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陪都在哪里

  1. 中国古代第一陪都在哪里
  2. 如何评价河南博物院的建筑外观

中国古代第一陪都在哪里

回复几个河南网民的回答,好厉害,回了三个,全禁止回复!害怕什么?大丈夫男子汉,敢当敢做!禁止别人回复,那是小人所为!包括:专揭六畜犬戎之短,开心8770702……。

答案是西安!一,告诉你,别用低视的目光去看待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二,西安兴于明朝,为,陕西首府,到民国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西安为首推第一陪都。三,不要谈五代以前,那是长安,不是西安的功劳!

“陪都制”与“两京制”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两京制”的国家是谁呢,答案可能大家想不到,这个国家就是吐蕃。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

吐蕃当时是两京制,吐蕃国都一个在拉萨,一个是陪都在西安(长安)。

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

那么就需要和亲。

呵呵,首先看你提这个问题,我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说洛阳是吗?

那我就只能说你居心叵测了!

一直以来,问答上都有很多人在一边鼓吹西安是中国第一古都,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古都等言论,一边贬低洛阳是九朝古都甚至六朝古都,中国第四古都等。

其实,说这些有意义吗?争论这些有意义吗?中国历史,目前最官方、正统的文献资料,首推二十四史,查看里面的各朝代记录就没错了!

很多人去计算那些没有被官方认可的小朝代,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顺,王莽的新朝,五胡乱华的小民族政权等,都是不被正统王朝认可的,多看看史书的记录和评价。如果这样计算的话,那洛阳的小政权就数不胜数了,好像是23朝了吧。

还有,陪都一词,是民国以后才出现的,中国古代并没有陪都一说,有的是两京制和三京制,你要说两者的区别,那可大了去了,这种制度从周朝就已经诞生了,可不是陪都的功能就能代替的。古人的智慧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第一陪都为西安

1932年民国(林森)以洛阳为行都,西安为陪都,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陪都

陕西古都学会成立前,西安是六朝古都,西周都城为成周(洛邑)和宗周(宝鸡)(宝鸡周原博物馆已经把赫赫宗周的牌子亮出来),就是五朝古都,西汉,西魏,北周,隋,唐,其中汉隋唐是和洛阳共有(盛唐皇帝在洛阳近50年)。

自称的所谓十三朝,不到40年短命王朝竟然十个,夺咸阳秦14年,把三个五胡乱华屠杀汉人政权算作自己朝代~前赵9年前秦34年后秦31年,顺洛阳东汉5年西晋3年,不入正史王莽14年,西魏22年北周24年,隋23年。

中国古代第一陪都在哪里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如何评价河南博物院的建筑外观

我们经常去的,说实话不太喜欢博物院的外观,感觉不够大气,气势也不够宏伟,不能提现出河南博物院应有的文化积淀和厚重历史,河南的历史的厚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没有完全的提现出来,一句话,太小了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建筑物无法体现河南的历史厚重感,造型上反而类似于金字塔形跟传统的古代建筑相差甚远,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特色的古建筑越来越多,不要一致的模仿外国,中国的古代建筑也是伟大的文化瑰宝

河南博物院是河南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建筑的形式气势雄浑,还有它外形独特的 “金字塔”都为博物馆院增添了太多的亮点。这么多年的发展,让河南博物馆拥有了众多的珍贵物品能让世界更了解河南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论是它的外观设计还是它的功能和室内外设计,都体现出它独一无二的简洁的风格。

河南博物院建筑外观分析

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体建筑共有九座,采取中国传统建筑中心对称布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它具有东西南北四正向的定位,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撑,可为四维,整体而论,构成四面八方,体现出易经八卦的特质;金字塔顶,指向北中天,象征中原乃地心天中;金字塔形主体展馆与灵宝黄帝陵、郑州商代小双桥遗址中的祭坛十分相像。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融民族风格、地方特点、时代神韵于一体,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馆区中心部位为主展馆,高45.5米,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建筑平面以正方形为母体,主体建筑便自然演绎而形成了“金字塔”造型。冠部呈方斗状,恰似扬斗以承“甘露”,下接覆地斗以纳“地气”,其中心位置精细设计了一个透明的圆洞。大斜面从建筑构造的需要加上白色乳钉图案,形似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和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形状,主体斜面的四周顶部浅蓝色的透明窗及顶部垂直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建筑造型奇特,其实宏伟,独具现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征。

整个河南博物院建筑群采用了传统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布局手法,从总平面上看,四隅分布附属建筑,聚散有致,和谐统一,寓意“九鼎定中原”。建筑群呈四面辐射状,寓意中原文明向四周传播。假如我们从上鸟瞰整个建筑群,则宛若“大鹏展翅”向天飞,主体建筑如大鹏身躯,展馆大门就像大鹏的头部,两侧配楼恰似大鹏的翅膀,后边与文物库房相连的过廊,更是大鹏之尾。整个造型象征着古老中原再现历史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全面振兴和腾飞。

从功能上来看,博物院的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并且除大门入口外,在左右两边又各设置了两个出口,尽可能的避免人流过于拥挤而引起的场馆进出口堵塞情况。停车场位于博物馆前面即主入口的旁边,由于受场地的制约车流入口与人流入口并没有分开而是公用。室外种植了大量乔木植物于营造一种宏大壮阔的感觉,还有各种供休息和停留的设施。

因为博物院主体建筑东西各有一个倒影水池,所以设计者在广场的中心也设想了一个水池,这样建筑倒影水中,可以使环境也建筑产生更多联系,但是广场中心的水池在北方不便管理,最好不要水池。河南省建筑设计院最后决定用反射材料来象征水面,用玻璃覆盖广场下的空间,公广场上看,恰似一滩水面。另外广场上所铺的石材,其质感也增强了广场的整体面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