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每次看到抗日神剧里的“手撕鬼子”、“八百公里外一枪爆鬼子的头”、“石头打下飞机”等等剧情,都会忍俊不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抗日战争时中国有这么多奇人,鬼子早被消灭了,还用打十四年吗?还用牺牲那么多中国人的生命吗?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前几天无意看到一个事例,有人居然能用步枪将轰炸机打下来,乍听之下感觉非常匪夷所思,根本不相信。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种创举居然是真的,而且还不止一次。巧合的是,这几次战例都是由我们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创造的。

首创这个壮举的,是我军开国少将左齐将军

左将军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后来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717团参谋长、政治委员。1938年负重伤,经白求恩大夫做截肢手术,在鬼门关将他拉了回来。解放战争时期,任一野二纵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长征时,左齐将军当时在红六军团,担任长征先锋。在一次行军中,左齐所在部队被国民党军队发现,随即派出几架轰炸机尾随红军,不停的轰炸。由于当时红军装备简陋,没有重武器和高射武器,对敌机束手无策。

在世界各国的部队里,步兵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遇到敌人轰炸机,最好的办法是就地隐蔽,严禁用轻武器对飞机射击。因为世界上还没有用轻武器打下飞机的先例,所以当时的军事指导思想认为,如果步兵用轻武器朝飞机开枪,不但一点用也没有,还会暴露已方阵地或者部队行踪,带来更大的损失。

左齐将军是当时部队的神枪手,他的枪法连六军团首长萧克和王震都多次表扬。看着敌机耀武扬威的在我军头上飞来飞去,不停的投弹,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敌机的炸弹之下,左齐眼中的血都要滴下来了。由于很少看到飞机,当时红军并没有不许对飞机开枪的规定,左将军靠在一块山岩上,用手上的毛瑟枪瞄准敌机,在心里计算好提前量,趁敌机俯冲时果断扣响了扳机。随着一声枪响,子弹击破了敌机的舱盖,正中飞行员头部,敌人飞行员当场毙命,飞机推动控制,撞上了山头,随即起火爆炸。残骸飞得到处都是。

另外几架敌机发现有一架飞机被我军击落,以为我军有防空武器,吓得掉头逃窜。

红军战士看到敌机被击落,十分兴奋,纷纷围住左齐,要他讲一讲是怎样用步枪将敌机击落的,大家表示要学习经验,下次遇到敌机也可以干他几架下来。

左齐拿着手里的枪,详细的向战友们传授打下飞机的要领。这时萧克和王震也赶了过来,对左齐的枪法赞不绝口,号召大家向左齐学习。

左将军后来负伤,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仍然坚持斗争,以“独臂将军”的神勇,为人民立正了赫赫战功。

解放后,左将军在工作之余苦练书法,他的书法独具一格,气势磅礴,挥洒自如,凝重有力,充分表现了独臂将军的坚毅性格,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誉,被人称为“神笔左书”。

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也发生过用步枪打下敌人飞机的战例,让美国人当时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我军有了什么新式武器呢。

1998年8月,88岁高龄的左齐逝世,作为第一位用步枪打下飞机的传奇英雄,他的故事被后人不断传诵。

英文中的帕米尔高原{丅he,Pamⅰrs}是一个复式,它揭示了這座高原的构造~~~公认有八个大帕,一个帕便是以河谷为中心的小世界而翻越帕米尔南行的路上,塔什库尔干河,阿克苏,瓦罕河,让人們熟知,阿富汙的東北部,有一片酷似手臂样的土地直抵中圄,這一块我们称之为瓦罕走廊,它的南北分别是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這条阿富汗手臂,目地在于将英属印度和沙俄势力分开,以免擦枪走火,可阿富汗并不願意,{英附属國无外交权,在很长时间,阿富汗拒绝拥有瓦罕,逼仙印度政府每年必须给阿富汗一大笔钱}。

最奇怪的,划界双方压根不在乎在那画界,而中国清政府居然缺席,英俄私分帕米尔,中国历界政府都不予承认、。

1963年,中阿签订《边界条约》正式承认瓦罕走廊归属阿富罕。

1999年~~20O2年,中國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中塔國界协定》中國放弃爭议,塔方划给中國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帕米尔历史遗留问题终於结决。

帕米尔合称《八帕》其中只有一个半帕现属於中国版图,{塔敦巴什帕米尔的全部,郎库里帕米尔半个}其於分属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坦,古称葱岭、、山岭终年积雪,难以逾越。

谢谢悟空,,,,,啊啊终于

不怜恤先祖的心血,不计较社稷的后续,不听从大臣的意见,非得让一个白痴儿子承继大统,奇哉!怪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雄武之帝司马炎——


公元266年2月8日,魏元帝曹奂的帝位保不住了,司马炎让他学习他的先祖曹丕,阿奂只好以禅让之名让出了皇位。于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字安世,河南温县人)登上了大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成为了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


立国之初,司马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较好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等制度措施。

(司马炎)

公元268年,司马炎明确了治国思想,“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各个郡国发布了“正身”、“勤百姓”、“抚孤寡”、“敦本息末”、“去人事”等五大戒令。从而使晋王朝逐渐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在公元280年灭除孙吴政权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 ,倾于声色犬马,耽于奢靡享乐,奢侈腐化的社会风气随之蔓延开来。

由此可见,司马炎是一个睿智而正常的人,是一个曾经很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在确立储君、承继大晋王朝的事体上,司马炎的表现,却令人费解得很。

(司马炎)

孱弱之君司马衷——


自认为大业已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晋武帝,在后宫坐着羊车尽情飘洒雨露、甘霖后,忽然想起了晋王朝的未来。于是,在公元267年,司马炎兴之所至地圈定了时年九岁的、武元皇后杨艳的儿子司马衷为未来的事业继承者。

272年2月,司马炎为司马衷迎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贾南风当时十五岁,年长司马衷两岁。

司马衷为太子时,有些大臣就向司马炎反映司马衷的智商问题,于是,司马炎就做了一次试探,让他解答一些问题。结果,经太子妃科学处理的答案,令司马炎很满意。自此,老子就以为儿子没什么问题,好得很!

司马衷

司马炎当政后,虽说政务逐渐都让媳妇贾南风揽过去了,但在傻吃傻喝傻玩的同时,也顺便过问点事情。比如,在老百姓遭遇饥荒无粮可食时,他曾有过名言:何不食肉糜?弄得向他汇报的人哭笑不得。

一年夏盛,司马衷在园林中游玩时,听见池塘里的青蛙的叫声,就问随从是什么东西在乱叫唤,是官家的还是私家的?随从一愣,随即骗他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他听后,像是非常明白地、满意地点了头点。

(贾南风)

贾南风把持朝政后,先是千方百计地除掉了外戚杨氏集团,然后征召司马亮等辅政,同时与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妹妹贾午之子贾谧等一同干预国事。贾南风在掌控朝政的过程中,行事越来越来肆无忌惮、嚣张跋扈,引发了“八王之乱”,将晋王朝推送到了崩溃的边缘,进而导致了“五胡乱华”。后来,时年四十五岁的贾南风,被乱中取势的赵王司马伦以金屑酒毒死。

好奇之问为什么——


——有可能,司马衷小的时候,司马炎确实没有发现儿子的智商不足!

——有可能,发现了,不能改变。司马衷的母后杨艳的祖先在汉代为官,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杨艳是司马炎的首任皇后,司马炎对她宠爱有加,因而爱屋及乌?

——有可能,等发现儿子确实有问题的时候,想改变已经很难了。太子妃贾南风,贾充之女。贾充忠先是司马昭的忠实追随者,后又护佑着司马炎,为大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子妃贾南风,贾充之女。废了司马衷,也就是废了贾南风。晋王朝是奠基在士族利益均衡的基础上的,打破均衡,晋王朝能否存在?司马炎得考虑!

(司马衷与贾南风)

至于晋武帝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死者已矣,风光不再。残破的局面如何收拾?本不该接手的牌,接了,打得稀烂;本不该登的台,登了,摔得惨重;本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历史又进入了新的时期。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叁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