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方人,想去南方定居,广西怎么样

  1. 我北方人,想去南方定居,广西怎么样
  2.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我北方人,想去南方定居,广西怎么样

我是广西崇左的(离南宁70公里),我建议如果受不了夏天闷热的话,北方人最好不要来南方定居,夏天闷热我都受不了,从5月到10月一天不冲凉三四次的话肯定是没办法的。当然了,夏天水果种类很多,价格很便宜,离北海近,离广东也近,除了夏天的三季节很爽,没机会穿棉衣。而且,山水很独特,交通方便。如果怕夏天闷热又喜欢干燥,还喜欢物种丰富的话,建议云南。但云南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不是那么方便,如果是老人的话,医疗条件可能不是那么好。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去昆明和南宁各呆一年再做决定。如果是冲着养老去的话可以先去昆明和南宁周边的县城先去看看(风景好的同时物价低安静,旦有需要又能快速到大省会),不要离省会太远,也不要住城区(又吵又贵,风景都是人工痕迹)

全国人都说广西穷,却又抢着要来广西定居,害怕啊,害怕我们广西房价要涨了,土地越来越少,最后一片净土都被你们践踏了,还是别来了,去其它地方吧,我好难[捂脸][捂脸][捂脸]

广西~山青水秀!中国第一的长寿省区;除了穷了上外[捂脸]有山有水有海有平原!确实是个定居的好地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如不规定是壮人统治就好了[祈祷][祈祷][祈祷]能者上[祈祷][祈祷]

不要来了,我就是广西的,我们广西穷,可以说通讯靠吼,出行靠走,哪家有一匹马出行那绝对是大户人家了,土匪也多,经常从山里到城市来抢劫,也没什么吃的,也就是早上煮一锅白粥吃一天,连个榨菜都没有配,别相信抖音上那些视频说什么广西好,都是假的,千万记住了,一般人我不告诉的,还有别透露是我说的,会挨打!

劝你放弃吧!真的!

一年四季,热的时候热到不行,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地理老师说他们上大学的时候,经常调侃说四川的姑娘水汪汪,广西的姑娘黑嘛嘛!真的是晒到要死人!一到夏天,家里空调风扇基本不能停。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一到回南天,能让你体会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我一个广西人都受不了广西的天气,虽然你说广西风景好吧,我也没觉得好到哪里去,好一点的地方都是商业化,没意思得很!

还是到四季分明的城市居住才好,广西工资普遍偏低,然后消费又高[流泪]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棉花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而是一种舶来品。棉花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乔木型木棉花(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特产),一种是灌木型联核木棉(仅在海南特有),而这两种基本都已经被淘汰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棉花种类是草棉。

我北方人,想去南方定居,广西怎么样 - 优质瓷砖批发网

草棉又可以再继续细分产地,但都不是在中国。首先传入中国的是一种被称为非洲棉的植物,考古学家曾经在新疆罗布卓尔地区的楼兰遗址中发现棉布残片,另外在新疆民风北沙漠的一些墓葬中也发现了东汉时期的棉织物,以上证据说明,在西汉初期甚至更早,棉花已经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经过不断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较为普遍且庞大的规模,但是考古发现新疆一直种植的都是非洲棉。

比非洲棉质量更好的是亚洲棉,是产自印度的棉作物,亚洲棉是通过东南亚地区传入我国,时间大概在南北朝时期。棉花的种植传播路径是从西北和东南两条路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

到宋朝末期时,棉花的产量已经非常可观,但此时欠缺的是棉花纺织技术。直到元朝时期,一位名叫黄道婆的女性掀开中国棉花历史的新一页,她推广了棉花纺织技术,大大提高棉花纺织的效率,改善了古代中国人使用棉花棉布的水平。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曾写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这首诗就是棉鞋棉衣御寒的效果,可见在唐朝时期已经有棉衣。

但是在唐朝前中期时,棉花大多时候还是被当做旅游观赏花来种植,并且由于棉花棉布的加工技术并不高导致棉被很稀少。当时普通人家的被子是用芦花或者杨絮作为填充物,相比棉花被子来说,这两种被子的御寒效果很一般。

古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是如何来面对冬天的寒冷呢?

首先在穿的上面下功夫。

从人类远古进化过程中,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是必备的技能,因此人类最开始就将目光聚焦在动物兽皮上。随着人类转向农耕文化,能够穿着貂皮大衣等兽皮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而老百姓只能将葛麻做成袍子来御寒。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百姓困苦不堪,当时流行起一种“纸衣”。在寒冷的冬天,纸衣也成为御寒的物件,显然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这也是穷人实在没办法。当然,纸衣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

其次是在住的上面下功夫。

人类开始利用火,可以说是文明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人类进入熟食时代,而对抗寒冷,人类也多了一种办法——围火取暖。

在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考古中发现,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通过围火取暖的方式来抵御寒冷。当人类文明进入石器时代,人类又发明了半地穴式房屋,也就是将房子的一半隐藏在地面以下,这样既可以起到避风保暖的作用。

人们更是将火运用在取暖中,最开始时在房屋中心挖一个坑,这样既可以蒸煮食物,又可以取暖。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壁炉,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曾经在《西京赋》中说道“朝堂承东,温调延北”,意思就是房屋已经可以实现调整温度。

古人还非常善于利用地理地形,比如根据观察将住宅选择确定在背风的地方,一般是依靠着山体或者墙体斜坡等,久而久之,古人就发现窑洞可以帮助自己抵御寒冷,窑洞的冬暖夏凉就是被古人发现的。

古人在冬天抵御寒冷的主要方法是用火取暖,而火来自于木炭和煤炭。据资料对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木炭和煤炭的国家,早在汉朝时期,古人就已经将煤炭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宋朝时期的煤炭使用程度尤其发达,根据《宋会要食货志》记载,北宋朝廷将煤炭作为国有行业进行经营,并且还确保价格公道。

在《卖炭翁》中有这样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见卖炭翁已经是一个职业。

古人在其他方面的取暖方式。

古人在寒冷冬天会选择吃一些热量更高的食物,来维持身体所需要的热量,当然要能吃得起才行。除此之外,古人还会温酒来喝,主要是驱赶寒气。

如果是穷苦人家,寒冷的冬天可能需要燃烧秸秆或者牛粪来取暖,甚至会和牲畜睡在一起,来获取温暖。

古人在抵御寒冷方式上,还有一些发明,沿用至今的是“汤婆子”,就是现在暖手袋的前身,这种取暖方式在宋朝时期已经非常流行。

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古人的情趣还是很高的。冬天很难熬,古人一直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希望能邀上三五好友共同去踏春寻花。因此,古人会在寒冬开展一种叫做“画九”的活动,就是先画出九根梅枝,每个梅枝上又要有九朵梅花,入冬之后每天画一个,在梅花全部画完之后,冬天也就过去了,温暖的春天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