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靠投资股票生活的人,有多少成功的,中恒瓷砖批发市场

不工作,靠投资股票生活的人,有多少成功的?

我的证券客户中,有很多是职业股民,根本不工作,全靠投资为生。

在股市有千万资金的,要么是企业家,要么就是职业股民。

其实,炒股成功的比例,远比普通人想象中要多,只不过成功的人从来不炫耀,亏钱的人总喜欢在网络上吐槽。

当然,真正支持他们成功的,并不只是炒股赚到了钱,而是他们本身雄厚的资产实力,还有一些则是超强的赚钱能力。

对于他们来说,在上海少则有三四套房子,多则七八套,这才是最大的底气,而不是几百上千万的股市资金。

可以说,绝大多数我接触到的职业股民,都不是最近几年发家的,而是2006-2007年那一轮牛市,真正赚到钱的人。

现在已经错过了当时普涨的大牛市,想要靠炒股实现财富自由,越来越难了。

不工作,靠投资股票生活的人,有多少成功的,中恒瓷砖批发市场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四十五岁就待退休的阿姨

这位大妈是我最早在招行的客户,金葵花用户,2010年银行卡里就有200多万现金。

后来我才知道她股市里有小千万资金。

90年代末才炒股,赶上第一轮牛市,投了10万,炒到了50万。

2006年大牛市,又追加了50万来炒股,炒到了800万。

2008年虽说没逃顶成功,但是中途拿了400万在松江买了一套别墅,如今都价值小三千万了。

家里原本是动迁户,2003年的时候动迁,拿了300多万,然后就果断在公司办了待退休,那时候才45岁。

她的儿子也是高材生,去加拿大留学,而且已经拿到了绿卡,在加拿大定居了。

大爷是国企的高管,收入也不少,如今已经60多了,还是退而不休,每天上班。

大妈则是过着休闲的生活,除了玩股票以外,就喜欢跳跳舞。

没有经历大妈炒股的发家史,但知道大妈完全是靠投资发家,独到的眼光也是多次买到了大牛股。

手里的三一重工,从2005年至今,持有了16年,涨了几十倍。

退休坚持炒股,财富自由的老大爷

我认识这个老大爷的时候,他都72了,现在快80了。

老大爷90年代下海经商,没赚到几个钱,却差点把自己的养老金都给整没了。

2003年,一次性补了社保,才按照最低工资领养老金。

老大爷说他当时在上海就一套房子,还有20多万存款,后来都拿来炒股了。

现在股市里就有600多万,房子也买了2套了。

老大爷是2007年入市的,2008年大亏,真正赚到钱是在2009年,买了海王生物赚了5倍,然后又押宝了当时的超级牛股,包钢稀土。

老大爷可以说就是靠这两只牛股翻身的。

而后,茅台伊利,美的格力,都是老大爷的最爱。

老大爷平时话挺多,喜欢说教,什么价值投资,什么波浪理论。

当然,在股市发家的老大爷,确实有说教的资本。

三十多岁的职业股民

我唯一一个年轻的职业股民,和我同岁,今年37岁,是个二宝的妈妈。

28岁的时候因为生二胎,开始在家炒股。

那是2012年,也是行情不怎么好的一年,之后2013-2014也都是熊市。

她老公给了她50万,折腾到只剩下20万。

可后来牛市来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2015年的巅峰,直接炒到了200万,十倍的收益,可以算是一个炒股天才了。

自从二宝上幼儿园以后,她就更专注于炒股了,目前资金已经有600多万了,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这几年,她买了多只医药股,都是出现了翻倍的行情。

看病越来越贵,买医药股就对了,这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近十年的股海沉浮,让一个年轻的妈妈成为了中年的贵妇,一身名牌配上本就不错的气质,让人不由多看上几眼。

炒股成功,赚到钱的人,其实真的不少。

只不过她们大多比较低调,投资方面,她们自己也有自己的一套,很少人云亦云。

如果你把股市当赌场,自己就自然成了赌徒,那么亏钱就是必然了。

如果你把股票当成一个投资市场,和买房一样,那么任何投资市场都有人能够赚到钱。

股市中,一定切记,要做自己。

不工作,靠投资股票生活的人,在身边比较少见,更多的还是以工作为主,股票投资作为业余和副业的比较多。而专业做股票的人,成功的也是有的。但是成功概率比较少,也存在成功多年一朝失败回到解放前的案例。

我的同学里,有一个做股票比较成功,成功到什么程度?在厦门有四套海景房,大约700-1000万一套的价值,并且还持有大约2000万流动资金专业炒股。我和她联系过,知道她炒作股票,主要是联合一些资金体量大的投资者,一起炒作某一些个股和主题性机会。具体到这个公司股票做什么行业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前景如何,她倒不是非常了解也不关心。和我的风格不太一样,也就联系少了。

还有一个是深圳的朋友,他炒股规模比较大,通常发信托产品和私募来投资。在14-15年牛市通过网络认识的。后来电话联系多,但是从未谋面。15年指数在5000点时,他比较频繁电话我,警告我要及时撤退,他的信托,私募以及配资都已经撤退完毕,产品也都清算了。这给了我一些警示,开始收缩战线,基本是不开新仓,只卖不卖,但是,仓位依旧比较重,还有融资。而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股zai崩盘,他在指数跌到3600点时又联系我,告诉我政府救市了,形势会逆转。他的几个信托产品已经重新建立仓位,并且加满杆杠,准备大干一场。再后来,我因为逐步解套而退出市场,而他则因为就是重注入场后,再也没有联系了。

我也不知道,投资股票成功的人有多成功,按照我15年之后经历的教训,目前我是平时只投入约100万在股市,只有在市场出现稳定和非常明显的行业增长逻辑时才会调动资金入市。比如,今年年初1-2月,就调集了近一千万资金进入5g里的信维(20元的成本,30元左右退出)和深南电路(80元的成本,120多退出),持有到6月前后,完成了50%以上盈利后退出资金,依旧只留100万左右。我一般的操作都是以保持“盘感”作为目标,通常都以“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态看待市场以及市场风险。只有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具备,我才会采取大动作投入资金,而且一般盈利目标实现后就撤出投入资金,保持最低的市场参与,以锁定利润和控制大的市场风险。每年实现盈利目标就基本上没有大动作,只会保留市场盘感和参与感而已,因为资金体量的关系,现在对于“暴富”没有强烈的追求心态,甚至每天写写头条,每月在头条赚个万把元,我都会比较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