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广水瓷砖胶批发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他为国为民,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周总理为了人民群众和国家日以继夜的辛劳,身体却早已被病魔摧残,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期间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而这段时间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公开会见外宾65次,主持或参加会议32次。

被病痛折磨的周总理,依旧凭借强大啊毅力参加各项工作,终于在1975年9月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地步,然则谁曾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就再也没有离开医院。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天身上都插了七八条管子,用来输液、输血、排液等,但是他的头脑很清晰。在12月份的一次昏迷过后,周总理醒来,他用细微的声音问道:“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旁边的人回答说:“没有大的变化。”他又问:“刘帅、身体……”周总理还没说完,他已经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周总理醒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自己,而是关心主席和刘帅。周总理和毛主席是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一起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几十年;周总理和刘帅自武昌起义便相互认识,刘帅敬佩周总理的伟人,周总理信任刘帅的军事才干,两人也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样是12月份的一天,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邓颖超奶奶。周总理和邓奶奶自”五四运动“时相识,从此两人一起走过了几十年革命的风风雨雨,两人的爱情是世间的楷模。

明日冬至,你们那里有什么生活习俗?

谢邀答!

明天,12月22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七月午时12点20分就交冬至了。冬至大过年,冬至不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特殊节气,还是民间传统的一大节日,过得很隆重,也形成一些习俗。

说冬至特殊,那是因为太阳到达南直射极点上,而后折回,形成阴极阳生日最短,然后开始一日日变长,夜变短。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昼长夜短,是盛夏,南极圈内有极昼。北半球昼短亱长,是隆冬,北极圈内有极亱。纬度越高白天越少,太阳照射角度越斜。之后变化是日渐长,夜渐短,太阳照射角渐大。周朝时,曾把冬至当年过,以冬至当年之终始,自此后,冬至成了冬节,成了一大传统节日,形成一些习俗。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广水瓷砖胶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因为曾把冬至当年过,就很隆重,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全家团聚,欢乐饮宴,以示庆贺。冬至阴极阳生日渐长,冬都重阳,这也是敬阳一种体现。冬至惯吃面条,饺子,汤圆,有表示:冬至吃了面,一天长一线,有喻日长久久之意,吃饺子汤圆有喻暖和团圆喜庆之义。我们好念根敬祖,冬至必会用供品三牲祭拜天神土地社庙又敬祖先。我这里还有冬朝年晚,中元做午晏的习惯,即做冬至要在早上做,中元节在中午做,除夕过年在晚上做。我这里还习惯送冬。即做女的出嫁后,在冬至或冬前,要给父母长辈送礼物,冬寒要添衣,一般为父母长辈添送被服保暖物等。

我们的习俗是晚饭吃“箍拃”。

“箍拃”是方言,即北方所说的“水饺”。我们吃“箍拃”的寓意是“不离不弃,相伴永远”,所以,凡是有亲人和好友出远门,头天晚上必吃“箍拃”为其饯行送别,回来时再吃面条为其接风洗尘。

时光如梭,转眼又到冬至。

冬至有两方面内涵:一是自然中的24节气之一,二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古代有冬至祭祖之礼仪。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365天最短的一天。过后,太阳逐渐北移,一天比一天长了。冬至过后,该交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足见劳动人民的智慧。

“冬至吃饺子,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大人们哄孩子好好吃饭的话,又在耳畔想起。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来自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从长沙回家,途中看到许多百姓衣不遮体,耳朵冻烂了。于是,弄来药材和羊肉一起炖,然后把药材和羊头包裹在面里,捏成饺子形状给人吃。人们吃后身体发暖,冻疮渐渐好起来。

因此,每当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剁肉馅,包饺子。“啪啪啪,哒哒哒”刀砸在案板上的声音传来,一股暖流涌进心头——年,即将来临!

现在,大多用打肉馅,或者超市买饺子,少了剁肉那道工序,也少了最初的味道。有人感叹,还是自家剁肉馅包的饺子好吃哟!其实,社会在发展,谁也不能停留在原地。人们感叹的不是饺子本身,是儿时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