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些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1. 请问一些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请问一些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农村丧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说道规矩。所以,不论是哪来帮助处理丧事的师傅首先要了解知道,不能随便改动,要改动需要商量得丧家同意允许的。

丧事民俗是当地百姓共同的习俗,没有法律规笵是不是合理,基本上都是老辈人留传下来的习俗规矩,是当地百姓自己愿意共同遵照去做的,基本上就是合理的了,现在也在不断改简优化。

农村有两件大事。一是红事,一是白事。红事是嫁取,白事是丧葬。这两件事都是根据本地习俗来办的,无所谓合不合理,只要不违法乱纪就可以。不过有的陋习还是要摒弃的。比如,过分的婚闹,造成人身伤害,是要不得的。

丧葬隆重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特多余的部分可以少一点。

关于丧葬习俗国家提倡火化,但凡公职,企事业单位人员在职,退体死亡后必须火化,对农村提倡火化但不会强行制止土葬,关于丧葬程序礼节全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顺其自然,关于大操大办各地己有红白理事会于以指导,供参考。

既然是习俗,而且能被当地大众接受和践行,很难批评或赞许它是否合理。就象我们行路靠右边,有些地方行路靠左边;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粉;有的民族什么都吃,有的民族不吃猪或牛,城市老人跳广场舞,农村老人下田干活;有人开几万元的车,有人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几千万的车,这些很难说谁合理不合理!

但作为农村丧葬文化长时形成的风俗习惯,我们现代人,我们现代对科学都有一定了解的人,可以有责任去引导去其糟粕,吸取精华,使丧葬习俗朝科学、文明、节俭、孝顺等方面发展。

请问一些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所谓精华,就是中华民族感恩父母养育劬劳深恩,报答父母持家苦累大德的孝道,正是因为有孝道文化,所以子女才在父母年老力衰之时,供养父母,侍奉父母,孝顺父母,一直到父母百年之后,依然用尽各种方式,深思寄托,聊表哀肠。

所谓糟粕,就是在丧葬的形式和行为之中,有的方面走向了极端,有些流传下来风俗,发展的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

这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有钱了,办事就多了;有钱了,办事就隆重了;有钱了,办事就讲究了。如果穷的连饭都吃不上,有些看似不好的习俗,也会自然减少的。

丧葬习俗其实也是社会上多方原因形成的:

1.风水择吉方面的影响

人死之后,要请风水择吉人士看风水、择吉日,根据择吉理论,安葬除了要求兴旺发达之外,还要对后人不冲不克、诸事顺利等诸多要求,死者后人一多,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灵堂停放的时间就长短不一了,有的时间较短,有的时间很长。

2.道教文化的影响

道教是流传很广很久的宗教文化,道教宣扬人死之后,可以消除罪恶,从地狱升入夭堂,什么观灯呀、超亡、破五狱呀、破九狱呀等等,利用人们的信印,用多种方式,从简单到繁杂,影响着人们的办事规模。

3.儒家礼教的影响

儒家的祭礼文化,赞颂死者、追思死者、悼念死者,感动和影响了人们的追思悼念情怀。

4.人情世故的影响

居丧者的亲友,难忘逝者生前的恩谊,鼓动支持居丧者办热闹事,做死后孝子,也影响了这些居丧家庭的办事规模。

5.攀比之心的影响

人都有好胜之心,条件好的人家丧事大操大办,影响带动着那条件较差的人家,条件较差的人家为了争面气,也提高了办事规模。

6.孝道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父母的养育深恩,儿女们最后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待了。良心上有一种最后报恩的想法。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而且花的是自家的钱,使农村的丧葬习俗,出现了停放时间较长、操办规模扩大、生活接待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

虽然殡葬改革改革了尸体安葬和骨灰安葬的不同风俗,但其他的改革尚在改革和尝试中。我们相信,农村里一种既科学文明,又符合民情民心的厚养薄葬新习俗,定会蔚然成风。

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这么多的规矩,我真是搞不懂,弄的这么复杂又何必?有钱没钱都得讲究一点排场。我觉得人生在世孝敬在先,老人享受了清福,幸福度渡过了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浏阳市沙市镇秀山村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是村委会党员每年必开的主题会议。近两年取得很好的成效!

你看,农村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加强整治,从死者去世到出葬,一般停尸都是五至十天,放的时间越短则认为不孝。亲朋好友以及本队的主要劳力都会去帮忙,耽误了很长的工作时间。还有少数人借老人的丧事大操大办,聚钱敛财。也有人铺张浪费,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那个西乐队、军鼓队、喊礼的,得花上一万至两万多,上档次的花钱更多呢!开车经过某条街道遇上办丧事,打棚的地方占了半边马路,不能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车辆的畅通。烧纸屋、放烟花,污染环境啦!土葬墓地占地面积也很大。近两年来农村彻底实现火化。总之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东西慢慢被新风尚所代替!

谢谢你的阅读!评论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