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身为李唐三朝元老,对武氏代李为何无动于衷

  1. 李勣身为李唐三朝元老,对武氏代李为何无动于衷

李勣身为李唐三朝元老,对武氏代李为何无动于衷

演义小说中的徐茂公原型是历史上的徐茂功,得赐姓又避讳后变为李勣,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参加过起义军,降唐后历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与李靖大破东突厥,讨平高句丽,是唐朝名将之一,与唐朝战神李靖相比也不遑多让,时人以李勣和侯君集、李道宗并称三杰,又把他和李靖合称二李。身居高位手掌兵权,在李世民临终时,为了让他全心全意辅助新君李治,还玩了一手贬逐的圈套,李勣泰然处之。

演义小说中的徐茂公原型是历史上的徐茂功,得赐姓又避讳后变为李勣,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参加过起义军,降唐后历事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与李靖大破东突厥,讨平高句丽,是唐朝名将之一,与唐朝战神李靖相比也不遑多让,时人以李勣和侯君集、李道宗并称三杰,又把他和李靖合称二李。身居高位手掌兵权,在李世民临终时,为了让他全心全意辅助新君李治,还玩了一手贬逐的圈套,李勣泰然处之。

李勣身为李唐三朝元老,对武氏代李为何无动于衷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李勣的军事能力不容置疑,名将风采,但细观他的生平,在从政上对人对事,不乏自保之策,颇有狡黠的地方,说是把自己的安危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是不为过的。他在瓦岗时,先跟老乡翟让打天下,李密到来听从李密指挥,受到倚重,在火并翟让时被放过,镇守黎阳仓。李密败给王世充时,投唐不敢投黎阳徐世勣,可知防备之心。而李密对李勣的防备,却也非空穴来风。


李密降唐,李渊下诏招降瓦岗旧部,黎阳的李勣不直接把户口钱粮情况交给唐朝使者,而是把它交给时为李渊手下的李密,并说原是魏公之地,应由魏公上交。表面虽是忠心的表现,却埋下二李互相提防的引子,李密此后离开长安欲造反,被盛彦师所杀,很大的起因在这里,以一个降将身份,还得到这些有能力的人效忠,诸如此等人不知还有多少。必然引起李渊戒心,李密不反也是等死。这一招可见李勣谋事的深远。

李勣向李治效忠后,在大是大非上也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圆滑处世,在废王立武的大问题上,李治武则天被长孙无忌褚遂良顶得无法可想,就找上李勣,被这位军国大佬轻飘飘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一言决定后位,于武则天上位有大功,从此更受到李治武则天的倚重,把影响天下的大事淡然处理,只见小聪明,不见谋国大智慧! 李勣死在唐高宗李治的前面,生荣死哀,死时李治为之悲哭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可谓光耀无比。其时,武则天的野心未真正表露出来,倒谈不上李勣对以周代唐有什么看法做法,但以他的为人处事,置身于安全一方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李勣向李治效忠后,在大是大非上也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圆滑处世,在废王立武的大问题上,李治武则天被长孙无忌褚遂良顶得无法可想,就找上李勣,被这位军国大佬轻飘飘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一言决定后位,于武则天上位有大功,从此更受到李治武则天的倚重,把影响天下的大事淡然处理,只见小聪明,不见谋国大智慧! 李勣死在唐高宗李治的前面,生荣死哀,死时李治为之悲哭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昭陵,可谓光耀无比。其时,武则天的野心未真正表露出来,倒谈不上李勣对以周代唐有什么看法做法,但以他的为人处事,置身于安全一方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题主的问题错误——武则天称帝时李勣已经去世21年 如何阻止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是在690年称帝,李勣是在669年去世,难道要李勣从棺材中起来劝阻武则天不要称帝?

李勣关于武则天,就做了一件事情:

在李治问他是否可以立武昭仪为皇后时,李勣选择了中立:立后是陛下家事,不需要问外人。

即:李勣不反对李治立武昭仪为皇后,就这么一件事情。

多大的事情啊~~~~~

至于参政,是李治的授权,和李勣无关,也管不了;称制是李治的遗照;称帝是唐中宗同时得罪武后和丞相,被二人共同推翻。

武则天能够参政、称制、称帝,和李勣没有任何关系。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称帝,和她儿子唐中宗的任性、唐睿宗的躲避高度相关。

简单说,是武则天儿子的不争气,才给了武则天称帝的空间,如果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儿子,又当皇帝,肯定发生母子相杀的政变。参见李隆基杀姑姑太平公主。

唐中宗的任性

唐中宗为了快速培养自己的势力总是做出很多让人惊讶的事情,同时也开创了自己特色的时代:

1、一即位就要把小官的岳父韦玄贞提拔为侍中(宰相),这就得罪了裴炎等朝廷文官。在武后和裴炎等文官的共同努力下,唐中宗被废了。

2、神龙革命后,唐中宗即位,即位不久就把神龙革命攻城张柬之等不是发配边疆,就是罢官,意图建立自己的势力;

3、为了快速建立自己势力,唐中宗开创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公主开府建幕,于是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纷纷开府见幕;针对丞相不批准自己人任职的情况,唐中宗册封了很多斜封官。

唐睿宗的逃避

690年唐睿宗自行上表禅让帝位给武则天;

712年唐睿宗禅让给儿子李隆基。

第一次禅让成就了武则天称帝,第二次禅让导致太平公主被杀。

相比唐中宗的胡闹任性,唐睿宗是武则天儿子中最无用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李靖可称大唐第一名将,他不对武则天称帝说三道四,原因如下:

一、李靖得志很晚,还差点被李渊斩杀,他对荣华富贵十分珍惜。


李靖年轻时就很有才能,当朝宰相、越国公杨素曾对他直言:将来的地位绝不会低于我;李靖舅舅、大隋名将韩擒虎经常和李靖一起谈论兵事。但历史老人很幽默,到李靖四十六七岁时,仍沉郁下僚,还差点儿被李渊宰了,看官莫急,听我絮絮叨来……真实的李渊是个识货的主儿,并不像李世民黑他的那样,昏庸的种猪一只!他早就看中李靖的军事才能,千方百计笼络李靖,想让李靖为他所用。李靖猴精,知道李渊图谋不轨,不仅不受他利用,还偷偷逃出太原,到长安乱嚼舌头说:李渊要造反!李渊要造反!弄得李渊在太原心惊、肉跳、要撒尿!到李渊攻进长安,活捉了李靖,正准备宰杀。死囚犯李靖看到李世民,仿当年死囚犯韩信见到夏侯婴抓救命稻草故事,大喊:大业未成,怎能杀壮士?李世民向李渊求情,李靖逃得一命,并逐渐被李渊重用,立下奇功。他死里逃生,荣华富贵来之不易!

二、李靖只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愿意参与皇权的争夺。

李靖率三千轻骑就灭了突厥,堪称军事奇才。但他知道皇位的争夺甚为血腥,他不乐意参与其见,险中求富贵。

他不像名将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拉他入伙,他并没有下水。到李治要封小娘武则天为皇后时,他对李治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这是他对皇权更替的真实想法:哪位皇子登基,甚至李家媳妇、皇后武则天华丽转身当皇帝,这都是李家的家事,我反正始终是你们的臣,你们都是我的主子,我不想管、也管不了,何必引火烧身?

三、李世民、李治手段之辣让李靖心有余悸。

客观地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永徽之治的李治都是有大才能的,父子开疆拓土,均是一代英主,但手段同样毒辣。李世民能对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下杀手,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李世民直接射杀,十几个侄子被屠尽,老子李渊被逼宫!李治对扶他上位的亲舅舅、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竭尽打击迫害之能事,最后长孙被逼死。

李靖还敢管主子家的家事吗?尽管天子家无家事,无小事,常常就是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