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

  1. 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

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

历史上恩怨分明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我们说一些民国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吧,说到民国时期,蒋介石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

不得不说蒋介石就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所以,他做事也是一项恩怨分明的。你看在他北伐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势单力薄,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所以,他开始把目光注意到西北军冯玉祥的身上,那时候冯玉祥的军队有40万。同时,他还注意到了李宗仁桂系军的厉害,所以,为了获得这两支军队对自己的的支持,他就主动找到了冯玉祥和李宗仁和自己结拜为了兄弟。

可以说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就是因为蒋介石和李宗仁冯玉祥团结在了一起,他们目标清晰有共同的敌人。

我们还知道,他们在一起肯定是不会长久的。

你知道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恩怨分明的历史事件吗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毕竟他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想把自己做强做大,当北伐过程中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蒋介石开始要向自己的兄弟李宗仁和冯玉祥下手了。因为他们的存在,影响到了自己实力的壮大。

同时,他们力量过分的强大,也会影响自己的统治。

所以,他就想要削减李宗仁和冯玉祥的部队了,这一下李宗仁和冯玉祥不干了。他们都大骂蒋介石是过河拆桥。

没办法谈不拢那就战场上兵戎相见吧。

于是,北伐战争之后,最大的一场战役打响了,李宗仁和冯玉祥联合山西王阎锡山,一起向蒋介石发动了总进攻。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打了一个不差上下,谁都胜不了谁。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东北军张学良成为了他们双方争夺的焦点。

也就是说谁能够争取到张学良,谁就可以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阎锡山派了自己的手下,去找张学良,但是因为阎锡山的抠门,他们连张学良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赶了回去。

不得不佩服蒋介石的外交手段,蒋介石不惜花费重金,给予张学良最大的好处,满足张学良的个人私欲,还给张学良拜了把兄弟。

最终,张学良宣布帮助蒋介石打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所以,这一战是毫无悬念的,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你看,蒋介石是不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正如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爱恨分明的。我爱你是因为我利用的着你,我们要对付共同敌人的时候,我就联合你。一旦共同的朋友被消灭之后,我就要对付你了。

相信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对蒋介石的这一点认识会更加的透彻。

张学良肯定也熟知蒋介石的套路,毕竟在他帮助蒋介石打了中原大战之后,全面抗日爆发前夕,蒋介石去西安督战,实行攘外必须按内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蒋介石被被张学良扣押了,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最终,在周恩来的调解下,这件事才算完美的解决。中共开始,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但是,西安事变的解决,给张学良带来了灾难。

因为蒋介石把他给囚禁了一生,直到蒋介石去世,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获得了自由。

张自忠和庞炳勋有不共戴天之仇,李宗仁如何说服他俩并肩作战?

国难当头,个人恩怨应该暂时放到一边,对付日寇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所谓的快意恩仇,只能在小说里欣赏一下,在历史中,真正的英雄,会放下仇恨,一起向前!

为什么张自忠能被国共双方甚至日寇都顶礼膜拜?正是因为他善于放下恩怨,放下过去。

台儿庄战役,张自忠和庞炳勋并肩作战,忘记了往日的恩怨。

张自忠和庞炳勋,都同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两人关系一直很好。1924年北京政变时,庞炳勋的第十五混成旅在曹士杰打几下损失过半,危在旦夕。张自忠率部迂回敌后,帮他解除了危机。

可是,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作为第二混成旅旅长,避重就轻,善于保存实力,所以部队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缴获的武器弹药得到了补充。最关键的时刻,庞炳勋投向了蒋介石当了第40军军长,反戈一击,让西北军十分困难。当时蒋介石还让张自忠当第二十三路军总指挥,被坚决拒绝。

庞炳勋投蒋,本也无可厚非,可是他居然偷袭了张自忠的师部,张自忠三名警卫员因为保护他而牺牲,张自忠本人脚部受伤、棉袄穿了两个窟窿,差一点丧命。张自忠得知实情,对庞炳勋的背叛和不仗义十分不耻。抗战爆发后,张自忠公开说,: "在任何战场皆可拼死一战,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作战。"

张自忠立了这个flag,很快就自己打脸了。临沂战役时,庞炳勋第40军团危在旦夕,张自忠挺身而出,又一次救了他。

1938年初,日军先后攻占了上海、南京,渡过长江占领蚌埠后,准备沿津浦路北上,向徐州进攻。而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直接从青岛登陆,攻击临沂,然后南下于日军矶谷师团会师。如果临沂丢失,台儿庄和徐州就危险了。

守卫临沂的正是庞炳勋40军团,虽然名为军团,却只有31师一个师,这个师下面还只有5个团。从兵力上看,庞炳勋在蒋军中没少被排挤。自从划入第五战区,李宗仁对他礼待有佳,推心置腹,庞炳勋终于表示坚决抗战。因此,当面对敌人一个师团的优势兵力攻击时,庞炳勋据临沂城死守。庞炳勋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庞炳勋死守临沂,打出了淞沪会战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战。外国记者曾说: "拿破仑说过,一只狮

子率领的绵羊部队,永远要比一只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强,庞将军是东方雄狮。"庞炳勋说: "过奖,我本来是一只绵羊,是战火把我变成了一只狮子,我的部队原来就是狮子,现在是更厉害的狮子了。"

形势最危险的时刻,庞炳勋顶不住了,只好向李宗仁求援。李宗仁手头实在没有兵力可用,只好派张自忠带59军去救援。李宗仁说: "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甚为了解。颇不欲强人所难。不过以前的内战,不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怨私仇。庞炳勋现在前方浴血抗战,乃属雪国耻,报国仇。我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捐弃个人前嫌。"

张自忠的59军,是参加七七事变的英雄,后来的宋哲元十九路军变成了59军,68军和77军,这三个军,包含两个数字加起来都是14,包含了纪念七七事变的意思。这支英雄部队,听说要救援的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庞炳勋,大家纷纷表示反对。此时张自忠不计前嫌,反而教育战士们说:

: "过去我一直认为,庞炳勋恩将仇报,此仇不共戴天。但是,庞炳勋同我的怨仇,那是私仇、私怨。如今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战争,那可是为国家、民族的存亡,为保卫人民、保卫国土而战。我们军人的天职是什么?不就是保家卫国吗!庞炳勋为人的品德如何且不去管他,但他在目前坚决抗日,浴血奋战,在雪国耻,报国仇这一点上,却是非常令人钦佩的。我们能够为了私仇私怨而放弃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吗?三国时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但后来两人却成了东吴的大将,为了共同对付曹兵,两人放弃私仇,尽捐前嫌,成为并肩战斗的兄弟。我们难道连古人都不如么?所以我决定,放弃私怨,接受李长官的命令,率我五十九军,驰援临沂,希望大家都能与我同心同德,不计私怨,共同杀敌。"

战士们听了张自忠的话,深受感动,以一昼夜 180 里的速度驰援,只一天一夜就提前到达了临沂。张自忠见到庞炳勋,对之前的恩怨只字不提,只是说,59军听从庞军团长指挥,坚决服从命令!

最终,临沂战役,张自忠和庞炳勋两部以将近万人的代价,共击毙敌 3000 余人,击毁敌机1 架、坦克 6 辆。张自忠和庞炳勋,阻止了板垣师团的南下,为台儿庄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后,庞炳勋和张自忠同时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但很明显张自忠的勋章含金量要高得多。李宗仁对此的评价是: "若非张氏大义凛然,捐弃前嫌,及时赴援,则庞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鳖,必致全军覆灭。"

在台儿庄战役中,庞炳勋被称为抗日英雄,可是庞炳勋的本色并没有变,他还是那个"有奶便是娘"的军阀油子。1943年庞炳勋带领部队投降日寇,当上了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和谈时,庞炳勋又上下其手,为他们牵马坠蹬。

庞炳勋投降日寇的时候,差不多正是张自忠为国捐躯3周年。如果张自忠知道庞炳勋会投降日寇,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如果当时张自忠还活着,大概最想做的事,像高树勋活埋石友三那样弄死庞炳勋。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张自忠1940年战死,年仅49岁,而庞炳勋一直活到了1963年才病死在台北,终年85岁。

谁说打鬼子会长寿?那是因为有人替他们挡了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