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昂瓷砖是大品牌瓷砖吗知乎

  1. 清朝的内务府有多腐败

清朝的内务府有多腐败

内务府是清朝独有的机构,是给皇帝管家务的。从职权来说,内务府类似秦汉时期的少府、唐宋时期的内侍省。清朝中期和晚期,内务府的贪污是出了名的,是清政府腐败的集中体现。俗话说的好:奴才吃垮了主子!

品昂瓷砖是大品牌瓷砖吗知乎 - 优质瓷砖批发网

1,内务府的贪污

清朝末年讽刺内务府:

天棚鱼缸石榴树,地炕肥狗胖丫头。

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知内务府。

慈禧是非常腐败的,但说她一个天的生活开销就几万两银子,实在是太夸张了!

慈禧最腐败的时候,一年内务府的开销总额也不过300万两,还包括光绪皇帝的支出、修建颐和园的费用。内务府一年的开销可以买1艘半的吉野号军舰。

清朝灭亡了,内务府还存在,跟小皇帝溥仪住在故宫里面,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故宫。这帮内务府的奴才作鸟兽散。

清朝灭亡之后,内务府的贪污腐败才达到最鼎盛的状态。这时,内务府的奴才们都知道皇帝的地盘只剩下故宫和颐和园了,哪天说不定连这些地方都没有了,趁着能捞拼命捞。

大树都快倒了,蛀虫们争分夺秒地赶紧蛀!

溥仪在回忆录里面讲:他曾看过内务府的财务报表,民国四年支出是264万两银子,把他吓一大跳。大清国都没了,支出怎么还这么高?

这些钱除了皇室花费和养活了几千家上三旗的包衣外,估计至少有一半是被内务府贪污了!

溥仪曾委派郑孝胥当内务府大臣,整顿内务府。结果内务府开始怠工对抗,郑孝胥去找钱,钱找不到;找东西,东西找不到。把郑孝胥忙得满头包,还收到内务府的匿名恐吓信:你在绝人之路,小心脑袋!郑孝胥干了三个月就辞职走人了。

2,《红楼梦》里影射内务府属下江宁织造的贪污腐败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包衣就是满语的奴才,祖上几代人都管理江宁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并称三大织造,专门给皇室做衣服,兼任江南间谍的任务。三大织造相互通婚,形成江南的巨大势力,类似《红楼梦》里面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王熙凤管家时,只不过总共贪污了贾府万两银子,平均每年贪千两银子,为了200两银子就敢作奸犯科。王熙凤送刘姥姥只20两银子,当时我还觉得王熙凤特小气。

其实这些银子够刘姥姥一家生活好几年了。

在乾隆时期,天津商人丁予范,在北京城买了一块一亩的地皮,盖了一处一进的四合院,总共花了180两银子。

一户普通农民当时的收入也不多一年六七两银子。

曹寅负责给康熙下江南修建行宫,其中一个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原型,挪用了大量内务府的公款。虽然是给康熙修建的,康熙也没住一辈子,最后还不是落在曹家手里了。

《红楼梦》里面修建行宫时的行贿受贿,其实就是曹家当时的真实写照。

曹寅死了,这个亏空还没填上,李煦的奏章提到:曹家欠江宁织造9万多两,欠两淮盐政23万两。

康熙让曹寅的儿子曹颙和李煦,从两淮盐政的收入补亏空。

康熙五十二年,曹颙把亏空全部填平,还结余了3万6千两,献给康熙养马,康熙只留了6千两,3万两让曹颙补贴家用。

两江总督葛礼,曾弹劾曹寅、李煦亏空两淮盐税三百万两。这个数目可能有夸张。

估计,曹寅任职二十年,挪用加贪污的款项在1百万两左右,每年5万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点不夸张。王熙凤之流再在这个款项里每年贪1千两银子。

3,如此巨贪的内务府到底是啥东西

努尔哈赤时期没有内务府,抢到的东西八旗均分。

皇太极加强皇权,打击部落贵族,建立内务府,由上三旗 (即镶黄、正黄、正白旗,多尔衮用正白旗换了正蓝旗)的包衣奴仆组成。后来内务府的编制名额有数千人之多。

最高的官是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

内务府分七司三院。

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

其中以广储司掌管财务,最为重要。

上驷院管御马,武备院管武器,奉宸苑管苑囿

此外内务府还有三十多个附属机构:三织造处、三旗参领处、掌关防处、三旗庄头处、御茶膳房、升平署、御药房、养心殿造办处、武英殿修书处、咸安宫官学等。

4,内务府的收入和支出

咸丰和同治初年,因为太平天国起义,内务府的收入大为减少,更多依赖户部的拨款和借款。

咸丰八年,内务府一年支出才40万两。

同治五年,内务府从户部拨借60万两,加上自己的收入,一年的开销应该在100万两左右。

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的奢侈虚荣心膨胀,内务府的支出不断飙升,贪污也随之高涨。

同治年间,最高的年份,内务府向户部拨借了200万两银子。

光绪年间,内务府因为修建颐和园等,开支更大,最高每年可达300万两。

据估计,光绪年间,内务府贪污受贿每年的银子在100万两以上。

内务府除了向户部借钱外,还有如下收入:

1)各地官庄,皇帝私人的田地,乾隆时期有132万亩。

2)各地税关盈余,如山海关、杀虎口、粤海关等。

3)垄断东北人参貂皮和田玉的经营。

4)盐政分成。

4)出卖贡品、房租、当铺等。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在腐败花样百出,贪赃枉法似家常便饭的晚清年间,大清朝内务府的腐败程度,却堪称“独领风骚”。

但提问里“内务府一碗粉条报价七万白银”的说法,还是略显夸张,其真实出处,应当是史料《春冰室野乘》里记载的,道光皇帝吃“片儿汤”的闹剧:一辈子勤俭节约的道光皇帝,有次想吃民间“片儿汤”,明明就是碗家常饭,谁知内务府却报价说:要做片儿汤就得垒灶台弄食材,大小经费加起来一万六千两。气得道光皇帝明知其中有猫腻,却也半句话说不出,咽下口水不吃了——吃碗片儿汤,内务府都敢这么揩油。

其实类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摊上过,他儿子咸丰皇帝也同样撞上过。《南亭笔记》记载,后来咸丰皇帝登基,想修修尚书房的门枢,谁知内务府立刻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五千两维修费。可咸丰皇帝这暴脾气,哪像他爹道光帝那么好糊弄?一听就发了飙,吓得内务府官员赶紧改口,五千两变了五十两。

换句话说,在晚清年间,负责伺候皇帝饮食起居的内务府官员,看上去低三下四,其实各个好似鸡贼的馋猫,皇帝稍不留神,就会叫他们“偷吃”好几口。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这内务府就有这么大的本事,连皇帝也可以花样坑?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内务府强大的权力。别看名号低调,但从清朝开国起,就执掌皇宫的“宴会”“钱粮”“服饰”“库藏”“典礼”“皇庄”“织造”等各大权。等于是全皇宫的用钱,都要从内务府经手。而且管的是皇家的财务,满朝各级衙门官员,谁又有权力监督?理论上说清朝御史有权弹劾内务府,但真敢弹劾的,又没几个有好结果。如此钱多权大没人管,相关的经手官员,自然是敞开了捞。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内务府官员的集体堕落。

其实,在清朝开国初期,内务府还是个相当有操守的衙门,康熙年间担任内务府差事的官吏,好些都以廉洁奉公著称。以康熙皇帝的夸奖说“今朕交内务府总管,凡一应所用之 银,一月止五六百两”。俨然廉政楷模。但随着清朝腐败加剧,内务府官员的素质,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晚清年间,以包衣旗人为主的内务府官员们,相当多都是通过“捐纳”得官,官职都是买来的,上任后自然要猛捞,又是“背靠内务府没人管”的好条件,下手当然也就更狠。就算是没“捐纳”的内务府官员,基本也是司员出身,长期混迹于皇宫里,各种贪污腐败的套路,自然轻车熟路。放在皇家骄奢淫逸的晚清年间,但凡有大兴土木,更是趁机浑水摸鱼。以《日知堂笔记》的形容说:“向来内务府习气,皆利于用度繁多方可从中侵蚀。”

说到底,这内务府越演越烈的腐败,根子上还是晚清皇家那“败家子”般的胡糟。比如清末大太监小德张,晚年写的回忆里就声称: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费就有四万两。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慈禧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日本王牌战舰“吉野号”。但这天文数字花费,是不是真花在慈禧身上?参考“坑道光片儿汤”“骗咸丰修门”的典故就知道,妥妥被内务府刮走不少。

如此背景下,清末内务府的腐败,也是一年赛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绪九年二月初五周德润折》里的记载,内务府堂郎中级别的官员,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万两白银以上。这帮人每次回家探个亲,都是百十万两白银往家带。就连御膳房的厨子,都在北京郊外买田置地,出入好似富豪。营造司等各府库的工匠们,连每月该拿的钱粮,都全被内务府克扣殆尽。可怜这些匠人一边饿肚子给皇家干活,一边还要打零工糊口。大清皇帝的眼皮底下,都腐败到了这地步。

如此腐败场面,晚清真没管过,倒是下了几次决心整肃,内务府的大臣也抓了不少。可是整肃风暴过后,该贪该捞都照旧。一直到晚清亡国前夜的1911年,内务府奎俊等大臣,还闹出了贪污腐败的丑闻,最后却不了了之。杭州织造的腐败丑闻也曝了光。可还没等清王朝再下决心整肃,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就活活要了大清的命——内务府的腐败,清朝直到亡国,都没改掉。

贪腐亡国的教训,一个十分生动的教材,就是晚清的内务府。

参考资料:《清史稿》《日知堂笔记》《光绪九年二月初五周德润折》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