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烧制的瓷器,你知道多少相关的历史文化,宣德瓷砖的市场价格

中国烧制的瓷器,你知道多少相关的历史文化?

当年,中国瓷器在全世界受欢迎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吓死你。中国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外国人眼里瓷器就等于中国。

中国烧制的瓷器,你知道多少相关的历史文化,宣德瓷砖的市场价格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早在1705年夏洛特建造一座宫殿。宫殿里摆满了中国瓷器,在16至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彼时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与黄金一样贵重。

16世纪中期,随着葡萄牙人大量从中国带回瓷器,收藏轻薄漂亮的中国瓷器成为欧洲王室和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而且拥有中国瓷器成为权贵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社会最为珍贵的礼物。如最早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葡萄牙的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中国瓷器,葡萄牙国王赠送给意大利国王的礼物也常常是中国瓷器。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的嫁妆中就有中国瓷器。现藏葡萄牙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中绘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销瓷。

葡萄牙若昂三世的王后科特琳娜1550年至1554年的财产清单中,就有许多中国瓷器,现在被收藏在欧洲各大博物馆内。法国国王亨利二世(1519年-1559年)和其王后美第奇也为法国王室收集了很多中国瓷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年-1547年)的财产目录中记载他收藏有两件青瓷,在德意志地区的费迪南二世大公(1529年-1595年)的2万件藏品中,则有中国瓷器233件。

16世纪后期在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拥有一批中国瓷器。1587年,女王还接受了财政大臣赠送的新年礼物——中国的白瓷碗,“瓷器”这个名称开始在英国传播。

王室如此热爱瓷器,各国贵族也同样热衷收集中国瓷器。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的贵族们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们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他们也仿效王室,订制有家族族徽的中国瓷器,这类专门为欧洲王室和贵族订制的精美外销瓷器,被称为“官窑”。

1607年,法国皇太子用中国的瓷碗喝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著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绸帐则是中国的丝绸。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还命令宰相马扎兰创立“中国公司”,前往中国订制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家族人像等图案的瓷器。

而德国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二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是到了狂热的地步。1717年,他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骑兵,向普鲁士帝国腓特烈一世换取了127件中国瓷器,其中有18件高度在90至130公分以上的青花瓶,这些瓶子被人们称作“龙骑兵瓷瓶”,部分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

瓷器从商代出现延续到如今。经过不同的时期发展,逐步发展出几十种颜色釉瓷器品种,再配合不同的器物形态,可称得上千姿百态,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社会精神层面的发展。总的来说,颜色釉瓷器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两种类型。

第一个时期,是从商代江、浙地区成功烧制出瓷器到元代末期。在这一时期,瓷器的主流颜色是青色,人们将其统称为“青瓷”,除在国内使用,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而此时的白釉、黑釉及花釉品种瓷器则远远少于青瓷。

烧制青瓷的主要窑口集中在南方江、浙、赣、闽、粤等地区,北方的豫、陕等地也有烧制。在这近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方的窑口星罗棋布于各省,至唐、宋时期是青瓷生产发展的顶峰。这阶段著名的窑口有浙江的越窑、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河南的汝窑,统称为“青瓷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瓷胎呈现白色、灰白色、灰褐色或黑褐色,施透明釉,因此在焙烧成瓷后,瓷胎的颜色会通过透明釉呈现出来,也形成了不同颜色的“青瓷”。

从商代到元代末期,烧造瓷器的窑型主要有两类,南方以龙窑为主;北方以圆窑为主。燃料多为木材,少量烧煤。这两种窑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一窑内只能烧制单一釉料的瓷器。馒头窑由于窑室短、矮而容积小;龙窑的窑身虽长,但在焙烧过程中采用火膛移位法烧制,这种方法会打乱焙烧的气氛。而石灰碱釉在焙烧过程中的发色需要不同的气氛,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焰。焙烧中形成的氧分不足或氧分过量,釉料会随氧分的含量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也是这种釉料的烧制特点。

由于先天的不足,造就了青瓷“一釉多色”的特点。哪种颜色才是真正的本色,很难说清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比如业内将唐、五代时期最好的越窑青瓷评价最高,同时根据文献记载,称为秘色瓷。因其数量极少而釉色秘而不宣得名。而同在浙江地区的宋代龙泉窑,人们又将最好釉色称为粉青、翠青、梅子青。

而2017年景德镇在全国政协举办展览,其中两件宋代龙泉窑残器,其中一件与景德镇湖田窑烧造的影青瓷发色一模一样,另一件则与越窑秘色釉完全相同。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展示的宋代汝窑瓷器,其特点一个是没有或很少开片,第二是釉质细腻光润、玻璃光极强,釉的表现特点与我们一直以来所学的瓷器知识及所看到的汝窑有天壤之别,可以完全颠覆我们普遍的认知。

第二个时期开始于元代末期的江西景德镇到如今。景德镇地区可谓是“水土宜陶”,所产的瓷土矿含铁量低,瓷泥为白色;同时做釉的原料矿产丰富,由石灰岩形成的山脉随处可见,配釉用的狼藉柴又叫凤尾草的植物,满山遍野的生长,用它调配的釉料也是石灰碱釉,当地则称为“二灰”釉。由于胎泥为白色,釉为透明釉,也就有了影青瓷或青白瓷之说,瓷器的颜色整体变化不大。

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同时也创烧出了祭红釉、祭蓝釉、紫金釉等颜色釉瓷器。到了清代及民国时期颜色釉瓷器出达20多种,可以仿制出前几朝不同窑口的瓷器,如仿汝窑、仿哥窑、仿定窑、仿龙泉窑等,在品质上甚至超过了前朝,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这些釉色不同前朝,则都是在焙烧青花瓷的同时,在同一窑内一齐烧制而出,借用形容钧瓷的诗句,那真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改变了沿续3000多年的一地一窑一釉的历史,做到了“釉色与胎泥中的各种矿物无关”。

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瓷器一枝独秀的原因是什么?

谢邀请。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瓷器一枝独秀的说法稍欠准确,应该是景德镇以其优质的瓷土和地理环境,宋代以“饶玉"名世的青白瓷声名大振,至元代出现第一次高潮,到明清时一枝独秀,成为名振中外的瓷都。

元代是瓷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时代,主要标志就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创新崛起。但同时期,无论是北方磁州窑,还是南方龙泉窑都在大规模生产,内销外销都很兴旺。尤其是龙泉窑外销瓷是其他窑口不能同日而语的。

当然,磁州窑的刻划花,黑彩,龙泉窑的青瓷都属于传统青瓷的范围,而同期的景德镇创烧出了铜红釉,钴蓝釉,青花等瓷器新品种,改写了瓷器发展的历史。而御窑厂的建立,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垄断了最优质的原料,生产出了最优秀的作用。优势是其他窑口无法比拟的。

到明代时,由于海禁政策的影响,以出口为主的龙泉窑生产也萎缩不振了。景德镇生产的全新的色釉瓷,彩瓷,改变了世人对瓷器的审美标准与趣味,瓷器生产摆脱了青瓷生产为主的传统,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一一景德镇时代了。

明清官窑瓷不惜代价生产的各种瓷器精品,是传统文化的杰作,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高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为答,不对之处,敬请指正。图一二为元代龙泉窑,三四为元代磁州窑,五至九依次为元、明,清景德镇窑。图片来自网络,致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