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瓷砖

请问一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怎么缩减成现在这样的

17世纪中叶土耳其凭借奥斯曼大帝的到处横戈征战,疆域一度横跨欧亚非,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1683年时的领域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

亚细亚的瓷砖 - 优质瓷砖批发网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第二次分裂前,疆土还在550万平方公里。这段历史持续了将近3个多世纪。

奥斯曼帝国从1683年第一次分裂到1920年的二次分裂,其实经历了二次分裂。

第一分裂的原因,1683年~1689其间,由于土耳其联合匈牙利王朝对奥地利的战争(由于匈牙利对奥地利不满)。7月,土耳其围困维也纳,而奥地利得到波兰的支持;9月,土耳其军队失败,丧生2万余人及损失300门火炮。但,维也纳这次战争失利,却引成了迫使奥斯曼帝国转入防御,同时逐步撤离中欧。
1684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之间结成了“神圣同盟”,1886年俄国又加入同盟,这就让战局发生变化。这时的奥地利军队直接攻占被土耳其占领的布达,又于1687~1688年,又占领了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土耳其海军在多瑙河上的维丁城又败北,但同年,土耳其似乎又扭转了败局,迫便奥地利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1697年9月,奥地利军队在蒂萨河畔泽特一战又反转了胜利。这时的土耳其军队丧生了3万之巨,包括火炮、辎重全军覆没。

根据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以及后一年俄国、土耳其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也得到了第聂伯河西岸与乌克兰的南部及波多里亚;威尼斯得到了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耳其属各岛。当然,不能少了俄国,沙皇拿到了亚速夫要塞。

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的大分裂。

直到1920年时,奥斯曼帝国疆域依然十分强大。那么为什么又一次会被分裂呢?土耳其缘于一场政治局势。这场政治运动则由英国和法国引起的。当时,英法在欧洲已经崛起,工业革命的先进,远远压到了土耳其仍还沉浸在落后的神祗国家。

1919年11月,英国和法国军队占领了伊斯坦布尔,这对奥斯曼帝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随后同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但之前,土耳其独立战争又迫使了协约国重返谈判桌。协约大国民议会又于1923年签订了《洛桑条约》来代替《色佛条约》,这里主要是解决领土的纷争问题。后来解决不了的纷争则由国际联盟商讨。

奥斯曼帝国分裂成现在的状态,于国际联盟也不无关系,主要允许法国托管叙利亚及黎巴嫩。又允许英国托管美索不达米亚及巴勒斯坦。奥斯曼帝国部分阿拉伯半岛领地也成了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一部分。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东的影响力。但不排除土耳其对西方势力的抵抗运动。

分裂奥斯曼帝国,是在一战时期的协约国一手操纵的。其间密谋签订多个协议,计划瓜分奥斯曼帝国。《赛克斯-皮科协定》就是明显的产物。

现如今,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分裂成了几十个国家,国土面积只剩下了71万多平方公里。

但,苏俄虽曾参与的协定,到了十月革命后,实际上放弃了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决定。

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 Empire;1299年—1922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其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1]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土耳其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2]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3]

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4]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5]1922年,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6]伴随着向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衰600年堪称奇迹,其衰落亦是漫长过程。

土耳其人远祖是居于阿姆河流域(花刺子模地区)的突厥游牧部落,后在成吉思汗子孙蒙古铁蹄驱赶下,土耳其祖先由中亚迁居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如今土耳其基本盘安纳托利亚半岛,依附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定居。

1299年,奥斯曼一世趁着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独立建国,奥斯曼帝国雏形初现。

奥斯曼早期十世苏丹英明睿智,不断巩固扩大疆域。1453年,奥斯曼在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带领下,攻下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随之定都于此,并改名伊斯坦布尔,拉开奥斯曼后续扩张亚非欧序幕。

十六世纪中叶,奥斯曼在苏莱曼苏丹带领下,国土面积达到鼎盛时期,西起摩洛哥东至伊拉克,北达克里米亚南到亚丁湾。简单说奥斯曼囊括整个巴尔干半岛、中东以及北非大部分地区,妥妥的横跨欧亚非超大帝国。

可是盛极必衰,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英、法以及沙俄帝国迅速崛起,向奥斯曼帝国发起挑战。

1676年~1878年,沙俄与奥斯曼死磕200年,沙俄在十次俄土战争先败后胜,尤其叶卡捷琳娜大帝豪夺黑海咽喉克里米亚,自此沙俄全面打压奥斯曼势头,又夺取摩尔达维亚和高加索地区。

1832年,伴随着希腊独立,拉开了奥斯曼成为西亚病夫,被欧洲列强瓜分之路。

英、法等国先向奥斯曼北非领地下手,随后又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强迫奥斯曼同意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黑山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划归奥匈帝国管理。

腐朽的奥斯曼帝国被一块块割裂再无还手之力。1912年,希腊联合塞尔维亚等国挑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将奥斯曼帝国赶出巴尔干半岛,仅剩伊斯坦布尔周边的欧洲土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扣留奥斯曼在建两艘军舰,迫使奥斯曼站错队加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4年战争中奥斯曼又丢掉了伊拉克、外约旦(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中东地区,只剩下了土耳其本土地区。

1918年,奥斯曼与协约国签署《色佛尔协议》,可是希腊却趁人不备继续侵蚀土耳其领土,欲打造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以雅典为经济中心的拜占庭帝国模式。

奥斯曼濒临崩溃,幸得民族英雄凯末尔力挽狂澜率军奋力抗争,而希腊国王亚历山大又因被猴咬伤患败血病而亡,由此希腊前功尽弃所得领土尽失,凯末尔保住了安纳托利亚半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可希腊毕竟属于协约国胜利一方,遂在取代《色佛尔协议》的《洛桑协议》中,规定爱琴海的所有群岛主权均归属于希腊所有,只是伊斯坦布尔所在色雷斯省以法理形式留在了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由盛而衰历时600多年,由横跨亚非欧的最后帝国,沦落到只剩位于亚洲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基本盘,以及伊斯坦布尔周边的零星欧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