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客厅瓷砖批发市场

  1.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不请自来!

水泥船,在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时期,绝对可以箅得上,生产队的一大“功臣”!

因为在那个极度贫穷的年代,农业生产可没有象现在的这么多化肥和农药!农作物生长的营养成分,百分之九十左右都得以靠农家肥,而就算把农村所有的人畜粪便和河沟底部的淤泥,全部采集起来,依然无法满足全队农田里的农作物生长需求……!

溧水客厅瓷砖批发市场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没办法,社员们就把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省城!可是到省城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宽敞的公路和运输车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生产队都考虑到了,要想把省城的肥料(黄粪,城河泥)运回来,最简便直接和最省钱的方法,就是釆购水泥船,利用人力拉扦走水路!要知道,就算我们这里离省城较近,最少也有七十里的水路……。

那个时候由于省城厕所里的黄粪,需要有计划地花钱买,而且那个时候的生产队都特别的穷,根本拿不出钱来买,没办法,农民们为了能够多打粮报效祖国,只能采取特殊的手段,夜深人静的时候——“偷”!

听我的大哥说,有一次派他下到粪池去掏粪,他脱掉棉裤,穿着裤叉下到池中,注(严寒的冬季),立刻被胺气熏的眼泪水直流,喷嚏一个接一个,而且屎坨子还擦的腿上的汗毛,齐痒无比!因为是屎坨子还不敢用手去挠痒!上面的人接着,并一担一担的往水泥船上挑,直到装满为止!装满后,还必须剩着黎明前立刻起航往回赶,为的就是躲避白天城市管理局的追查……!

当然当时的水泥船,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就是到省城的内河中去采集肥沃的城河泥,注(当时农村所有河沟底部的淤泥,都被抢采一空了,每条河沟底部一点稀泥都没有,人站在上面脚打滑,根本站不住脚)。将所有的水泥船装满后,还要通过人工拉扦的方式将船拉回来……!那种苦累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当时在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当时是县)柘塘镇(公社)共和行政村(大队)李家村,有着一个力大无比的牛人,乳名叫:赵根子。

那时候生产队去一次省城,一趟最少要拉三四条五至七吨的大水泥船,并按排四五个壮劳动力拉扦!由于当时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所以只要另外几个人每人出半斤米,煮上饭给他一个人吃,吃饱后,由他一个人负责把几条大水泥船拉到离家七十里外的省城!出米的四个人则在船中打牌娱乐……。

直到1980年,生产队解体后,当年生产队的大功臣水泥船,才被历史淘汰,退出了农业生产中了!那些水泥船最终的命运,卖的卖,被偷了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烂沉在古老的秦淮河底部了……!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现在不缺钢铁了,造船还是用钢质船牢固,大吨位千吨万吨。

当年本人当知青时驾驶过水泥船,经常被撞出一个又一个大洞,易修!用合好的水泥补上去就行了。

运载分重载(有货)前冲击力相当大,刹车以反转减速,易沉,掼性很难掌握,把对方船一撞一个大洞,空载船身高易被撞。在农村常拖化肥,农资(公粮,农药,红砖等……)。

加上水泥船不安全,公路胜于河道运输等等。

水泥船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船体而成的,水泥船有许多优点,造价低,建造时间短,技术成熟,在早期航海时期,水泥船曾经风靡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淡出船舶的大家庭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水泥船船体笨重,航速慢,有效的载货比远低于钢板制成的轮船,说白了就是效率低,超级重的船体,却载不了多少货物。在钢材匮乏的年代,水泥船风行一时,但是这是拿超高的耗油量和极低的效率做代价的。

其次,水泥船的结构相比钢板船体的船太过脆弱,在抗击风浪和碰撞中安全性差,船体易开裂渗漏。

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是1976年下水的“古田”号钢丝网水泥货轮,船体长100米,宽14.5米,吃水深度5.8米,排水量5778米,航速14.5海里,船体结构是单甲板、双层底、3个货舱,甲板的船底采用纵向骨架系统,主甲板以下全用钢丝水泥结构,上层建筑外板和烟囱等也采用钢丝网水泥制作。在1977年的专家评审会上,对古田号的使用性能做了如下结论:钢丝网水泥船具备水密性强、船身稳等长处,但具备不耐碰撞、船身重等弱点,因此不宜推广”,作为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在进行了第一次处女航后,便一直停放在福州的海边泊位上,最后被拆除。

万万没想到,家中保姆是个靠水泥船发家的土豪!

请了位阿姨,年纪不大,面相老实,穿着朴素,干活麻利。有一天偶然和她聊起化妆品,发现她随口说出的那些化妆品品牌基本都是自己舍不得买或者买不起的,这人肯定有故事,于是就和她攀谈起来。原来,她家曾经也有上百万现金,后来破产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了生计实在没办法,丈夫去工地干活,她找了这份工作。

她和丈夫两个人白手起家,经过若干年的打拼,终于买了条水泥船,夫妻俩一起在内河跑运输。没想到这块利润那么大,没几年他们就有了四条船,手上也有了上百万的现金。她自己也不用亲自跟船了,就安心在家做个富太太,所以在化妆品、服装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

后来不幸降临,接连沉了两条船,赔偿完货主损失后,家里的现金也没剩多少了。令人伤心的是没过多久又有一条船因为撞船沉没,自己的弟弟也在那场事故中死了。为了保证信用,这次搭上了家里的全部现金,还借了些外债用来赔偿货主的损失。剩下的这条船是他们最后的翻身机会了,于是夫妻俩又开始亲自押船。谁曾想刚还完全部的外债,船又发生了碰撞事故,夫妻二人还算幸运,都游上了岸。

这故事大概是20年前忘了在哪看到的了,故事中有两点令我惊叹的地方:一个是水泥船跑运输真暴利,一个是水泥船发生碰撞后也太容易沉了。

什么是水泥船?

水泥船就是用水泥与钢丝或钢筋建造的船,具有抗腐、耐久、材料易得、建造简单、造价低、易保养等优点。水泥船分为钢筋混凝土船与钢丝网水泥船两种。

钢筋混凝土船,就是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建造的船体。

钢丝网水泥船,用钢筋与钢丝做成船的骨架,然后涂抹水泥做成船舶。

水泥船建造史

1848年,法国人兰伯特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筋混凝土水泥船。早期的水泥船具有工艺简单、造价低的优点,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水泥船具有节省钢材的优点,在钢材紧俏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出现了建造水泥船的高潮,同时水泥船建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1945年,意大利人聂尔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钢丝网水泥船。这艘船与同类木船相比,重量减轻5%,造价降低40%。这种新技术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了大力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发现,无论如何改进水泥船的制作工艺,在钢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水泥船的性价比始终不如铁皮船,所以就没有再大规模发展水泥船。

1995年,法国建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趸船,该船的长、宽、高分别为220米、46米、16米,吨位达7万吨。

我国的水泥船

我国从1958年开始大力发展水泥船。当时我国各种工业原材料都很紧缺,尤其是各类生产建设工程都急需的钢铁,而快速发展中的我国对各类船只的需求量又非常大,这时候水泥船作为水运工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水泥船的建造材料非常廉价,而且很容易生产,并且建造水泥船不需要很高深的造船技术,随便找几个泥瓦匠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造出来。造船过程也比较简单,只需要用钢筋和钢丝简单编出船的骨架,然后涂抹水泥,几天之后水泥一干船就建造完成了。

于是水泥船在我国被广泛用作渔船、农用船、沿海及内河货船、内河驳船等。中国的水泥船保有量排名世界第一,高达数百万吨。

今年63岁的瓜洲渔民老朱经历了从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铁皮船的更替过程,他对三者做了一下简单的比较。在老朱的印象中木船没有发动机,用的是桅杆,到长江捕鱼时使用风帆前行,没风的时候只能摇桨。

以前他们吃住都在船上,他小时候家里人多,有七口,他爸就把自己家的船造得比一般人家的大一些,估计有15吨左右,造船用材是杉木。即使是这样的大船,一家人在船上居住还是很拥挤的。同样是因为船太大,在没风的天气里至少需要三个人一起摇桨船才能行驶。

关于具体什么时间水泥船开始流行的,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能大概推算是70年代末。当时水泥船比木船和铁船的价格都低很多,水泥船大概要三四千,最便宜的铁船也得上万,所以渔民们纷纷选择购买水泥船。就这样到了90年代的时候,渔民们几乎全部都用上了水泥船。

水泥船不仅价格便宜,也比木船要大了很多,他家的船大概有三四十吨。他的船上设有客厅、卧室,地上铺上了地板,墙上贴上了瓷砖,空调、电视机等各种电器也都有,与岸上人家的房子差别不大。直到几年前,他们才换了铁皮船。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三年,国家分河段连续出台文件禁止水泥船在河道通行,所以以前随处可见的水泥船消失了。国家曾经大力推广水泥船,为什么又突然禁止通行了呢?我们看一下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的审定意见就知道了。

古田号长105.2米,宽14.5米,排水量5773吨。1974年,古田号满载沙子和木材由福州驶往上海开始首次试航,并且满载小麦顺利返航。1977年,国家有关部门对该类船只给出的审定意见是船的优点很多,非常好,但是不耐碰撞,船太重,不宜推广。

内河航道比较拥挤,撞船事故时有发生,不耐碰撞的缺点就使得水泥船非常容易发生沉船事故。水泥船的造价很低,沉船的打捞成本远高于船的造价,那么谁还去打捞沉船?

随着水泥船沉船的增多,很多河段都出现了堵塞的情况,并且还出现了正常行驶的船只因为撞上河底沉船而沉没的事故。

当然了,也有水泥船噪音太大、影响河岸居民日常生活,发生漏油事故、污染环境,油耗较大、造成浪费等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水泥船只是我国在缺少钢铁的情况下的应急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产能已经非常充足,完全有能力建造足量的铁皮船,所以水泥船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