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瓷砖批发仓库电话

身边五六十岁的人总是说以前多苦,是什么心理

那是正常心理!

不知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你怎么懂得今天的甜蜜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啊!

苦难岁月离我们并不遥远 …… 一九七八年以前的生活:每月三五十元工资,普普通通人家每年吃几顿肉,家中有个手电筒就很牛就是电器,有台收音机四周邻居们都羡慕嫉妒恨,日常买点菜排大长队 …… …… 真正了解那个年代人的生活,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你就知道幸福就在你身边!!

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心理问题。你年轻不爱听,可以借鉴一下。因为时代不同了,年轻一代体会不了那个年代的苦。

五六十岁的人大都生于六十年代,那个年代吃饭都是头等大事,一年有几个月是吃不饱肚子的,你说还有心思想其他的事吗?我总结了一下,那个年代与现在几个苦的地方:

一、粮食和副食凭票供应

  • 城里的人,粮食是凭粮票供应,每人一个月几斤粮食,不够吃就靠蔬菜哥地瓜土豆代替,你有钱为没地方买,因为所有地方都是凭粮票买粮食,有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
  • 农村人都是在大队分派下到生产队劳动,打下的粮食需要交公粮,农民的口粮吃返销粮,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弄不清楚。我都是听大人们说的。
  • 吃的肉、鱼、蛋、奶都需要凭票买。没有票就买不到,春节期间一个人是二斤鱼,还是台鲅鱼,一斤刀鱼,还有什么我也记不清了。你说这日子苦不苦?

二、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粮食都不够吃

那个时候吃饭不能随便吃,是分着吃,吃饱和不吃饱没人在意,因为就这些饭大家分着吃,完了不管饱了没有就这样了!没有多余的粮食。

每年过完春节三月到八九月是最难的时候,叫青黄不接,就是新长的玉米还没有成熟,家里的粮食还很少,怎么办呢?只有用瓜果蔬菜来充饥,节约粮食。

说是瓜果蔬菜,其实就是各种野菜或者菜帮子汤,放很少的粮食。有的人一辈子再也不想吃这种汤了,不好吃。没有油,没有蔬菜,就是菜帮子搅拌点玉米面,添上水煮熟了吃。

三、其他的生活也是很苦

因为国家正度过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一切都在发展建设中,所以大家都过苦日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紧接着开放大集开放经济贸易,解决了花钱问题,产生了很多万元户。

从此经济逐渐好转,五六十岁岁的人就是经历这样的生活才觉得很苦。

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珍惜,富裕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者的创造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一定要紧紧跟着党中央的部署,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湖北黄梅瓷砖批发仓库电话 - 优质瓷砖批发网

经历过困难時期的人都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以前发布票每年六尺,只夠做一件衣服,提倡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縫缝补补再三年。”那些棉被帐子就没布票买了,住在老破屋内被蚊子咬。

粮食定量,油票每月二两,买个点心要票,加粮票,加人民币三票才能买到。

最记得有次买了两个烧饼拿在手上,突然被人抢去,当時还以为谁同我开玩笑?回头一看是个中年男人,抢着我的烧饼飞快的跑了,我愣了一下也没去追,这肮脏的手拿的追回也无法吃,只好饿了半天。

生活上也有很多的不便,上海现在还有倒马桶的人,就是那个時代的普遍现象。没有燃气灶都是生煤球炉,煤气中毒的人也不少。

总之那時的生活同现在无法相比,去年在医院挂水遇到一个效区的农民,谈到现在的生活水平,同过去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最恰当的写照。

是什么心理?就是要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会艰苦朴素过日子,要有钱花在刀刃上,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儿子是80后,我也经常告诉他我们小时候有多苦,那时候买粮要粮本、买布要布票、买煤要煤证,买豆腐都要豆腐票。儿子小的时候我说这些他还挺“同情”我,说:妈妈,我以后不会再让你过苦日子!

儿子大学毕业后,成了家,我发现他和儿媳妇开始花钱大手大脚的,一支雪糕要十几块,一瓶酸奶十几块还是喝两口就扔掉了,买水果专门吃进口的,30多岁了还天天小食品零食不断,价格都不菲。我看了还不能说什么。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他们浪费粮食我心疼。一碗小米粥都是喝几口就不喝了,吃包子吃一半,蔬菜也是一样,一盘菜吃几口,再好的饭菜下一顿也不吃剩下的。他们回来,我和老公天天“打扫战场”。我就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小时候……话没说完被儿子打断了:打住,我不爱听。

他还反问我:你总说你们小时候受过那么多苦,我怎么就不相信,真的假的啊?就算是真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别总拿你的“光辉历史”来教育我们行不行?

我真是无语了。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听不进去父母讲述过去岁月所经历的苦难?现在是和过去不同了,一代更比一代生活好,可也不能忘了过去吧。比如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的时候,父辈就经常讲述红军长征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父亲说:现在这点苦不算啥,克服克服会过去。听父母这样说,我们觉得不再苦了,还会从苦中品出甜的滋味来。那时候,看一场漏天电影,都觉得像过年一样。

当父母讲述这些的时候,我们都会听得很认真,并从中很受益,从来不会浪费东西,尤其觉得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现在,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日子过好了,手里可能也有俩钱,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会把钱用在关键处,依然崇尚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很踏实。

我们给年轻人讲述,其心理就是让你们不要忘本忘根,即能享福也要能吃苦,过好日子的时候要想到“穷”的那一天自己能否还能适应、能否过下去?比如当自然灾害、战争来临,没有吃的东西,你能吃糠咽菜吗?你能吃树皮吃草活下去吗?

当老年人说自己“苦难史”的时候,年轻人还是有点耐心去听的好,并从中悟出一些生存、生活的道理和哲理。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