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客厅瓷砖价格表

  1. 为什么青岛的下水道非常出名
  2. 未来青岛房价能掉到4到5千一平吗?为什么

为什么青岛的下水道非常出名

为什么青岛的下水道非常出名

青岛的下水道真的有那么神?“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是青岛吗?青岛的下水道宽敞到可以跑卡车?

黄岛客厅瓷砖价格表 - 优质瓷砖批发网

近些年,每当有城市因汛期内涝变成“看海胜地”时,青岛都会因“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标签饱受赞誉。

原因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

原因二:气候条件的显著优势

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原因三:排水系统完善

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总结:

青岛下水道的历史和今日现实说明:城市下水道就像人体内的血管,既要通畅,也要维护,两者缺一不可。下水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随时随地去维护,可能平时民众不怎么在意,但是他的作用至关重大,希望国内的其他城市能够向青岛学习。

嘛?好嘛?靠海太近了,下大雨整个城市的水能迅速排到海里,不是下水道的问题,德国人修的地下排水系统,当时是先进的,当今社会它落伍了,不先进了,全世界靠海的城市,下再大的雨,也无大内涝。

其实这是中国人迷信德国货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说是清朝末年,青岛是德国的租界,那时候的青岛还不是一个城市,还只是一个村落,德国人非常用心的经营的这个租界,于是就按照当时城市的标准设计了青岛的下水道,然后又冒出一个传说,说是在青岛下水道的关键部件处旁边都有一包油纸包的备件,随时供青岛下水道的更换。

就客观来说,德国修建的下水道在当时确实是世界一流的,但是青岛市从来不内涝,得益于是这个德国的下水道,其实大可不必。

现在青岛市的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面积,新修建的城区肯定是中国的下水道。老的下水道其实并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城市需求,因为现在城市的下水道网路里面还要铺设管网,100年前可是没有光纤电信设施的。

青岛不内涝,其实主要还在于它是一个海滨城市,其实我们看很多海滨城市都不会内涝,比如香港深圳,我们就很少听说他城市发生内涝。

其实个人认为,如果消费者愿意付出与德国货同样的价格,其实中国人造的产品可能比德国的人还要好。但是因为德国货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中国的产品不得不在性价比上更加苛刻。但就工程来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工程水平有中国这么高。

多年来国内流传这个个说法,就是山东青岛的地下排水设施是1898-1914年德占殖民地时期修建的,因为设计科学,工程质量好,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还在正常使用,比后来国内自建的新型排水系统都更加可靠耐用,而得益于这套设施,青岛也是很少发生市内积水的现象,听起来有些神奇。

首先证实一点,青岛市南区西部、市北区西南部,目前确实还沿用着德国殖民时期的下水设施,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运转状况良好。青岛在1898年之前不是一个建设完备的大城市,严格的说,那时候青岛不是一个城市,是数个沿海的并且不相连的小村落,倒是周边的即墨和胶州比较发达,有悠久的历史。青岛作为城市是德国开始占领之后才真正开始高速发展的,这其中包括铁路、银行、工厂,自然也包括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下水设施。德国人当时是把青岛按照德国一个小镇的标准来精心打造的,施工质量颇高。由于德国是近代工业强国,他们设计的排水系统也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水平,水准自然是领先于当时中国内地城市。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设计归设计,负责施工建造下水设施这些重体力活的,百分之百是中国劳工,德国人可不需要自己动手铺埋下水管,从这个角度讲,要说青岛的下水系统全是德国人建造的,不够准确。

第二点,现在的青岛不是百年前的规模了,德式下水道所在区域,只是现在青岛主城区的西南方位,大约住着100多万人口,而1992年往后青岛的主城区已经向东移动和扩大了,21世纪之后又向北扩张,并且跨过胶州湾开发了黄岛区,城市面积已经远远不止于德式下水设施所覆盖的区域了。这些后来新开发的区域,自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下水设施,和德国人没啥关系了。因此说现在青岛仍然用德国的下水道不假,运转状况也良好,但是仅限于主城区的一部分区域而已,更广阔的面积用的是现代化的下水设施,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说100年前的工艺比现在还好,就有些夸张了。

最后得做一个必要的说明,那就是青岛的排水状况和下水设施之间的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青岛的确较少发生大的水患,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城市本身的排水压力不大,并不完全是下水设施优良的原因。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中国有句古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有的大江大河最后是要并入大海的,而青岛是个入海口,不容易屯水,再加上地处北方降水毕竟有限,所以水患压力不大。德国设施是经久耐用,现在也确实还在发挥作用,但也不要夸大了百年前下水道的功效。

下雨不淹,下水道的设计是一个原因,我觉得青岛的地形 ,地貌是最主要的,1青岛是丘陵地带,2离海很近,就在海边上。市区下大雨水多的地方在大窑沟铁路的桥门洞和河北路的桥门洞子,离海都很近。以上两个是青岛下雨不淹的主要原因,这是任何城市都没有的大自然的馈赠!

未来青岛房价能掉到4到5千一平吗?为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青岛房价不能够掉到四五千元一平米,也就是说40-50万元一套,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房价这么跌过。

记得2000年刚上大学来青岛的时候,当时四方、市南、市北的房价也就这个价格,不过当时青岛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是800元的一千两三百元。

当时,黄岛区(现在的西海岸新区东区)的房价也就1000元水平。可惜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

市南、市北房价,目前已经稳定在3万到4万元。西海岸新区海边房价也已经达到了2万到3万元。

青岛市2017年社会平均工资是5309元,2018年社会平均工资也就在五千六七百元。可以见到房价和收入比已经拉大了不少。

现在这么多人有钱,一旦房价下跌马上就被抢购了,肯定不会跌到四五千元一平方米。

但是实际上,有个前提,维持现有的税收政策不变,我们的房子当作一堆钢筋混凝土,放那里不变质,只收物业费,没有其他的负担。

如果出现房地产保有税,就是我们拥有房子,享受当地的医疗卫生保障,就需要给当地交税的话,房子跌到一元也是有可能的。

就拿我们常说的房地产税税率来说,东京的房价是按照房子价格的1%到5%缴纳房地产税。如果一套房子50万元,按照5%缴纳的话,一年需要交纳2.5万元。美国退休老人中1/3的养老金收入用于支付房子的修缮和房地产税。

所以,现在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的年轻人来说,50万元的房子,高攀得起吗?当然,这只是极端的情况,为了保障前后政策的稳定性,肯定不会这么极端。但是不要不相信国家的调控力度,控制住房价,有的是办法。

中央已经制定,下达了重点发展山东的规划。把济南和青岛发展成特大城市圈,定于2020年见效果,现在青岛正在如火如荼的加宽道路,新建道路,修建地铁,青岛新机场定于2019年必须投入使用,流亭旧机场同时关闭。地铁8号线始于胶州北站,途径新机场,高新区,红岛经济区,终点青岛火车北站。青岛目前的商品房建设如百花齐放,而且供不应求,不管房价高,房价低,新建商品房不愁卖!胶州也要撤市划区了!北京两所大学计划在胶州建分校区。所以,青岛的房价只会上涨,落价也是小幅度短暂的!

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青岛房价跌了?

2018年四季度以来,青岛房价出现了一波下跌,青岛楼市均价由高峰时的接近21000元/㎡,跌到了目前的大约18500元/㎡。

于是,有很多朋友担心,青岛房价这么跌的话,何处是个头呢?会不会跌破15000?甚至跌破10000元大关?

个人认为,2016年以来,青岛楼市的涨幅最高超过了50%,涨多了跌一跌很正常,但如果担忧跌到万元以下,甚至担忧跌到4000、5000一平米,则属于“杞人忧天”了。

先简单说说,为什么最近6个月,青岛房价跌了两三千?

1、加强“限购”力度,住建部明确了非青岛本市户籍的人员,强调要严格执行“连续缴纳一年社保才有购房资格”。

2、加强“限售”力度:在青岛购买新房及二手住房,限售由2年延长到了为5年。这项决议实际上在2018年5月就出台了,市场反馈需要时间。

3、部分银行提高了首套、二套贷款的首付比例,首套房由此前的首付25%,提高到了30%,房贷融资成本提升。

4、青岛郊区,尤其是胶州“去库存”完成度较高,棚改货币化逐渐退潮,引发价、量齐跌。

为什么青岛不会跌到5000以下

如果青岛房价跌到5000甚至4000,那意味着距离2018年的高点,跌幅达到了约77%。

果真如此的话,这不叫“跌”,这叫“崩盘”。

只有泡沫非常之大的资产,才会出现如此之大的跌幅,典型如2017年火爆至极的比特币。

比特币从2017年的19000美元跌到目前的3900美元,跌幅将近80%。

难道青岛楼市的泡沫,比比特币的泡沫还要多吗?

咱先不考虑别的,至少,咱青岛的房子是货真价实的钢筋水泥啊,千千万万的人以此为家,安居乐业,它再有泡沫,也比虚无的、一串数字的比特币要值钱吧?

历次楼市崩盘都带有必然性质

历史上,咱国个别城市有过几次楼市“崩盘”经历,最典型的是海南、温州和鄂尔多斯。

1、海南:崩盘跌幅75%

根据历史数据记载,改革开放的特区效应刺激了海南,到90年代初,一堆地产商扎堆海南,将海南寸土寸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1993年上半年,海南房价一度超过7000元/㎡,要知道,那个时候北京均价也不到5000。

但紧接着,削减基建项目、清理所有在建房产项目、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楼市的重拳出击,海南楼市迅速崩盘,房价被“打回原形”,从7000多元跌至2000以下,跌幅达75%。

2、温州:崩盘跌幅60%

温州炒房团举世闻名,他们不仅最先炒热了北上广深,还顺带手炒热了自家的楼盘。

2010年时,温州楼市整体均价突破了3万元大关,而北上广只有2万出头。

但随着2011年的经济整体转型,以及“新国八条”的出台,温州民间借贷模式出现问题,资金断裂如“骨牌效应”一般传导到楼市。此后,崩盘的温州楼市开启了连续38个月的环比下跌,一直跌到了1.2万元,期间跌幅达60%。

即便是现在,温州均价依然没过2万大关。

3、鄂尔多斯:崩盘跌幅50%

2005年前后,“沙漠新城”计划的喊出,让一座座楼盘出现在了鄂尔多斯以及周边地区。

2006年,鄂尔多斯楼市均价1200元左右,但随着2009年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房价一度达到了最高的8000元。

和温州类似,同样是2011年,同样是新国八条的出炉,投机客迫于压力,纷纷抛售,房价一年后跌破4000,不少炒房者“腰斩”出局。

鄂尔多斯那些没人居住的、尚未完工的新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

可以看到,历次崩盘的主要原因,都是与楼市相关重拳打击有直接关系。

换句话说,目前我们的调控策略属于相对温和的“长效机制”,也就是用调控的时间换取楼市的稳定——既要去泡沫、抑制楼市投机,又要保证楼市健康发展,保持楼市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稳定运行;

再者说,青岛楼市也并没有出现如当初海南、温州那般的“暴涨”;

综上,青岛楼市不可能崩盘,房价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大幅回调,因为这既不符合常理,又不符合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