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农村经历是宝贵的,你家乡变化大吗

  1. 曾经的农村经历是宝贵的,你家乡变化大吗

曾经的农村经历是宝贵的,你家乡变化大吗

要我说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宝贵的,没有什么曾经的说法。我是农村人,农村就是我的根,随着现在的国家大力支持,扶持扶助农村经济发展,我的家乡变化有翻天覆地的变化。80%的人就有两层半楼房或者是三层楼房,平地而起,是以前有些人认为的山沟沟也变成了现代化的农村,虽然说有些人是在种地,但是现在种地也不是像以前,现在是用科学种地。当地的政府也好大力下乡,支持农村发展烟叶(烤烟),中药材,蔬菜,养殖业。有政府的支持,利息贷款创业,在家里搞创业的人做的是热火朝天,有些家庭并且存了好几百万,一年收入一两百万,在我的家乡一两百万,公路村村通,互联网80%的人都有,没有自来水。

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是这样富的,起先他们出门打工赚到钱了,回家乡创业。他们在外学到了很多知识,连他们的孩子都有知识文化。我们的家乡现在是振奋新村,也鼓励年轻人回家创业,近两年的乡村干部也是年纪比较轻的,他们对村民态度都亲和力很好。不过还是有一些个别人搞投机倒把的玩意,就是在村里把别人把出门打工那些人的土地种了不给租金,他们说公路是他修好的,其实是当地政府有这个政策户户通公路,而他们是把别人的土地种了不给租金(说公路是他们叫人修的,其目底就是种别人的土地不给钱),村里目前有这种现象。

曾经的农村经历是宝贵的,你家乡变化大吗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我的家乡政府所在地,原来是树矮草稀的,无人住的沙土地,几十年过去了,已经有小镇的模样。几十年前,在田地里,修一公路,后公路两旁盖房子,路边的树已经换几次了,周围的村子,也渐渐的由土房变砖房楼房。

题主的问题问得好,曾经的农村经历是宝贵的,我家乡的变化确实非常大。

美丽的村庄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出生时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 了怎样明辨是非,学会 了怎样艰苦奋斗。我从一个小学生,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得到了锻炼,由于表现突出,被推选考试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从此走上乡镇领导岗位。现在回想起来,农村经历真是宝贵的。

远眺柑桔园

要说家乡的变化,可以说七天七夜。我在家乡种田时,还是每年种小麦、油菜、稻谷。一年收入很低。改革开放后,农民选择了改种经济作物,先是种茶叶。农民尝到了甜头,后又按照立体农业的种植模式,在茶园里套上柑桔,一种五月份成熟的夏橙。农民的收入成几何式增长。现在,我的家乡,好多农民都买了摩托车,部分农民还买了小轿车。什么冰箱、洗衣机、空调都是“小儿科”了。绝大多数农民都用上了煤气灶。

这个村民屋后安装有空调,还安装有什么呀

现在的农村与六七十年代相比,那真是翻天覆地。公路通到了农民的家门口,自来水直接进了农民的水缸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洋楼(砖瓦房)。变化比想像的还要快。

(原创)我邻村的女人青子一九七九年,带着自己的五个子女,携同丈夫一起从河南南阳寻亲归来,在我的小村落户了。如今这位女人和丈夫已经去世多年,两个女儿嫁致邻村,三个儿子在我的小村成家之后,过着自己与邻居一样的小康生活。

这位邻村寻亲的女人为什么会来我村落户呢?这事还需从头叙起。

时间追溯到一九四六年的一个秋天的日子,解放战争中大约七岁的小青在邻村街头玩耍时,从她身边路过的与她爸爸年龄差不多大的一名男人,突然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糖球笑咪咪地对她说:″小朋友、来吃糖,这是你娘让我给你的,你娘在俺家有事,让我来接你。″

还不明事理的小青,拿上糖球便跟上那个男人走了。男人抱上她,一路急步,很快离开了小青的村子。

自此,小青便长期地离开了她的家和娘。小青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娘了。

原来,小青是被一名逃跑的国民党兵,扮作农夫,欲蒙混过关,把她当作女儿骗到了河南南阳。到南阳之后,便辗转把她卖到了淅川山村一农户家里做了童养媳。

从此之后,小青便长期地离开了亲爱的娘,当了一位山村农户家的童养媳。心中一直思念想念着她的家和爹娘。

当时光推移到一九七五年之后的时候,小青已经是三个男孩两个女孩的母亲了。而这时,她思念老家想念爹娘的内心感情却越来越浓,常常让她睡觉不安,吃饭不香。

朦胧的记忆中,她的村是朝朝村,她的家是张姓的家。于是她便把心中寻亲的欲念,寄托给了村里在外参军入伍的人。她对他们苦苦哀求:

″记住,记住,你在外面打听到朝朝村的时候,回来告诉我,那就是俺娘家……″

终于,在一九七八年的那一年,淅川县山村的一位军人,为小青打听到了朝朝村。原来,这位军人的战友正是来自于小青的朝朝村,多少也听说过,村里解放前一女孩丢失的往事。经与老家写信联系,正是小青要找的老家朝朝村。

当这两位军人把这一消息传递到各自村子的时候,乐坏了淅川的小青,更乐坏了这边小青的爹和娘。小青的爹是一位教师,马上请假到小青家去看望了自己丢失三十多年的亲生女儿。

相见来往之后,经过协商小青和丈夫一家人都乐意回到河北邯郸老家。

可惜朝朝村是大村,无法迁入。小青她爹便托亲戚关系来我的小村落户。

恰好,我村当时是小村,地多人少,生产队正需要劳动力,于是,小青一家七口人,便迁移落户到了我的小村。

相传我的小村建村于清朝,属太行山东侧水冲平原地带,建国前属旱地。少时的记忆中,小村300多人口,耕地2000多亩,人均耕地三亩。但那时的旱地产量低,旱地作物望天收,记事中那时的生产队每年产小麦是3000斤,6000斤,9000斤,也是逐年提高,粮食产量多在二三百斤左右,为求高产,多种植红薯、高粱之类作物。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与红旗渠同时修成的跃峰渠修成之后,我的小村变成了水浇地。农业作物,也开始变成了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粮食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村小,劳动力少,故小村那时是十分欢迎外来人口进村落户的。先后有湖北,四川,陕西和西部山区等地到这里落户的。之后,小村人口逐步发展为目前的900多人口。人均耕地1.7亩。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的小村开始有了逐年快速发展的显著变化。1990年之后,小村成为当地有名的产粮大村,每年向国家贡献30万斤征购粮和商品粮。2000年特别是2010年之后,小村人的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小村首次被列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实现了村内街道硬化,家家住新房,户户通自来水,通天燃气,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写在本文结尾时我想说:曾经的农村我依然还居住在这里,因为这里是我的老家,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我亲爱的母亲,有我从小相依相处的发小和好邻居,我愿与他们在一起和谐相处,一起见证小村在祖国怀抱中的发展变化。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居住,也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曾经的农村经历确实是宝贵的。它让我实实在在地亲眼见证目睹了我的小村人从贫穷到小康生活的巨大变化啊!

202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