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有哪些特产,阳泉小孔瓷砖批发

山西阳泉有哪些特产?

1、平定黄瓜干

主要产于平定县后沟、河头两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生产。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黄瓜干系选用优质无剌无籽幼瓜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钾盐、氨基酸、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平定黄瓜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京、津等地。

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即“龙筋”牌黄瓜干。

2、仙人红薯

仙人红薯是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仙人乡的特产。仙人乡海拔低、积温高、沙土地透气好,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仙人红薯的优良品质。2011年,仙人红薯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仙人红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盂县仙人乡狮子神村海拔低、积温高、沙土地透气好,这些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贞祥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产品的优质。2011年,合作社的红薯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如今仙人红薯品牌越叫越响,入社农户达126户,辐射带动仙人乡十几个村进行种植,每年生产红薯200吨,创造产值1400万元。在工商局的帮助下,该合作社完成了“阳坡婆”商标的设计和申报。2011年1月份,该合作社领到商标注册证,红薯还在地里买主就上门签订了合同。

阳泉有什么美食小吃?

山西阳泉有哪些特产,阳泉小孔瓷砖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粉条豆腐丝,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粉条豆腐丝是以粉条和炸过的油豆腐丝为主要原料,配以葱、姜末、蒜末、花椒、大料、酱油、陈醋、香油等原料制作而成。食用时,夹起菜来要等一下才入口,以免烫嘴。

盂县卤土豆,是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的特色美食之一。盂县卤土豆是以土豆为原料,放入锅中大火煮开,改中火煮十分钟,捞出沥干水分,然后放到油锅里炸至表皮微皱时捞出,控干油待用。另外拿一口锅做卤水,把花椒、八角、葱、姜、蒜、糖、盐、味精、芝麻、孜然、可乐、酱油等放入锅里,放入炸好的土豆,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二十分钟至土豆软烂即可食用。

平定黄瓜干,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平定黄瓜干是以平定黄瓜为原料,加工时,先刮去黄瓜外皮,然后顺长分为四条,放在架杆上,用炉火烘烤制成。烤好的黄瓜干密封于大缸内,可随食随取。食用时,将黄瓜干用冷水浸泡后冲洗干净,用佐料腌制成香、甜、酸、辣等多种口味的小菜,吃起来外韧内脆,别有风味。

枣介糕,是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枣介糕是用黄米面和枣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过程简单却难以拿捏好和面的度,要经过不断的摸索才能掌握好。枣介糕平时很少见,一般在婚宴上才出现,是盂县美食的代表之一。

阳泉压饼,是山西省阳泉市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相传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时,曾以此饼为行军干粮让军士食用。阳泉压饼是用玉米面、苦荞面、高粱面、小麦面等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吃起来具有薄、香、酥、脆等特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山西是一个“面食的王国”,这一次壹周君带你来到阳泉👌

提到阳泉,壹周君脑海里首先就想到了平定砂锅,“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首郭兰英老师演唱的山西民歌《夸特产》,应该是父辈们当年的流行歌谣吧😁

平定县的砂锅和黄瓜干,还有流行于晋中地区的阳泉压饼,这就是世人对阳泉美食的最初印象啦!

当然了,以上几种应该算是阳泉特产啦,当地人大家最常吃的,其实还是各种面食,就比如这种叫做“漂抿曲”的东东。

漂抿曲,阳泉人称它作“小河捞”,是用绿豆分与面粉混合和面,然后压制成的一种面条。因为制作飘抿曲要用到特殊的工具——抿曲床,这也是它区别于山西饸烙面的明显特征;又因为它煮熟之后置入汤汁之中,会像浮云一般飘起,所以得了“飘抿曲”这个如此雅致的名字。

阳泉人说“漂抿曲吃汤”,一碗原汁原味的鲜汤才是漂抿曲正宗与否的标准,必不可少的一样就是用豆叶菜制成的卤料,它是用当地的黄豆叶经加工后制成的,是飘抿曲绝佳的搭配。

然后就是平定过油肉,这也是山西最著名的一道菜,号称“三晋一味”,在山西各地都有的吃,其特点就是色泽金黄,咸鲜微酸,汤水分量多,搭配白米饭吃才算完美!

虽说全国各地的山西菜馆都有这道菜,但基本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正宗的过油肉只看师傅的“过油”手艺过不过关,然后辅料就是鸡蛋,蒜臺和黑木耳,不会多一样。

阳泉还有一种用土豆、玉米面和蔬菜混合制成的面食,叫“糊嘟”。旧社会是穷人吃的,如今被改良成了特色主食,还有配套的蘸料,口感软硬适中,还有减肥的功效。

至于“莜面栲栳栳”,是阳泉盂县的一道特色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的”笆斗”,“栲栳栳”就是长得像”笆斗”的面食。制作时面片要用手指卷成圆筒状,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在蒸笼上蒸熟,感觉就像是马蜂窝😁吃的时候直接盛碗里,浇上卤汁和香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