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朱瓷砖批发电话

  1. 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沐王府,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百姓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而得名。

但坐镇云南二百八十年的“沐王府”何以“忠名”留传,这主要得益于“沐王府”的缔造者沐英和“沐王府”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的尽忠而亡,而中间依旧有自相残杀、鱼肉百姓、骄纵不法的不肖子孙。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沐英并不姓沐,为何会叫沐英?异姓不得封王,为何会有“沐王府”之名?

“沐姓”与“沐王府”探源

朱元璋有义子二十多人,而沐英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沐英原本姓什么,没人知道。因为,沐英从小丧父,后跟随寡母生活,在8岁时母亲病故,流浪时正好被行军打仗的朱元璋巧遇,因其有“材勇”,被收为义子,赐名朱英,小名“周”,人称“周舍”。但是,当时的沐英已经是一名流浪的孤儿,就连父母的姓氏都已经记不得了,只知道自己是安徽凤阳人。

拉萨老朱瓷砖批发电话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据《皇明世说新语》记载,一天,朱元璋问他:“朱英啊,你告诉为父,你是谁的孩子,为父打算恢复你的原姓,让你认祖归祖?”但是,朱英却说:“我就是皇上的孩子,深沐皇上和皇后的养育之恩。”随后,朱元璋再三追问,朱英依旧如此回答。

无奈之下,朱元璋便说:“既然你深沐养育之恩,就赐你姓沐,圆你永沐皇恩之志吧。”

因此,才有沐英之名。或许,朱元璋选沐英坐镇云南,应该也因此故吧。毕竟,当时的朱元璋一家才是沐英的唯一亲人。

  • 12岁时,沐英跟随朱元璋出征;
  • 18岁时,被授予帐前都尉;
  • 32岁时,以副帅身份随邓愈出征吐蕃,并因功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 37岁时,与傅友德、蓝玉统兵30万出征云南曲靖;
  • 38岁时,与蓝玉攻破大理;同年,与傅友德合兵,平定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设立乌撒、毕节二卫;同年,又与昆明城守冯诚全力,平定昆明土司杨苴叛乱。
  • 39岁时,开始独掌云南军事,而且还总领四川和贵州的军队。
  • 48岁时,死于任所,被朱元璋追封为“黔宁王”

一方面,沐英以“侯爵”身份,独掌云南军事,而且还总领云、川、贵的军队,权势如同亲王(可与后来的平西王吴三贵相比);另一方,被追封为“黔宁王”。

以上,应该就是沐英的“沐姓”与“沐王府”的最初来源吧。

“沐王府”久镇云南探源

沐英死后,虽然长子沐春,次子沐晟先后袭西平侯,沐晟又被封为黔国公,同样独掌云南军政,而且还总领云、川、贵的军队。

但是,真正让沐家稳坐永镇云南宝座的关键人物则是五子沐昕。因为,朱棣在靖难之役之后,为笼络云南的沐家,便将自己的女儿常宁公主嫁给了沐昕,并封其为驸马都尉。

自此,沐家便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一般情况下,谁人敢动。

同时,又因沐昕经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以及朱祁钰等五朝,可谓元勋贵胄中的贵胄。也因此,进一步巩固了沐家在云南的永镇地位。

虽然,之后各世孙一直都袭黔国公爵,但第七世孙沐朝弼却犯下了“事母嫂不如礼,夺兄田宅,匿罪人蒋旭等,用调兵火符遣人诇京师”等大罪。不过,好在最后的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却在“咒水之难”中,用自己的英勇,给“沐王府”画上了“永世忠名”的句号。

“沐王府”消失探源

当时,沐英将“沐王府”设在今天云南昆明的胜利堂。起初,沐英为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之事,便在胜利堂旁的翠湖(今天昆明翠湖公园)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同时,这里也是沐王府的别业(别墅)。

后来,永历帝朱由榔入云南时,封刘文秀为“蜀王”,而刘文秀遂将沐氏的柳营别业作为“蜀王府”。自此,“沐王府”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清康熙年间,原“沐王府”又被改建为云贵总督府。

此后,“沐王府”便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留下了一段历史的模糊记忆与痕迹。

图片来源网络

沐王府的由来要归功于沐英。沐英来头可不小,他是朱元璋和马皇后认的义子,是明朝的开国功臣。

沐英出生于1344年,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后来又死于逃难得路上。沐英八岁的时候流落到濠州城,被当时镇守濠州城的朱元璋发现并收留,由于当时朱元璋和马大脚没有儿子,便将沐英认作义子。后来沐英就一直跟随在养父母左右,朱元璋夫妇请人教他读书识字,并教他如何带兵打仗。

由于沐英的身世与朱元璋颇有几分相似,所以朱元璋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义子,在沐英十八岁的时候便让沐英担当军事将领。而沐英也十分争气,不仅作战英勇,而是也很有谋略,建立了许多功勋。

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沐英先后出征吐蕃,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立功无数,被先后封为镇国将军、荣禄大夫、柱国和平西候。洪武十三年(1380年),沐英又奉命出征屯兵于和林的一股元朝残余,一举将其击溃,使得西北元朝残余势力再无翻身之力。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和蓝玉为副将,率军三十万征伐云南的元朝残部。

洪武十五年,沐英和蓝玉攻占大理,俘获大理段氏首领,段氏下谕招降,云南大部被平定。

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沐英问讯伤心欲绝,口吐鲜血。

同年九月,土官杨苴散发动叛乱,纠结二十万大军攻打昆明,沐英问讯率军从大理返回昆明,打败叛军,击杀六万余人,守护住了昆明。自此,云南除少部分地区未平定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明朝掌控。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命令付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留下沐英镇守云南。此后数年,沐英一方面平定云南全境,一方面兴修水利,屯田中粮,吸引外来人口,发展了云南的农业和商业,增加了云南的人口,使云南逐渐走出战火,走向安定;另一方面沐英重视教育,发展官学,鼓励私塾,增加云南人民的文化水平。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天,沐英入朝觐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款待沐英,鉴于沐英的功劳,朱元璋赏赐沐英金银无数,并对众大臣说:“自从沐英镇守云南之后,我就高枕无忧了。”

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去世,沐英的儿子沐晟承袭平西候的爵位,沐英本人被追封为黔宁王,配享太庙。

永乐四年,沐晟因功被封为黔国公,世袭罔替,黔国公府邸沿用沐英的位于昆明的平西候府。

末代黔国公沐天波生于1618年,明朝灭亡后,沐天波追随南明皇帝朱由榔败退缅甸,后被缅甸士兵劫持,因夺刀抵抗而被杀死。

本来在官方是没有沐王府这个说法的,但因为历代黔国公在云南权势熏天,沐英又是受封的亲王,所以老百姓习惯叫黔国公府为沐王府。沐王府历代黔国公都忠心卫国,受到历代明朝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所以才会在云南屹立不倒,直至明朝灭亡。

在明朝统治集团中,云南的沐王府可谓是一个另类,不论皇宫两大势力如何争斗,沐王府也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履行着自己驻守西南边境的职责。那么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这个“沐王府”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

即使存在感较低,但沐王府的地位却至关重要。明代世袭黔国公府,是明代云南的权力中心,地位显赫,由于该地百姓尊重爱戴府中黔国公,便拟他为亲王,故又称沐王府。该府中人云南沐氏家族,长期镇守云南,从开国国公一直延续到末代国公,确是做到了与国生休。

而沐氏一族的鼻祖,也就是明朝汗马宣劳,纯勤不二的开国功臣,沐英。据《明史·列传第十四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记载:“沐英,字文英,安徽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硃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稍迁指挥使,守广信。已,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略崇安,别破闵溪十八寨,缚冯谷保。始命复姓沐。”

沐英出身贫苦,八岁时父亲病逝,且处于红巾军等农民起义与元朝政府厮杀的社会动乱阶段。母亲病逝后,孤苦伶仃的他投靠了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其与妻马氏十分怜惜他,在便收养他为义子,且从朱姓,又叫朱英,教他识字、打仗,跟从长子朱标一同接受教育。他十八岁时便担任军事要任,镇守江苏镇江。后提拔为指挥使,镇守江西广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水军和陆军取福建,沐英领兵自西进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时朱元璋命他恢复了沐姓。

自元至正二十二年正式出宦,至明洪武二十五年辞世止,沐英一直从事仕途,出生入死,不负明太祖的重托。先是立下了“以一举而开闽关,大业辟矣;再奋而运斗枢,大政立矣;三厉而西略,自西徂南,大统一矣”平定西南,铲除大理割据势力的汗马功劳;后又与他的后人经营云南,理顺各少数民族土司政权,充实稳固了明政府对云南地区的统治。朱元璋也称赞他:“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朱元璋逐鹿群雄,开国立绩,沐英伴其左右,随着功成名就,深受朱元璋信任的沐英也受封爵位西平侯,得分封土地。封诰时,太祖对他言及往事:“尔当是时八岁而逢难,罔知存活。朕怜其子孤而且幼。特抚育如儿。夜卧同榻,数番鼾睡于朕怀……今也不忘尔孩童之状,与尔无异于尔父”。在沐英病逝后,朱元璋十分痛惜,且追封其为黔宁王,命其长子沐春袭父爵位,继镇云南。

所以说,沐王府,不仅是军功甚隆的开国功臣一脉,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的一势了。他们归附依靠明朝内廷,效忠支撑明朝内廷,相伴相生。他们嗣爵集田,驻守西南,攘内安外,又上贡中央,整个沐王府,也算是明朝总集团的云南分公司了。谨遵先祖家训,忠诚报国,治理云南的沐王府,在最后一代国公沐天波维护流亡皇帝永历帝夺刀抵抗而死后,这个依靠皇族278年的沐王府,逐渐隐匿在了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