婴。原来汉军溃败后,夏侯婴四处寻找汉王,他没有找到汉王,却无意中碰到了汉王刘邦的儿子和女儿。

驾车狂奔的夏侯婴(剧照)

说话间,楚军又追上来了,夏侯婴忙驾车奔跑。这时,汉王刘邦见车上人多跑不快,就心一横,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车去了。

刘邦要把子女推下车(剧照)

夏侯婴见此情景,急忙跳下车去,又把两个孩子抱上车。刘邦着急地说道,我们的命都保不住了,还管孩子干什么?

夏侯婴不敢坚持己见,但也不忍心舍弃汉王刘邦的两个孩子,便急中生智地骑上了他部下的一匹马,然后把两个孩子也抱在马上。车上的人少了,车子跑得快了,刘邦得以摆脱追兵。

刘邦的两个孩子,在夏侯婴的保护下也脱险了。他们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三、对“彭城之战”的一点认识。

彭城一战,本来对汉王刘邦是极为有利的:一则,师出有名,理直气壮,为“义帝”报仇;二则,纠合诸侯,增强军力,孤立霸王项羽;三则,项羽东征,乘虚而入,江淮地区唾手可得。

可是,在战果颇丰,而且有着绝佳的乘势战胜项羽的机会之际,刘邦在胜利面前志得意满,失去了警觉;疏于防范,一败涂地,几乎丧失了全部兵力。

霸王项羽则在这次战役中,行动迅速,挟雷霆之势,以少胜多。不但重创了汉军,而且使得已经归顺刘邦的司马欣等诸侯又纷纷投到了自己麾下。当然,有人说,项羽在攻打齐国的紧要关头,回救彭城,有点缺乏大局意识。

司马欣(剧照)

这样一来,彭城之战后的汉王刘邦,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转攻为守,从而使自己处在了元气难复、被动挨打的窘境。

否则的话,如果汉王刘邦能重视对手,谨慎对待占领彭城后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改变楚汉战争的进程,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前言

公元前205年4月,汉王刘邦抓住西楚霸王项羽在齐国平叛,身陷齐地不能分身的机会,率领五路诸侯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东出函谷关,去攻打项羽的西楚囯,由于大军士气很高,并且刘邦高举“为义帝报仇的正义之旗”,所以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西楚囯的国都彭城,并迅速占领了彭城,正在齐国平叛的项羽闻讯后,率领三万精兵杀回彭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是刘邦和项羽自秦末起兵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这也是刘项争夺天下的第一次大战。项羽以三万对阵刘邦五十六万,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大战呢?

彭城之战:项羽是如何夺回彭城的?

面对彭城刘邦五十六万的大军,项羽该采取怎样的战略?

从西边打,先占领萧县,然后对彭城发动攻击

项羽绕到彭城(徐州)的西边,与河南接壤的安徽萧县,因为萧县离彭城只有六十里地,而且刘邦没有在萧县重点设防,因为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经过萧县,按照正常的作战逻辑,项羽远在齐地,是从北边来的,只能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刘邦没想料到项羽兜了个圈转到西边,占了萧县。

项羽在占了萧县后,便对刘邦的军队发起了攻击,一路顺风顺水,从早上打到中午,很快就打到彭城了,刘邦所率领的联盟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很多士兵争先恐后跳水求生,根据史书记载,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就有十余万人。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刘邦于是向南撤退,在安徽灵璧被项羽追上,双方又打了一仗,结果刘邦还是大败而逃,又死了十几万人,两次交战,刘邦一方大约死了将近三十万的兵力,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刘邦本人也被围困住了,最终还是靠一场沙尘暴逃出生天。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至此,彭城之战,刘邦所率领的汉军几乎全军覆灭。这场以3万对56万的彭城大战,最终以刘邦一方的惨败而终结。

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刘邦为何还会惨败?

(1)西楚军士气高昂

项羽所率领的西楚军队一向是凶猛善战的军队,这次刘邦把他们的国都给占了,他们愤慨激昂,势要回来收复国都(家园)的,如此一来,西楚军队的士气就迅猛高涨。而刘邦的军队在占了彭城以后,天天喝酒,安于享乐,导致军心涣散,一击即溃。

《汉纪》记载:“汉兵逸豫,战心不固。楚兵皆有愤激之气,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

(2)项羽指挥得当

这一仗显示出了项羽的军事才华,他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可谓指挥得当,这一仗已经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了。项羽的军队出现在了刘邦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出其不意,步步紧逼,使得刘邦大败。

(3)张良、陈平皆无预见

彭城之战,张良、陈平皆在刘邦的大营之中,这两个顶级的谋士,没有一个人给刘邦提个醒,他们都没有想到项羽会从萧县来这么一手,谋士毫无预见,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讽刺吧。

(4)刘邦盲目乐观

自秦末起兵以来,刘邦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的军队,在很顺利地攻占彭城后,刘邦开始得意了,但他忘记了西楚霸王项羽可是一位战神,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5)联军组织松散

刘邦联军虽然人数庞大,但他们是五国诸侯的联军,各有各的心思,因此他们在联合作战方面缺少统一性,一旦打乱的话,就很容易跨。

(6)骑兵奔袭步兵

项羽所率领的三万精兵皆是他手下最强悍的骑兵,可以以一当百,而且骑兵对阵步兵,占有绝对的优势,就像砍西瓜一样,一切一个准,所以很快就把刘邦给解决了。

从以上这些原因来看,刘邦被项羽击败是可以料想到的。

彭城之战让刘邦陷入危机,项羽重新拿回主动权

彭城之战,是刘邦自秦末起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败仗。此战过后,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不仅他的父亲与妻子都被楚军俘获,而之前那些依附于刘邦的各国诸侯纷纷背叛刘邦而投降了西楚项羽。刘邦只能收拾残部,退守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陷入了“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

而项羽在此战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英勇果敢,以及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取得了完胜的结局,他不但全歼刘邦的主力军队,而且还让刘邦陷入了危机局面;另外,此战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让他重新占据了楚汉战争的主动权。

结言

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一举扭转了对他不利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还让众多的诸侯投奔于他,比如如塞王,翟王,还有的走向了与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馀,从此大大削弱了刘邦的实力。

但是,这场完胜的战役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项羽没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逃跑的刘邦,以至于刘邦得以苟安,最后依靠关中汉中丰富的资源,东山再起,终于将项羽拖垮,赢得了整个天下。

这正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