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切糕价格起争执,商贩拿刀追砍顾客被交警制止,你如何看待此次“切糕事件”

因切糕价格起争执,商贩拿刀追砍顾客被交警制止,你如何看待此次“切糕事件”

沉默了多年的切糕事件又死灰复燃了?和谐社会岂能容忍不和谐事件存在?!无论是打着什么旗号,都不能凌驾于法律至上!必须从严从重处罚!该拘留拘留,该判刑判刑,该枪毙的就枪毙!必须坚决捍卫法律尊严!

我先声明,我没有地域黑的观念,我仅就自己的经历说说想法。大约是1999年,我在西宁市的水井巷口,第一次碰到了卖切糕的。一个新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戴个小帽,穿着长袍,站在一辆三轮车后,车上摆着葡萄干、核桃干等组成的糕点,用新疆口音的汉语喊着切糕,切糕。我问:怎么卖?他回答,五元钱。我说五元一斤,不算太贵,尝个鲜。就让切了一大块。上称一秤,他要60元。我当场就急了,一斤二两,应收6元啊。他解释是一两5元。我们这里卖东西都是论斤,论两很没见过。我觉得是上当了,就说不要了。结果,他就拿出刀子威胁我,说不买就捅我。当时我就用青海话大声和他吵,也威胁要叫人来打他。周边摆摊的青海老乡来劝架,拦住了他。最后,我花了10元,买了二两才让我走。

多年以后,口福街有新疆人卖烤羊肉、烤馕的,价格也很公道。

我认为,不论哪里人都有好有坏。老老实实开店的,是投入大笔钱想要长期做下去,可以去尝尝。路边弄个手推车的,就不要随意去尝试了。我不会上了一次当就仇恨所有人,但我会引以为戒。我认为,不论哪里人都有好有坏。但是全国都在说这个卖切糕现象时,说明这一定是一个需要引以为戒的事了,说明有相当多的卖切糕的是需要提防的,推个手推车已成套路,一定要避而远之。

另外,和民族朋友买东西之前要问清楚价格,可不可以触碰、试用、或品尝。有很多地方你尝过再说不买,或者试了半天不买,或者触碰之后不买都会引起纠纷的。

看到这件事,就想起了在我儿子小时候亲身经历,想想当时,再联系到拿刀追砍事件,都会阵阵恶寒。

那个时候卖切糕者来我们城市不久,卖切糕都是在城市中心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平时不去市中心就接触不到。

那是秋季一个周末,准备买些换季的衣服,因为孩子还小,刚会走路,还只会喊妈妈,有时需要抱着,就喊了我爸妈一起去。

走着逛着就来到了市中心的热闹之处,卖切糕的推车,摆放的特别漂亮,一层一层的叠加,最上面的一层还有精美图案。

当时我抱着儿子,我爸妈拎着买了衣服鞋袜之类的包,我儿子看到切糕色彩漂亮,就嘴里咿呀呀的用手指,我抱着儿子继续往前走,卖切糕的却拦住了我,我不知道为何,卖切糕的说我家小孩说要的切糕,让我结账,我莫名其妙的,说我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可能要买切糕。

听我这样说,顿时呼啦围了六七个他们的族人,当时我并没觉得害怕,想着闹市之中,岂能无法无天。我爸妈在我后面有十多米,赶紧上来问询,我爸说买就买了,多少钱?结果还没手掌大的一块,要三百多,那时候我一月工资才三百多。

我们买过东西后,所带的钱已花的差不多,当时还没有微信支付宝之类的,身上实在筹不够钱,在附近摆摊的人劝说帮助下,掏空所有的钱,一百六十五元,才算作罢,卖切糕的才放我们离开。

后来在回家的路上,我爸说,有摆摊的人提醒我爸,说卖切糕的都是这样,还曾经打过人,不能惹,一旦有纠纷,他们所有的人都会围上来,刀都在手中晃来晃去,很是瘆人。

到家后,看着花“巨资”买的手掌那么厚,还没手掌大的那块切糕,我爸称了称二两半,并且只有最上面一层是核桃仁,有几个葡萄干,其他全部都是花生仁,因为长时间的摆放在外,也不酥脆了,艮的黏牙。

后来,每次再从市中心路过,我都远远的避开卖切糕的,甚至看都不敢看。看到每有切糕事件的报道,都庆幸自己早早的已给上过一课,更庆幸自己没有被拿刀追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