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国宝#《国家宝藏》节目中出现的27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1. #我最喜爱的国宝#《国家宝藏》节目中出现的27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我最喜爱的国宝#《国家宝藏》节目中出现的27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没毛病,我疯狂为湖北省博物馆的睡虎地云梦秦简打Call。我们来看下它的前世与今生。

一、因为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吏才得以见天日

一、因为一名叫“喜”的基层官吏才得以见天日

#我最喜爱的国宝#《国家宝藏》节目中出现的27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 优质瓷砖批发网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只有0.5-0.8厘米粗细也就只有一根筷子差不多吧。而且数量多达1150根左右,就是这些的竹简,反映了喜身后一个帝国时代的崛起。

喜是勤勉,敬业的。据说在打开喜的官墓时考古人员都惊了,喜的周围都被竹简包围,都放在棺内。要知道,一般的竹简都是放在棺外的,是不与墓主人一起放在棺内的。可见,喜死后也要和自己的一生费劲心血所写的传记走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脑补,在昏黑的晚上,喜独自在油灯下,在不足筷子宽的竹简一笔一划的写下自己的工作记录,多么勤勉,敬业的基层官吏。这还难道不值得为我们尊敬么???

二、后世法治观念的影响深入人心

云梦秦简上面最最详细的莫过于秦朝律法的记载,小到偷盗,大到杀人放火,都有详细的规定什么样的情形下该判处什么样的惩罚。在我看节目时,我最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国宝守护人陈教授说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环保观念,说就是在每年二月时不得捕捉鸟兽,不得伐木。到了七月份之后这些才可以做。对照如今,不正是保护自己的鲜活体现么???

反映记载最多的还是秦律,这也让我们想到当今的处在公安一线的干警们,为了公平正义,为了法律的尊严,准备随时随地牺牲,他们不就像当今时代的最年轻的“喜”么???

历史总是那么过的飞快,快到每个人都可以忽略不计。能让后人记住你的,只有你在前世所对后人做的贡献,人一生时光有限,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死而无憾。

CCTV国家宝藏节目正在热播,其中笔者关注和喜欢的国宝是浙江省博物馆的良渚文化“玉琮王”。

为何笔者会喜欢这件玉琮王?

一、玉琮王的简介:

我们先看关于这件国宝的简介,良渚文化“玉琮王”,整器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在呈角尺形的凸面上,纹饰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节琢刻一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图案,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

文字不好理解,直接上图如下:

笔者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工艺学家,所以喜爱与否全凭个人感觉,与宝物的珍稀及工艺特点无关。至于为何喜欢,大致是因为笔者联想到“玉器”、”良渚文化“、“虞朝”。

二、关于玉器: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玉器的民族,由于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所以加工玉器需要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精细的分工,浙博的这件精美的玉琮王正是说明了中华民族远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君子比德如玉“,我们的祖先教育我们要如玉器一般,温润谦恭,洁雅高贵,坚贞不屈。

笔者喜爱玉器,认为玉是天地之精华,是有灵性的宝石,是以时常佩玉以自勉。

三、关于良渚文化:

考古学定义的良渚文化实际上是虞朝文化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华夏文明早期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000年。

而考古挖掘的玉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核心区域包括余杭良渚、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是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再往外是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相当于当时的首都。

四、关于虞朝:

史记及先秦文献记载的五帝之一的舜,又称为虞舜,姚姓,妫氏,名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

有历史学家提出,虞朝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虞朝有虞舜和商均两代君主。

而《左传》和《国语》等常以虞夏商周四代连称,但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干脆从信史中将虞朝删去,所以如今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都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朝代的开端。

但是考古学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为“虞朝”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笔者也更愿意相信虞朝是中华朝代的开端。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先亮答案:越王勾践剑,震古烁今的欧冶子与八荒名剑的故事,太过有魅力!

一、欧冶子与八荒名剑:

1.欧冶子其人:

欧冶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14年前后——卒年不详),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先是吴国攻破楚国,后吴越先后吞并长江以南45国。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

2.铸造八荒名剑:

欧冶子何时成名,史书并无记载。但是在他成名后,欧冶子先后为越王允常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称越五剑;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宝剑:七星龙渊(后因避讳唐朝建立者,李渊的名讳,改名为龙泉剑)、泰阿、工布。

人们将欧冶子所铸这八柄宝剑,统称为八荒名剑。

二、越王勾践剑:

1.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纯钧剑:

在《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纯钧剑被大量提及,那时欧冶子已经过世,纯钧在越王勾践手中,当时越国有一位著名的相剑师,名叫薛烛。勾践先后将豪曹、巨阙、拿出供薛烛鉴赏,薛烛都说剑是好剑,但是不够完美。

于是勾践将纯钧剑拿出,薛烛大惊失色,说:“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

纯钧剑,很有可能是越五剑中唯一存世的一柄千年宝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2.越王勾践剑: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结合史书的描述,这把剑很有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剑,但为慎重起见,科研者称其为勾践剑。

3.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越王勾践剑,除了造型精美,设计精巧外,千年不锈这一点更是令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叹为观止。宝剑出土后,对宝剑剑身做过专业的物质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柄越王勾践剑,剑身发现了一层特殊的防锈物质——即现代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铬盐氧化处理技术是现代才由西方率先应用至产品防锈工艺上,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换句话说,就是欧冶子本人锻造的纯钧剑(越王勾践剑)所用的防锈技术,整整领先同行们达2000年之久!

越五剑均为铜锡合金剑,七星龙渊、泰阿、工布为铁剑。根据史料记载,一代铸剑大师欧冶子已经完全掌握铬盐氧化处理技术了,并且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八荒名剑的铸造中。

八柄剑中,不算纯钧剑,明确出现在史料不止一次的有:“巨阙、鱼肠、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有明确物主传承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的有:“湛卢、七星龙渊、泰阿”。(《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等等史料)

三、极有可能尚存于世的另一柄宝剑——七星龙渊:

1.国之重宝——七星龙渊剑:

欧冶子在为越王允常铸造出越五剑后,一时名声大噪。楚王命令风胡子到越地寻找欧冶子,请他制造宝剑。欧冶子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三把剑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2.龙泉剑的由来:

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龙泉剑诞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年,距今约有2600余年,有史可查的,佩戴过龙泉剑的人分别是楚昭王、伍子胥,伍子胥之后龙泉剑从历史上消失了几百年,其后被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所得,李渊死后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将此剑传于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同葬于昭陵。

欧冶子所铸的七星龙渊剑就此消失,其后出现的龙泉剑,都是后世仿造欧冶子所铸,只是还保留着龙泉剑的名字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剑被选定为国礼,赋予了这柄纵贯古今的宝剑,更多的政治使命。

(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关注:豆浆的奶爸守则,不一样的奶爸,不一样的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