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耐高瓷砖粘结剂怎么样

潜艇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

@潜艇解码 从潜艇的设计角度分析潜艇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比较分析当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潜艇(常规潜艇、AIP潜艇、核动力潜艇)的供氧设计。

先说结论:

1. 常用的供氧技术:氧气瓶供氧、液氧罐供氧、过(超)氧化物供氧、氧烛供氧、电解水供氧;

2. 正常情况下,常规潜艇使用过(超)氧化物供氧、AIP潜艇使用液氧罐供氧、核潜艇使用电解水供氧;

3. 短期任务,常规/AIP/核动力潜艇的艇员在实际使用中,比较偏爱使用氧烛供氧;在应急情况下也多使用氧烛供氧;

4. 潜艇供氧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低能耗、高效率。

鹰耐高瓷砖粘结剂怎么样 - 优质瓷砖批发网

PS:对潜艇来说,除了要考虑补充氧气,同样重要的是清除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就“上头”,艇员会感觉昏昏沉沉的,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正式阐述之前,纠正一个概念,潜艇在水面航行或通气管航行状态,进行的换气过程,属于通风系统的功能,他“不产生氧气只是氧气的搬运工”,从专业角度上说,一般不列入供氧技术。

氧气瓶供氧

采用高压空气瓶储存纯氧气,氧气经过减压后进入舱室供呼吸使用。该供氧方式经济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供氧过程中基本不消耗艇上电源,氧气纯度高且不对舱室产生二次污染。该方式受携带量的限制,对需氧量较大的潜艇,无法满足需求,适用于小型潜艇。

液氧罐供氧

采用液氧罐储存低温液态的纯氧。液氧的密度大约是常温常压下气态氧密度的1000倍。使用时经气化、加热、减压、混合后进入舱室,供艇员呼吸使用。

该供氧方式经济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供氧过程中基本不消耗艇上电源,氧气纯度高且不对舱室产生二次污染。液氧罐在使用时要求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设备占用空间和重量较大。在AIP潜艇上直接与AIP发动机的氧化剂一起储存,不需要额外单独设计液氧罐。

过(超)氧化物供氧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是一种很活泼的氧化剂,不仅在受热分解时产生氧气,也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该供氧技术,产生的氧气纯度高、反应过程不消耗潜艇能源,在产生氧气的同时吸收了二氧化碳,对净化舱室空气有积极作用。但过(超)氧化物供氧吸收含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后,发生膨胀和糊状现象,反应效率显著降低,因此对高温高湿海洋环境,过(超)氧化物供氧利用率低

氧烛供氧

氧烛是以碱金属的氯酸盐和高氯酸盐为主,加入燃料、粘接剂等配料制成的形状像蜡烛的圆柱体供氧材料。氧烛含有极为富集的氧,单位体积的放氧量趋近于等体积的液氧。主要原理如下:

氧烛无法实现连续、稳定供氧,单个氧烛点燃以后无法控制,直至燃烧完全,纯氧直接释放到舱室。舱室氧气浓度不稳定,波动较大,分布不均。

电解水制氧

电解水制氧利用电流将水分解产生H2和O2。氧气经供氧管路输送到各舱室,氢气直接排出艇外。该方式只要有电就可以连续产生氧气,可以稳定提供大量高纯度的氧。电解水主要消耗电能,电解效率低,电量消耗大,设备体积大,控制复杂。对于艇大、人多、电量无限的核潜艇,该技术十分适用。

各供氧技术的比较和适用范围

小型潜艇,由于艇上人员编制少,一般执行任务的时间短,多采用高压氧气瓶直接供氧。

常规潜艇水下使用蓄电池组作为动力,蓄电池所储存的电量有限,主要用于航行和作战,十分宝贵,一般选用过(超)氧化物供氧技术。AIP潜艇由于AIP发动机本身就需要携带液氧作为燃料,因此仅需要将AIP液氧罐的容积稍微增加一点就可以满足全艇呼吸使用。核潜艇采用核动力装置,其电力使用不受限制,且水下航行时间长,因此多使用电解水制氧。

氧烛由于使用方便,在各舱室都有足够的储备,当主要供氧装置发生故障,或者是潜艇发生火灾及其他事故时,应急呼吸时使用。

总结

潜艇上的供氧技术,主要根据潜艇的人员编制、水下任务时间,合理选择经济实用的技术。对于人员少、水下续航时间短的小型潜艇采用高压氧气瓶直接供氧;对常规潜艇选用过(超)氧化物供氧技术;AIP潜艇宜采用液氧罐储氧技术;核潜艇宜采用电解水制氧技术。另外所有类型潜艇均需要设置应急情况下的供氧技术,多采用氧烛供氧。

潜艇下潜时与外界环境隔离,氧气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6%,人就会感觉呼吸困难;低于10%,人会神智恍惚;低于6%,就会休克死亡。

所以如此重要的物质,必须绝对保障!潜艇中的氧气主要有四个来源:

一、是通气管。

通气管是1943年德国人发明的。二战时,德军潜艇肆虐大西洋,给盟军造成重大损失。盟军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穷追猛打。为了躲避打击,德国研制出潜艇通气管,是一根可以升降的管子,和潜望镜并排在一块。

潜艇航行到隐蔽地点时,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然后伸出通气管和潜望镜。新鲜的空气经通气管进入艇内,同时排出污浊的空气,满足人员呼吸需要。

二、空气再生装置。

潜艇不能随意上浮,所以在平时潜航中,就需要用到空气再生装置。艇内污浊的空气流经空气再生装置,将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然后再经过制氧设备,加入氧气,最后经过风机送到每一个舱室。

三、预先存储氧气。

比如使用氧气瓶存储氧气,或者存储液态氧。储存在高压容器中的液态氧,效率特别高,可供70到100人呼吸90天。

四、使用化学或电解水方式制造氧气。

化学方式有氧烛和再生药板等。氧烛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的应急设备,应用十分广泛,太空中的空间站、矿井救生舱、以及民航客机氧气面罩等都会使用氧烛提供应急制氧。一根1尺长、直径3寸的氧烛点燃后,产生的氧气可供40人呼吸1小时。

还有再生药板,空气流经再生药板,与药板上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可供艇员使用500到1500小时。电解水也可以获得氧气。

五、空气净化设备。

空气净化设备不产生氧气,但也是潜艇上必不可少的装备。潜艇空间狭小,人员众多,空气十分污浊。空气净化设备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吸收,并通过活性炭过滤杂质,使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数值。

通过以上种种方式,就可以充分保障潜艇中的氧气供应了。这将使潜艇隐蔽时间更久,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

欢迎关注,喜欢请点赞哦。


潜艇是一个密封的环境,里面有人和有限的空气供应。为了让潜艇里的空气保持可呼吸,有三件事必须要做: 1、氧气在消耗时必须补充。如果空气中氧气的百分比下降得太低,人就会窒息。 2、二氧化碳必须从空气中去除。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它变成了一种毒素。 3、人类呼出的湿气必须清除。

氧气由加压罐、氧气发生器提供电解水或某种通过热化学反应释放氧气的“氧烛”。氧气要么通过计算机系统连续释放,该系统检测空气中氧气的百分比,要么一天中定期分批释放。

二氧化碳可以用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从空气中化学去除。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被捕获在碱石灰中,并从空气中去除。其他类似的反应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湿气可以通过干燥器或者化学物质。这可以防止它凝结在潜艇内的墙壁和设备上。 此外,设备和香烟烟雾产生的其他气体,如一氧化碳或氢气,可以通过燃烧器去除。最后,过滤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微粒、灰尘和尘埃。 潜艇内部的大气受到非常仔细的监控。潜艇是巨大的密闭管,没有很好的空气流通。也没有回收二氧化碳的工厂,所以一切都必须使用一些独特的技术。

潜艇中的氧气是通过电解海水产生的。潜艇通常也有几个大氧气瓶,用于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提高氧气浓度。事实上,正常情况下,潜艇中的氧气浓度比陆地上的略低。这可以降低火势蔓延的风险。潜艇周围有许多不同的传感器,监测必须清除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去除二氧化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使用胺——这些化学物质在冷的时候吸收二氧化碳,一旦加热就会释放出来。

只要有可能,废弃的二氧化碳就会被释放到海里。然而,这些胺确实有一种难闻的气味,但是在潜艇里服役的人说,要习惯这种气味。 在潜艇里要习惯各种不同的气味。生活隔间很紧,通风也不太好。可以闻到正在准备的食物、液压油、胺、垃圾等气味。还不能开窗,因为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