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1. 金鹏瓷砖质量怎样
  2.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金鹏瓷砖质量怎样

一般瓷砖的耐磨等级分为5级1级:是属于耐磨最低的一级,一般用于展示i、墙面、或者人少的地方用;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 优质瓷砖批发网

2级:这个级别的硬度要大于一级的瓷砖,浴室、卧室等没有硬度摩擦的地方使用;

3级:主要是人员流动大的地方,例如客厅、厨房等;

4级:金樽陶瓷属于耐磨高度相对较高的瓷砖,适合用在门厅、走廊及公共场所使用比较好。

你小时候的呼和浩特是什么样子的

小时候住的地方离火车站不远,所以常去的地方就是塞北关街(现在的红旗街),那时的塞北关街也是呼市的较为繁华之地。街上有红旗电影院,不远处还有当时叫车站二楼的百货公司。若是能去一趟旧城北门那是很奢侈的事了,那时的旧城非常的繁华,街面两侧全是各类店铺,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电影就是最高享受了。旧城里面有人民电影院,向阳电影院和专门演出戏剧的小剧场,小剧场完全是木质结构建造,在二楼看台式观看时觉得脚下的地板颤悠悠的。那时的玉泉井还可以提水吃呢,现在成为了景点。中山路是呼市最为繁华的街区了,由西往东有人民剧场、儿童商店、云母厂(那时云母厂是少见的临街建设的企业大楼,至今不知道云母厂是干嘛的),然后还有工人文化宫,人民公园(现青城公园),新华书店,联营商店(现民族商场的前身);中山东路有邮电大楼、小白楼(现新华社住内蒙古记者站,据说是原苏联专家招待所。这是中山东路唯一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建筑)。中山东路最东边就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地标建筑-内蒙古博物馆,当时顶部的雕塑马的头是朝向北方的,馆体建筑本身比现在漂亮多了,原来大楼通体白色涂料,后来跟广东学的贴上了瓷砖;先前大门是高达2层楼的巨大的实木门,黄铜合页和黄铜门把手,古朴厚重,可惜的是由于向南方学习改成了铝合金门(原谅爆粗了,也不知是他妈的那个孙子把这么漂亮的建筑贴了瓷砖,实木门改成了铝合金门的)。

过了中山东路就是新城西街了,现在想起来还奇怪呢,那时竟然没有去过博物馆往东一带的鼓楼地区。

多少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呼和浩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遇到儿时玩伴,常提起早先的石子路、推铁环、抽毛猴、打夹克、背杏核、扇三角、酸溜溜、果丹皮、面果果、酸毛杏、酸枣面……。

小时候我家在玉泉区席力图召住四合院。爸妈单位一个在玉泉一个在郊区(现在的赛罕区)、亲戚们的家有师大的、有内大的、有赛马场的、有团结小区的、有呼钢的,四个区都有。这些,加上我常去的少年宫、大马路体育场,这就是我熟悉的范围了。

那时的呼市,说几个印象深的点吧。第一,天气。一是冷。小时候的天气比现在冷多了。每年那几次最大的雪,能下到人走不动道,得高抬腿迈大步。我们四合院的小伙伴堆雪人打雪仗垒雪屋,可好玩了。二是沙。当时很多人有沙眼。每年还有几场大的沙尘暴,就像拉大幕一样,看着漫天黄沙就来了。三是冰,马路上的冰能冻一个冬天不化。大人们骂,小孩儿们高兴得出溜滑冰。

第二,城建。一是路。旧城的巷子就像迷宫,四通八达,没几个人完全掌握的。外面来人转晕了问路是常事儿。二是楼。全市的高楼有,大南街最高的楼是大南街百货大楼和北边大西街进去那个老国贸。还有金鹏大厦、人民公园北门的国贸大厦、民族商场不算高、彩电大楼、昭君大酒店、百灵商场等吧。郊区没啥高楼,就是大学里面的楼高一些。铁道北的楼也不高,大单位除了有铁道上的,还有公安厅的、军区的、武警的、在北面最漂亮的就是赛马场了,那是大庆会场,学生们都在里面举过牌子排字。再往北就是给水团了,模范团长李国安是全国模范。东北方向后来盖的最高楼也就是5303武警被服厂了,那当时可是个大厂子。全市我最最喜欢的就是少年宫大楼了!又高又漂亮,很有现代感。三是市。市场最红火的就是大南街了,都是门脸结合地摊,货都铺到马路上了,非常红火。我们小伙伴们比车技,就比从旧城北门到南茶坊骑自行车谁脚不落地。一到了年前,这条路更是红火,年味十足,下面旗县的人也开车的、开拖拉机的、赶着牲口车的,都来了。把车停在南茶坊,分头步行去采买回来装车。后来中山路才红火起来,金鹏大厦、民族商场、百灵、劝业、长乐宫。北边就是八一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