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的刘盆子有什么传奇故事,日照莒县瓷砖灶台批发

西汉末年的刘盆子有什么传奇故事?

刘盆子做皇帝这件事本身就很传奇,因为一个放牛娃走上人生巅峰靠的是抽签,说出来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但刘盆子确实是靠抽签当上皇帝的,和他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赤眉军。

西汉末年的刘盆子有什么传奇故事,日照莒县瓷砖灶台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刘盆子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做皇帝的,不过老天爷和他开了个玩笑,他和另外两个西汉刘氏之后,被赤眉军头领樊崇找了出来一准备做为傀儡皇帝的候选人。

中大奖的皇帝

赤眉军中大多数是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因此他们才用了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继承帝位。三个竹签上有两个是空白的,另外一个上面写上了“上将军”三字,谁抽到了就做皇帝。

中大奖的是刘盆子,不过他并没有一丝的喜悦,做为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他嚎啕大哭把竹签掰折并丢弃。然后依偎在刘侠卿身边,刘侠卿为他准备好登基用的各项用品,就这样在哭哭啼啼中,放牛娃刘盆子成为了赤眉军拥立的皇帝。

慈悲心的孩子

刘盆子知道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他住进长乐宫之后就没有过上一天清静日子,赤眉军的这群大老粗们经常在他面前舞刀弄剑,完全不把这位皇帝放在眼里。刘盆子只愿意和中黄门一同起居,藏身于楼阁之中不过问外面的事情。

当时后宫里还有上千名宫女和乐师,王莽败亡之后,他们没人过问连饭都吃不上,刘盆子可怜他们,每个人都给予饭食,后来刘盆子离开以后他们都被饿死了。

退位让贤,安身保命

刘恭看到赤眉军军纪涣散,知道他们离败亡已经不远,便劝刘盆子辞让,不要再做皇帝,避免遭受杀身之祸。刘盆子召集众人,涕泪横流的说道:“如今尽管我被大家拥立为天子,但是天下仍然纷乱不堪,这都是因为没有选举圣贤的人为天子的缘故,对此我十分惶恐,希望能让位给有能力的人。如果一定要把我杀了追究罪责的话,我也无可逃避,希望大家能够同情和怜悯我的处境。”

樊崇等几百人听了刘盆子的话都十分感动,当即表示不在纵容部下胡作非为,各自坚守军营,三辅之地于是太平,百姓也纷纷回到长安,称赞天子贤明。不过好景不长,赤眉军终究是匪类,慢慢的又变得骄纵妄为起来。

聪明的放牛娃,英明的光武帝

随着刘秀的一枝独秀,赤眉军没有了生存空间,于是樊崇等人带着刘盆子向刘秀投降。刘秀问刘盆子道:“你认为你犯了死罪吗?”刘盆子回答道:“我本来必死无疑,幸亏陛下同情怜悯我的遭遇,能够饶我不死。”刘秀笑着说:“小家伙狡猾的很,看来刘氏就没有一个蠢笨之人。”

刘秀可怜刘盆子,给予他丰厚的赏赐,并让他做赵王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失明,刘秀还赏赐给他荥阳县的均输官地,做为商铺区,让他终身享受这里的关税,最后刘盆子寿终正寝得以善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河南知名的烧鸡有哪些?

河南的美食遍地都是,烧鸡无疑是美食中的美味佳肴,形如元宝,离骨酥香,味道馋人。但是提起有名的烧鸡,大家通常都会想起道口的烧鸡,其实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烧鸡,品尝过后让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忍不住给大家分享。

道口烧鸡

安阳的道口烧鸡,驰名中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其实并不用给大家多介绍,道口烧鸡是特色传统名菜之一,由河南省滑县道口镇“义兴张”世家烧鸡店所制,是我国著名的特产。 道口烧鸡与符离集烧鸡、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

买根烧鸡

宝丰县城老十字街,很多人正在排队购买“买根烧鸡”它家制作精细,原料选用生鲜活柴鸡,每只均由清真寺阿訇进行屠宰。老汤内有二十余种天然名贵佐料,煮后香味四溢,满巷皆闻,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滋补强身,以香、嫩、烂、味美而著称。

开封桶子鸡

说到桶子鸡就要先说一说开封的百年老店“马豫兴”,马豫兴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打着他的旗号开的店,大家也许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桶子鸡是开封的特产名菜,以其色泽鲜黄,咸香嫩脆,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几大特点而出名。开封桶子鸡与德州扒鸡、道口烧鸡、杭州叫花鸡并列为四大名鸡。

洛阳潘金和烧鸡

潘金和烧鸡在洛阳久享盛名。潘金和烧鸡特点:制作精细,味道纯正、皮色黄中透红。肉质外焦里嫩,食后满口余香,远销省内外。潘金和烧鸡以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故生意兴隆,远近驰名。有诗为证:“佳肴名声噪,顾客千里至。”

鹿邑孔集烧鸡

孔集烧鸡历史悠久,费独特气味特点是色泽鲜亮,黄中透红,肉烂而筋脆,肥而不腻,清香诱人。嫩鸡骨头可吃,老鸡骨肉分离,而且盛夏苍蝇不叮,存放数日不坏,并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药理功效。

商丘郭村烧鸡

据载《商丘县志》记录,郭村烧鸡制作技术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1956年,孟昭行烧鸡店由郭村供销社经营,生意兴隆。香味扑鼻、色佳味美,肉质嫩白,形体完整、烂而不腻,回味悠长,如趁热时提鸡两腿于盘上,轻轻一抖,即肉骨脱离,肉落入盘中。

肉酥骨离的鸡,称做烧鸡。烧鸡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河南新乡,安阳附近的道口镇。“道口烧鸡”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其特点表皮呈浅色,稍带黄色㡳子,干净漂亮,咸中带甜,味道鲜美,骨头一触即脱,很多烧鸡,扒鸡的制法,都是效法它而来的,所以说“道口烧鸡″最正宗,最有名气,最香,最好吃。

哪个地区有正月十五上坟送灯的风俗?这个风俗的来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正好适合我来回答。本人就是辽南地区,从小记事起,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就跟着老爹上坟送灯,成家后,又领着儿子上坟送灯。

记的小时候,到了正月十一,十二妈妈就开始做灯。一般都是用豆面做的。到坟地送的灯做成桶形。大约是高12厘米,应合一年12个月得意思。直径在3——5厘米左右。下边是实心,上边做成碗壮。然后把化好的蜡油倒进碗里。用棉花做成灯芯。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下午,太阳一落山,就吃饭。然后拿着灯上坟。我们这里的规矩是,先从辈分最高的点灯。如果坟墓里只有一位逝者,每家只能送一个灯。两位送两个灯。点灯时不要忘记带火柴,借火点灯意思是对先辈不孝,这么重要一个日子,连火都不带,可想而知,在你眼里有没有先辈。后来嫌做灯麻烦,都改为蜡烛。可是哪年赶上十五这天风大,蜡烛也点不着,又怕引起火外灾,现在大部分又改为电子灯。

送灯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明朝时,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灯火通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突然想起了母亲的坟墓漆黑,于是来到坟墓送灯。可是晚上也分不清哪个坟是母亲的,就把所有的坟墓都点上了灯。然后跪拜,心想哪个灯不灭就是母亲的。正在这是,突然来了一阵风,灯都灭了。只有他跪拜的那个坟灯没灭,其实是他挡住了风。后来大家听说了这件事后,被朱元璋感动,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都去送灯。如果谁家的祖坟漆黑,就说是后代不孝顺。于是正月十五送灯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