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瓷砖橱柜批发市场在哪里

  1. 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

刘统勋跟李卫谁的官职高

刘统勋(1700~1773),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乾隆两朝重臣,乾隆亲信。

为官正直,刚正不阿。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在吏治、军事和治河道方面政绩突出。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痛叹: 失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

李卫(1688 ~1738),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人。捐官。任户部郎中、布政使、浙江总督、兵部尚书和直隶总督。

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拥戴。乾隆三年(1738)病逝。乾隆命按总督赐予祭葬,谥号敏达。

从职务上讲,刘与李不相上下。刘书香入士,皆正统资历,李捐款为官,糸民间豪达。刘图治理朝政,李为民生奔波。虽二人均糸两朝名臣,刘是政治,李为民生。从二人生后的待遇更可以看出,雍正宠于李卫,乾隆偏爱统劭。刘照章办差,李别出心裁。同朝为官,各有干秋。但李卫为民间呼唤,其名气远大于刘。

历来帝王之术,一个是宠,一个贬,恩威并用,臣子臣服矣。

他们俩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李卫这个名字因为电视剧而家喻户晓,文艺作品终究离不开演绎,李卫是二品官,两江总督相当于现代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虽是封疆大吏但也是地方官员。

刘统勋是朝廷大员、军机处领班,是进了决策层的;他还是大学士(正一品),死后谥号“文正”,大清朝260多年只有8个人获此哀荣。

刘统勋是朝廷大员、军机处领班,是进了决策层的;他还是大学士(正一品),死后谥号“文正”,大清朝260多年只有8个人获此哀荣。

必须是刘统勋呀!刘统勋无论是官场出身、生前职位还是死后哀荣,都全面超越李卫。说实在的,李卫在清王朝的官场上其实是相当“另类”的,他的发迹完全是因为清世宗雍正帝“特立独行”的用人风格。又或者说,雍正帝即位之后急需像李卫那样拉得下脸、不怕得罪人的角色来推行“雍正新政”、贯彻雍正帝的政治意图,这才成就了后来的李卫。而刘统勋的仕途,走的才是清王朝的“正道”。

诸城瓷砖橱柜批发市场在哪里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李卫剧照

官场出身

清王朝最讲官场出身,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即便是位列中枢,也总像是“低人一等”,哪怕是举人出身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晚清时期的左宗棠已经位极人臣了,却还向慈禧太后“打报告”——说自己要去参加会试、考进士的原因之一。最后搞得慈禧太后也非常无语,直接送了给他一个赐同进士出身。不仅如此,清王朝的大臣死后,如果不是进士出身,谥号中连“文”字都不能用!比如捐纳出身的李卫谥号是“敏达”,监生出身的田文镜谥号是“端肃”,里面都没有“文”字!而左宗棠谥号“文襄”中的“文”字,正是因为慈禧太后后来送他的那个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棠画像

李卫是如何步入仕途的呢?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说的那样,他根本不是雍正帝的“潜邸奴才”!一个根本不在旗的人,怎么会成为堂堂贝勒、雍亲王的“奴才”呢?李卫的官其实拿真金白银是买来的!为了弥补国库亏空,清王朝会定期或不定期拿出一些不重要的官职或虚衔来明码标价“出售”。当然,名义上不叫“卖”、叫“捐”,也叫做“捐纳”,大意就是:你给国家捐钱了,国家赏你一个官职或虚衔。但实质上这就是一笔买卖!李卫就是花钱买来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衔,然后又通过一些特殊途径、放了兵部员外郎的实缺,从而正式步入了仕途。

▲李卫画像

刘统勋则完全不同,他是雍正二年殿试时雍正帝钦点的进士,后来被遴选为了庶吉士、进入翰林院镀金。在“培训”结束、考核合格之后,又“留馆”担任了翰林院编修。既是进士出身、又有翰林背景,可以这么说,刘统勋的仕途走的是清王朝最“正道”的途径!远不是李卫、田文镜之流可比的。

▲刘统勋画像

生前职位

李卫在踏入仕途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并不那么得志。从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起步,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依然只是个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品级总共只升了一级。从雍正元年开始,李卫彻底时来运转了!经过短暂的道员过渡,雍正二年李卫便被雍正帝正式任命为了从二品的云南布政使。在布政使任上仅仅一年,李卫又再度被擢升、出任浙江巡抚,成为了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雍正五年,李卫出任浙江总督并兼浙江巡抚。从正五品的郎中到从一品的总督,李卫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雍正七年,李卫被调任兵部尚书,但尚未履职就因为母丧、回家丁忧守制三年。三年之后,守制期满的李卫出任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又调任直隶总督,之后李卫就一直留在了直隶、再也没有挪过窝儿。乾隆三年,李卫病死在了直隶总督任上,年仅五十岁。

刘统勋走的是清王朝的科举正途,在翰林院镀金之后“留馆”担任翰林院编修。不过,在雍正年间,刘统勋基本上也就是在翰林圈子里熬资格,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詹事等职,谈不上被重用。乾隆元年,熬了十年资格的刘统勋终于戴上了“红顶子”、成为了从二品的内阁学士。一年之后,刘统勋正式出任正二品的刑部侍郎。两年之后,因母丧回籍丁忧守制,守制期满后出任左都御史,正式晋升从一品。到这个时候,刘统勋已经“追平”李卫了。之后,刘统勋又相继出任过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陕甘总督等职。乾隆十七年,刘统勋进入军机处、正式步入了清王朝的权力中枢。而这,是李卫一辈子也没有达到的高度!九年之后,刘统勋晋级正一品、成为了清王朝的东阁大学士,彻底甩开了李卫“几条街”。清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兼任军机的大学士才能被算作是“宰辅”,而刘统勋正是这样一种存在!一个是“宰相”、一个只是总督,刘统勋和李卫谁的职位高、谁的职位低,不言而喻……

死后哀荣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驾崩之后,李卫也风光不再。清高宗乾隆帝虽然没有急于清洗李卫,但也没有再像雍正帝那样倚重他。李卫去世之后,乾隆帝“官样文章”地下旨,命以总督例葬祭,谥“敏达”,就算是给李卫盖棺定论了。

▲清世宗乾隆帝画像

刘统勋则不同,他是乾隆帝亲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大臣。乾隆三十八年,上早朝途中的刘统勋死在了轿子里。乾隆帝闻讯后亲自前往刘府吊唁,而且还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对群臣说自己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不久之后,乾隆帝下旨追赠刘统勋为太傅,谥“文正”。次年,刘统勋归葬故里,其故里二十里以内文武官员全部被要求前往沿途吊唁,绝对可谓是哀荣已极!远不是李卫一个“总督例葬祭”可比的……更重要的是“文正”这个谥号,它可是清王朝文臣谥号中的最高等级!整个清王朝二百余年里,送出去的“文正”谥号总共只有八个,这其中就有刘统勋一个!就连晚清时期的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都没能捞着这个“文正”,由此也可见刘统勋是怎样一个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