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庆的棒棒军大概还有多少人规模

目前.重庆的棒棒军大概还有多少人规模

目前.重庆的棒棒军大概还有多少人规模?

这个问题重庆山城棒棒军最鼎盛的年代90年代中期大约30-40多万人,目前随着汽车等交通工具普级很难在统计有多少棒棒军人数,保守估计也就是几万人最多,分布在各区县。主城区目前也不多了。大多数在服装,电子,商贸批发市场。大街上看到的不多了少数。

谢邀

目前,重庆的棒棒军大概还有多少人规模,这个没统计过真不说。由于某些原因我长期在朝天门批发市场、马家岩建材批发市场及北碚区工作生活,这三个地方我所看见及接触的棒棒军大约150—170人次。整个大重庆市棒棒军也许不下两、三万人。

刚在朝天门批发市场买了点货,多买了点自己拿不动,叫了个棒棒,6楼坐扶梯下到1楼,让给10块,给了!从我逛了半天的那个批发市场来看,我大概看到了五六个棒棒吧,这个批发市场感觉还可以,不过棒棒多数没什么活儿干,就是呆在批发市场门口打瞌睡。

目前.重庆的棒棒军大概还有多少人规模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你好,谢邀回答你提出的有关棒棒大军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靠纯体力的棒棒大军这个目前越来越少了。目前能看到的多的也只有朝天门批发市场那一块了吧,数量的话,估计也就千儿八百个吧。

(总理在重庆街头跟棒棒交流)

首先是时代的发展,山城以前老小区楼里面没有电梯,所以棒棒市场很大。现在新修的楼房都有电梯。以前老旧小区也进行改造加装电梯,节省了很大的人力体力。

第二点,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对于这种纯体力的劳动越来越少。

第三,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货拉拉之类的搬家公司,逐步在取代棒棒。

(大件货物需要几个棒棒共同协作)

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网购物品直接送到楼下,甚至送到家里。不需要棒棒来帮忙了。

就目前棒棒较为集中的地方也就是渝中朝天门批发市场那一块了。其他地方基本上很难看到棒棒的身影了。相信过不了多久,棒棒大军终究会消失了。

(大学生体验棒棒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棒棒大军的一些观点看法,我是本地资讯领域创作者@重庆地摊王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首先重庆棒棒军的人数,从来就是个无法统计的东西,因为“棒棒”是完全的自由职业,没有任何机构和法人在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险,更没有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监管。

说白了去哪个机构咨询,也没人能给你一个大概数字。

一个没有门槛,没有监管,没有任何保障的行业,那么它的存在与消亡,对于这个社会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一个人,一根棒棒,两根麻绳就能上岗,卖的是力气,挣的是血汗钱。

重庆的棒棒军在巅峰时候有几十万之多,这个数字只有少没有多,因为这个行业太过于自由,今天刚买了一套装备,明天可能就卸棒回乡了,这都是常事儿。

而且很多外地人总觉得棒棒就只是挑、扛、抬、拽这些简单粗暴的机械运动,其实有一部分棒棒也会应技术活,通马桶下水道,换水管电线。拯救困在井里的小猫小狗等,只要你给钱,人家都是有求必应的。

我们家里之前有个亲戚家孩子突然发疯(间歇性精神病),把家大人打得头破血流彻底失控,家里打电话给精神病院让他们来接人,对方要求只管接但要家里先控制好病人,于是家大人请了两个棒棒,二话不说进门把丫的捆好等救护车,那一套动作娴熟的,跟捆猪一样,还一点皮外伤都没有,这就是职业素养。

棒棒这种劳务之所以在重庆这么兴旺发达,原因之一是重庆特殊地形,空间上一百米的距离,在重庆可能是一个几百米的陡坡,外加几百级阶梯,这种诡异的地形只能人工搬运。二来重庆早年的购物点过于集中,除了大批量货物只能在解放碑朝天门这些超大型商圈之外,一般的农副产品都是农贸市场集中销售,一个大型农贸市场要覆盖方圆几公里,家庭主妇们要么在附近购买游贩的高价劣质农产品,要么爬坡上坎或者打车去大型农贸市场一次买个够,然后再打车到家附近,看着几十米的坡坡坎坎默默流泪,然后雇佣棒棒搬回家。

如今各种生鲜超市连锁超市开得到处都是,基本上每个小区附近几十几百米都有一个普价商超,就算你体力不行跟林黛玉一样,但每天多跑几趟也能买够生活必需品,不需要跟抢战略物资一样让棒棒把几十上百斤油粮米肉往家里搬了。

再来就是最要命的,现在物流业越来越发达,大部分商超都有了送货上门的服务,你自己在家里小手一抖,猪啊羊啊都送上门了,哪个还会去找棒棒呢?

而当年棒棒军主要集中地朝天门解放碑一带,现在正在大刀阔斧的整改。十八梯已经被拆迁,圈起来要做成磁器口洪崖洞那样的旅游景点,而朝天门批发市场要彻底重建,还把路也拓了,立了一个造型诡异的来福士,实际上是要往高大上商圈转型。未来会将朝天门小什字解放碑贯通成一条步行街,到时候所有物流渠道都会统一化规范化,棒棒这种原始劳动力虽然不至于消失,但也没有了那么大的市场需求量,肯定会向精英化和规范化转型,比如现在就有人在搞什么棒棒公司,其实就是物流配送的一环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棒棒军,未来只能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跟着那个被拆迁的老重庆城一起,被影视剧作品所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