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周平瓷砖批发

  1. 东吴除了太史慈和十二虎臣,其余武将武力如何排名,都属几流水平

东吴除了太史慈和十二虎臣,其余武将武力如何排名,都属几流水平

《三国演义》小说里,东吴的猛将没有蜀汉,曹魏那么顶级,比如类似五虎,许褚,典韦这样的超一流将领。而且,东吴的猛将数量也不算多,即便是十二虎臣里,能进入一流或以上的也仅有甘宁,凌统,周泰,陈武寥寥几人,其余将领在武艺表现上,不算十分出色。反倒是十二虎臣之外,还是有几个武艺出色的将领,值得分析。我们先来盘点下,东吴除了太史慈和十二虎臣外,还有多少武将有过单挑的呢?

比如,有祖茂,凌操,周善,夏恂,周平,孙桓,史迹,李异,谢旌,谭雄,朱然,崔禹,淳于丹,朱桓,孙韶,朱异,唐咨,于诠,孙歆,沈莹。另外,孙坚,孙策属于领袖,不列入,文鸯短暂归属东吴,也没必要列入。此外,排名如下:

第一,孙桓。

孙权宗室大将,自幼弓马娴熟,又熟读兵法。夷陵之战,孙桓自告奋勇率军抵抗刘备大军,和关兴大战三十回合,大败而走。关兴的武艺处于一流接近强一流的水平,略高于张苞一点点,所以孙桓能战关兴三十回合,武艺在弱一流到一流之间。

第二,谢旌。

第二,谢旌。

阜南周平瓷砖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孙桓部将,被孙桓称为“万夫莫当之勇”,曾经和张苞大战三十回合败走。后来,张苞冲阵,一矛刺死谢旌。所以,谢旌的武艺也在弱一流到一流左右,略输孙桓。

第三,凌操。

凌操没有单挑战绩,但是个人认为他的实力至少在弱一流,原因有:第一,严白虎在逃往余杭的路上,到处抢夺,被凌操率领乡人击败《第十五回》;第二,攻打夏口,凌操一舟当先,十分骁勇;第三,凌操之子凌统武艺一流,身为父亲,起码有弱一流的实力。

第四,李异。

孙桓的另一位部将,也被孙桓称为“万夫不当之勇”,张苞三十回合败谢旌之后,李异接上打了二十回合平手。此时,谭雄突发暗箭射中张苞马匹,李异正要斧劈张苞,被关兴斩首。李异虽然和谢旌齐名,但是明显武艺不如谢旌,因为张苞战谢旌是生力,战李异已经消耗了体力,就这样,谭雄还是看出李异不妙。因此,李异的水准妥妥的弱一流。

第五,于诠。

东吴后期比较拿得出手的武将,和王基大战三十回合平手,后来死于乱军之中。而王基曾经三回合击败朱异,三合击败唐咨,即便三国后期武艺减退,王基也能在弱一流以上。所以,于诠应该有弱一流的实力。

第六,淳于丹。

夷陵之战,淳于丹出场不少,不过唯一的单挑是和傅彤大战,不能抵挡而败走。傅彤虽然单挑不多,不过在东吴包围圈中冲杀了百余回合才牺牲,武艺足以为一流。淳于丹不知几回合败给傅彤,后又连遇赵融,沙摩柯,却全身而退了,武艺能在二流之上,接近弱一流。

第七,朱桓。

正史里,朱桓不弱于十二虎臣,最多仅次朱然。但是,小说里朱桓毕竟出场不多,战绩也不多,不过濡须之战,三合杀了常雕,应该有二流的实力。

第八,孙韶。

孙权的侄子,却极有胆略,私自带兵偷袭,差点让曹丕不免。可惜,孙韶没有单挑战绩,否则排名可以靠前。

第九,史迹。

潘璋的部将,觉得黄忠年迈,于是挺枪而出,战不三合被黄忠斩杀了。黄忠的刀法走的是稳重,本来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再加上年事已高,到了夷陵之战前期,年纪更大,就这样史迹还是被秒斩了,妥妥的弱二流实力。

第十,谭雄。

孙桓的部将,箭术还算过得去,武艺不怎么样,阵中被关兴生擒,然后,张苞将其杀了祭马。所以,他的武艺就是二流以下的实力。

其他的人如朱然(历史上很牛逼)被赵云一枪秒了;朱然副将崔禹被张苞秒擒;夏恂被一合死于张苞;周泰弟弟周平一合被关兴斩了;这些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就不排了。还有周善身手不错,但是武艺很菜,在小船上被张飞秒砍了;而朱异,唐咨,沈莹没有什么表现,又属于后期将领,也就不排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大爷一贯秉持的是“尊刘贬曹,忽视东吴”的主体思想。东吴猛将跟曹魏、蜀汉相比差之甚远,而且为数不多。除了太史慈和十二虎臣之外,很少再有猛将诞生。

如果算上孙策、孙坚,相对厉害的可能有那么五六个吧!

接下来将一一列举

一、孙策

严格的说,孙策、孙坚父子,是江东集团的领袖。但是他们都是武将出身,也可以算作武将。

孙策的武艺,与太史慈半斤八两,两人在神亭打了一百多合。结果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孙策抢了太史慈的手戟,直到两边大军开至,二人才善罢甘休。虽然“罗本”中罗贯中解释了“失盔者当输也。”更偏向于太史慈取胜。但实际上两人并没有分出胜负。

所以!除了太史慈、十二虎臣之外,孙策应该排在第一位。

二、孙坚

孙坚是孙吴第一代领袖,常以勇武闻名,被称为“江东猛虎”。在“三国演义”中,孙坚的表现不多。而且罗大爷也没有刻意去推崇孙坚的武艺,给人的感觉非常一般,远不如正史精彩。

沂水关之战,由于袁术克扣粮饷,孙坚这一战打得非常艰难。关外遭遇华雄,两人相交数合之间,突然后寨被华雄部将李肃引军偷袭,放火烧掉了仅剩的粮食。孙坚军人无粮食,不战自乱,各自逃窜。

孙坚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撇了华雄,带着数十亲随逃跑。华雄在后边引铁骑追赶,孙坚见华雄紧追不舍,被迫接住厮杀。相斗十余合之后,孙坚败走。

从第一次的打斗来看,孙坚的武艺与华雄应该相差不大。第二次之所以被华雄击败,是因为孙坚在狼狈奔逃之际,心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

所以!孙坚仅次于孙策,排在第二位。

三、孙桓

孙桓是后三国时期名将,孙坚族人孙河之子,在“演义”中,他是孙河的长子,武艺高强,弓马熟闲,智勇过人,常常跟随孙权南征北战,累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期间,孙权无将可用,孙桓主动请命,引大军在宜都界口附近抵御蜀军。蜀将关兴立于阵前,单搦孙桓出阵厮杀。孙桓也不示弱,舞刀骤马直取关兴,相斗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张苞见状,挺矛骤马也来夹攻,二将合力才将孙桓击退。

关兴单挑孙桓,需要张苞的助阵,说明孙桓的武艺相比关兴略有优势。所以他应该排在孙坚之后,位列第三。

四:李异、谢旌

孙桓领命退敌期间,推荐了两员猛将,一个是李异,一个是谢旌。孙桓对孙权说道:“身边有大将二员,乃李异、谢旌。论此二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乞数万之众,即擒刘备矣。”

单看孙桓的这一段评价,足以说明李异、谢旌二人非等闲之辈。

夷都战场上,谢旌截住张苞厮杀,相斗三十合,只不过略有劣势。而李异截住张苞厮杀,二十合之后,更是胜负难分。

张苞是后蜀时期,蜀国名列前茅的猛将,李异能打平张苞,谢旌能挡住张苞三十合,二人的武艺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