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淮安瓷砖暗门价格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

朱允炆失踪成千古之谜,到底结局如何呢?有出家为僧,云游四海的说法;有顺江出海,亡命海外的说法;还有举火自焚,以身殉国的说法。但牧渔君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被朱棣所杀,真相被焚火掩盖而已,故而变成历史悬案。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淮安瓷砖暗门价格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一、传说中的几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曾经,有人出来说,梅艳芳跟本没死,而是隐居在不丹的一个山村。五台山也有顺治皇帝的传说。建文帝出家一说就是此类传言。人们很难接受一个大人物或名人的生命也会如凡人一般脆弱,总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死了,于是后世人们在传说中把他复活,继续讲述他的话题。皇帝出家,不问俗事,恐怕他做不到。人生大起大落,举手投足也更凡人不同,即便遁入红尘,也一样难以把自己演绎成一个和尚。朱棣当年给全国僧人造册登记,不过也是为了追杀原逃亡的旧臣而已。

有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其实,不但史料没有记载,恐怕听起来也不合常理。皇帝出逃不是百姓逃荒,出去就要做充分的准备。郑和宝船出海,动辄上万人的情况看,建文帝要是出逃毕竟也要有足够的船、食物、护卫。这种规模燕军没有发现?即便躲着燕军走的,百姓没有发现?如果真的出逃了,民间有这么多议论,朱棣还会把尸首厚葬,不是掩耳盗铃吗?

二、最大可能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当时被燕军所杀,然后放火掩盖真相

靖难之役的起因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引起,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打到南京城下。起初,燕王朱棣势力不大的时候,朱允炆派兵围剿,曾嘱托臣子“勿负朕杀叔之名”。前线打仗的将士就蒙圈了,到底是该杀还是不该杀呢?朱棣在这个时候的性质已经是叛逆之罪了,但毕竟还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当年汉武帝派兵追杀太子刘据时,君不见太子死后,汉武帝杀光了追杀太子的人。但你打败了他,抓了回去,你让皇帝怎么处理呀?杀了,不就坐实了“杀叔之名”,不杀,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正是这个口谕救了朱棣。明军打仗不敢杀,不敢抓,后来等朱棣有了机会,反过来就把明军打得落花流水了。

受益最大的是朱棣自己,他看懂了这个局,燕军的将领很有觉悟。于是反过来兵临南京的时候,属下意会到老大的心里想法。破城之日,宫内斩杀朱允炆,然后放火焚尸,也就看不出是被谁杀了,对外一致说朱允炆放火自焚。朱棣心领神会,面对着烧焦的尸体,掩面而泣,当众说:你叔叔怎么会把你怎么样?何苦如此呢?你看,他不死,燕王朱棣清君侧之后,怎么办呢?还回去做燕王?不可能,朱允炆必须死。你说这攻打内城的将士给朱棣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呀?明知亦不问,论功行赏。

朱允炆下落成谜,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博弈和心术博弈的产物。其实朱家的坟里埋的就是朱允炆,否则,朱棣怎么跟他爹交代。

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15个都有画像,就朱允炆没有,也许是朱棣故意而为之的,不过朱允炆性格文弱,做事情优柔寡断。

据说他在靖难之役的时候还在说“勿伤叔父朱棣”的糊涂话,也许他还真的没有帝王相了,在他把朱棣在应天府的几个孩子放归之后,失败就是注定的了。

他失败的一生其实没啥可圈可点的,唯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他的下落了。

1402年6月,朱棣的燕王军攻入金陵做了皇帝,靖难之役倒是结束了,可是朱允炆的行踪却成了千古之谜,他到底去了哪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种说法来自《明史》中的记载:

朱棣登位后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也是这么说的,说朱允炆在奸臣的逼迫下,阖宫自己焚燃了,死在了这场大火中。

据说朱棣还很伤心了,还把朱允炆皇后的尸体指认为朱允炆的哭道:“傻小子,何苦如此!”当然,哭归哭,哭完之后,用天子之礼埋葬了尸体,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明太宗。

不过这种说法一直不服众,谁都知道“举兵清君侧”的朱棣要的是皇位,朱允炆不死,他怎么正大光明地登基了?

很多人说朱棣自己都不信朱允炆真死了,不然他就不会派水陆两路人马去找人了。

朱允炆下落不明,他皇位坐得不踏实。

这种说法就很神奇了,说的是在朱棣的燕王军攻破金陵之前,少监王钺却告诉他说朱元璋临死前留下了一个铁箱子,让他在朱允炆有难的时候交给他,可以避难。

朱允炆在奉先殿找到了这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度牒三张,还有三套僧衣、剃刀,以及白金十锭。这一看就是让朱允炆出家的节奏,朱允炆毫不犹豫就剃光了头,换上僧衣,从秘密通道鬼门跑路了。

这种说法信的人很多,朱棣也怀疑过,他不仅让全国的僧人造册登记,还将建文帝朱棣的主录僧溥洽关了十多年,最后还是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才释放了他。

朱棣又派胡濙在全国各地找了建文帝十多年,胡濙母亲去世的时候,都没能回来守丧,因为朱棣不允许,不过给他升官为部左侍郎,然后还是让他继续寻找建文帝。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回到朝廷,已经睡觉的朱棣赶紧爬起来立马召见了他,两个人谈了几个小时,但是谁也不知道谈的内容是什么。

据说胡濙告诉朱棣,建文帝的确是被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穹窿山的普洛寺内,但是现在已经去世了,葬在庵后的小山坡上,他生前也没有复国的打算。

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郑和下西洋。

根据《明史》记载,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找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南京城毕竟也和海不远,他怀疑朱允炆逃到海外了,不过找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找到。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

我认为他还是死于靖难之役的火中了。

1402年6月,倒戈的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朱棣入城,燕王的人马围住了紫禁宫,朱允炆在万念俱灰的情形下让人放了一把火,然后和皇后等妃嫔跳入火中而亡了。

这场火那么大,烧焦的尸体很多,要分辨出建文帝肯定还是有困难的,但是他要逃出被团团围住的紫禁宫的几率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而根据现在的考证,明宫并无鬼门等建文帝逃亡的秘密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