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美食,瑞昌瓷砖灶台批发市场

江西九江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美食?

九江是一座美丽的、有温度的城市,当远方的朋友来九江做客,我们如何接待?

江西九江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美食,瑞昌瓷砖灶台批发市场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有江有湖,有过早有宵夜,

如果你十一来九江,或者你有朋友来九江,

那就收下这份接待指南~

1、吃货之旅

7:30分丨早点

在九江,早点绝对不重样,

来一碗正宗糯米水子,

让一整天活力满满!

糯米水子吃在嘴里滋软软很有味道,而鸡蛋和酒糟桂花浓浓的香味更是诱人。

九江的糯米包油条也是一定要尝尝的~

饱满的糯米平铺撒上炒好的黑芝麻,再依次将油条、榨菜、火腿等放在糯米饭上,最后卷起!一口下去,满满都是回味~

如果肚子还有位置的话,再来个萝卜牛肉煎包~

9:00分丨锁江楼

到九江,当然要去锁江楼,

登高望远,浔阳之美尽收眼底;

10:30丨四码头

在四码头近观长江非常震撼,

你有空余的时间,

就在四码头江边上慢慢地走一趟吧!

12:30丨中午饭

来九江就推荐品尝九江特色菜,

闻名的板鸭炖藕、黄豆鱼一定要尝尝,

到田园九香的湘菜馆里,也能收获不同的美味。

15:00丨甘棠南路

沿路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满树、满地的金黄色

和男(女)盆友手牵手,迎着秋风、踏着梧桐叶,走过这条诗意的街道~

要是走累了,还可以去附近的步行街逛吃逛喝哟~

△神农架绝味炕土豆

△方燕烤猪蹄

△修水哨子

△清水岩煎饺

还有锅贴、萝卜饼、煎饼果子、鸡翅包饭、正新鸡排这些都是九江人也会吃的美食哦~

19:30丨甘棠夜景

从步行街吃完小吃出来,

刚好可以到甘棠公园散个步~

认真看一看夜景,

体会这个城市的体温。

21:00丨宵夜

来九江怎么能不去宵夜呢?

大众如万达广场,小众如庙街,

总能找到不同的美味~

虽然已经不是小龙虾的季节

香辣烤鱼总是要去尝一尝的

海鲜烧烤也不能错过~

记得叫一份绿豆汤,解辣~

九江茶饼

九江茶饼起源于宋朝庐山区姑塘镇;繁荣于明清时期九江、星子皆盛产;昌盛于现代,2002年6月6日朱总理品尝九江茶饼后,将九江的茶饼带回北京。亦为贡品。

  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

萝卜牛肉煎包

萝卜牛肉煎包是江西九江的特色小吃。这种煎包原是回民食品,由于风味独特,同样也深受汉民的欢迎,但九江正宗牛肉煎包还是回民开的占多。这种煎包以牛肉萝卜馅为主,也有包粉丝酱干的。其做法是:首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等面团变软后,方才包进馅心。馅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煎包的味道。如果馅料用鲜牛肉或好萝卜,再配以香料、麻油、葱姜蒜等,调出就有股子香味。在油锅中一煎,香味四溢,口感外皮焦脆,很有咬劲,而馅心却透着鲜香。

九江粉蒸肉

粉蒸肉是九江名菜,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都昌米饺

都昌米饺,俗称包心粑。作为地道的都昌人应该对它不会陌生。 每个节日都会去做饺头粑,吃法各异,而且都百吃不厌。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米饺。

九江酥糖

九江酥糖是九江副食的传统名产。它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是一种深受游客,尤其为妇孺老幼所喜欢的风味食品。

小乔炖白鸭

小乔炖白鸭据传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率军驻扎柴桑,其妻小乔曾用冬虫夏草、泽兰,同白鸭炖制滋补菜肴,供周瑜食用。当时称为“柴桑鸭”。后来又称小乔炖白鸭,成为九江的传统名菜。

特点:用白鸭和冬虫夏草炖制而成。成菜汤汁浓醇,肉质酥烂,香而肥鲜,富有营养。

工艺:将白鸭宰杀,治净,入沸水锅中略焯取出,除去血沫,放入瓦钵或砂锅内,加洗净的冬虫夏草和泽兰、姜块、葱结、绍酒、清水,烧沸后,转用小火炖,至鸭肉酥烂,汤汁浓醇即成。

禾秆扣碗肉

做这道菜要求选修水本地带皮的五花猪肉和瘦肉。先把肉切成约1厘米厚、5厘米宽的块状,待油热置锅中加白糖、佐料炒至赤红色,起锅后,将肉装在碗内,要求选中等薄胎兰花碗。先要在碗底铺一块切得较薄较大的瘦肉,再贴碗壁;依次铺一层瘦肉,然后一层一层的铺上五花肉,将一些不规则的放中间,一直铺到堆成堆,再用一个同样的碗扣上。外用干净禾杆(稻草)交叉捆住,放入蒸茏中蒸至烂熟即可。

  出笼后,两只碗仍然扣着端上桌,食用时才揭开。先解开捆绑的稻草,然后将两碗倒扣后揭去原底碗(此曰顺碗),即是一碗堆得满满的禾杆扣碗肉。此肉颜色赤红,如红烧肉;香味扑鼻,带稻草香,观之勾起食欲,闻之垂涎欲滴,尝之甜而不腻。

修水哨子

做法:首先剥去毛芋的外边毛皮,再将新鲜的家种毛芋洗净入锅煮熟,等其凉至20-25摄氏度左右,把其搅成糊状;再将新鲜的红薯粉拌入毛芋糊中,在搅拌时加入些香油,拌成的料以软而不粘手为宜,拌好料后放置待用。拌完毛芋料再配制馅子。爱吃甜食者可用白糖、芝麻粉、桔饼、桂花等加一定的化猪油或香油调制。爱吃咸食者可用腊肉或火腿加入大蒜、虾仁等配料制成。等两项料馅备好后,就可做哨子了。包时先把毛芋料捏成小圆团,大致像普通包子的包法,把制成的馅子包在中间,外型包成上尖下圆,表面不得有裂缝。最后就是上笼蒸熟。蒸时先将锅内水烧沸,水量以覆盖蒸笼底层为宜,将装好的蒸笼放入锅内,用大火蒸15-20分钟左右即熟。蒸熟后的哨子又软又香,趁热装盘可食。

剪纸是什么事物?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剪纸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几乎在每家每户都能看到剪纸,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但想深入了解剪纸这门艺术,就要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在没有纸之前,就有“剪纸”的雏形了

剪纸,简单理解为就是用剪刀或者刀这类的工具在纸上进行镂空雕刻,但是在没有纸之前,古人们会在金箔、皮革、树叶等材质上进行雕刻,这就是剪纸的雏形。

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纸在西汉时期,而在湖北江凌望山曾出土过镂空的皮革。

在《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木兰辞》有“对镜贴花黄”的描述。

《荆楚岁时记》有“正月七日,剪彩为人,以贴屏风”的活动。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2、剪纸艺术在唐宋壮大,在明清成熟

唐朝是剪纸的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用剪纸招魂的习俗早在那个时候就流传民间了。现在藏匿在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都可以看出,当时的剪纸手艺水准已经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唐朝大行其道,其花木版纹图案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仓仓院的“羊纹”,其羊纹图案就是剪纸手工艺术的典型表现。

唐朝民间也有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厚的纸刻出版画,将颜料漏印到布上,形成漂亮的图案。

宋朝造纸业成熟,纸品众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比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或用来装饰灯饰、茶盏。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逐渐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使用范围上,民间剪纸手工艺更为广泛,如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绣花图案等,都是用剪纸作为装饰来进行再加工的。

可见,剪是一门手艺,纸是一种载体,剪纸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

215年,汉斯.克里斯汀.安德森(Hans Christian Andersen)出生于丹麦 Odensen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曾自诩为“沼泽中的一株植物”,在缝隙中艰难生存。

二百十五年后,我们依然对他写的童话津津有味。赞美爱情永恒不变,灵魂永存的“海的女儿”,诉说成长蜕变的“丑小鸭”,讽刺在位者愚昧无知的“皇帝的新衣”,充满社会底层关怀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其实除了童话作家、诗人,安徒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剪纸造型艺术家。

安徒生自己也写过:“我的剪纸是一个童话故事。”看过安徒生的童话后,梵高认为他会画画,因为他的童话有着强烈的视觉元素。其中,安徒生的剪纸造型艺术是其童话的视觉表现形式。

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之后,安徒生就把剪纸送给了他们,结果这些剪纸没有被完全保存下来,大部分现存的藏品都藏在了丹麦安徒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