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吐蕃王朝的财政收入有多少?让它能和大唐对抗,塔城瓷砖胶批发

古代吐蕃王朝的财政收入有多少?让它能和大唐对抗?

《吐蕃王朝的财政制度构成和财政收入的来源》

古代吐蕃王朝的财政收入有多少?让它能和大唐对抗,塔城瓷砖胶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开始不断兼并周边政权,并向着帝国的方向迈进。

在不断兼并邻邦的过程中,吐蕃原有的政治格局也随之不断变化和调整,一批旧权贵因此消失,新权贵不断出来。

当松赞干布登基后,他必须迅速对旧有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

松赞干布时期颁布了,以“基础三十六制”为核心的国家制度规划。

其中,“六大法典”的第一项“六六大计法”(又译“万当十万之法”),便是将吐蕃领土划分为具有军事和行政双重功能的“四茹”(后形成“六茹”)、六十一个“东岱”

在四茹的划分中:

卫茹,以拉萨大召寺为中心;

约茹,以雅隆昌珠为中心;

叶茹,以香地雄巴园 (现在的南木林雄雄)为中心;

茹拉,以赛地方的杜尔巴纳(萨迎赛区)为中心:

被吐蕃征服后的苏毗、象雄,分别设了苏毗茹和象雄茹。

茹一级行政体制的设立,打碎了之前小邦国的疆域,将整个吐蕃领土置于王室权利的管控之下。

从经济意义上说,“茹”的首领“茹本”由王室任命,在相应管理地区拥有财产支配权,并承担相应义务。

同时,在每“茹”下又封十六个地方官,四茹总有六十四个地方官。这些地方官具体负责辖区的经济社会事务。

针对在建立吐蕃王朝期间有功的贵族,王室还赏赐了十八个“采邑”。

从各大贵族“采邑”所处的地区上分析,没有与在“茹”下的十六个地方重合,显然采邑并没有占吐蕃大量的地盘,也不是吐蕃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茹”下还设有偏向军事功能的“东岱”(千户),总计六十一个。

“东岱”以部落为基础来划分,每一个东岱的属地就是各自东岱的兵源区,负责为军事行动提供有组织的士兵来源。

虽然,松赞干布生前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社会组织、官僚体系和军事制度(“六六大计法”、“十万金顶具鹿法”、“内府家法”等)。

但他所处的时代,毕竟是吐蕃王朝草莽初创的时期(“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虽有官,不常厥职,临时统领。”《旧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生前,吐蕃王朝的制度并没有彻底完成。

禄东赞主政期间(公元650-667年) ,又对松赞干布制定的律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增订。

首先,他主持了大规模的户口清查,详细统计吐蕃国内的人口数量;

其次,在掌握了户口数量的基础上,加强了赋税的统一摊派与征收;

最后,他还用“议盟”的方式实施了,“大料集”的财政征集行动。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记年”中记载:“及至牛年(公元653年)……大论东赞于‘枯’定牛腿税。达延莽布支征收农田贡赋”。

公元654年,吐蕃“区分桂和庸,为大料集而始作统计清查”。

公元673年,噶尔东赞之子赞聂多布与钦陵召集议盟,并在牧区行大料集。同一年在“董”之虎苑集会议盟,并制定“岗顿”的赋役方法

大多数西藏教法史料认为的,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完成于松赞干布之手,是对西藏制度建设的一种误读。

之后,吐蕃王朝的财税制度依旧在不断发展之中。分别于公元708年,对平民加征了“黄金”税。

726年,又开征了“宫廷直属户”的赋税,据学者推测开征王室所属封地的赋税,可能意味着之前册封的十八个贵族“采邑”,也被纳入了国家税收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