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瓷砖拖了没味

你能接受农村里把尿桶放到睡房吗

我生在农村,燕赵平原地区长大。儿时记忆中的房子,土坯房三间,中间的房子为厨房间,东西间为大土炕的卧室。到了晚上,每个屋里都会有尿盆子。为了全家老少晚上方便。如果遇上解大便,无论外面天气多冷,家人们也都会去院子里的厕所。说厕所好听,其实就是一个茅坑。连卷卫生纸擦屁股都没有,厕所旮旯有土坷垃,那就是便纸。习惯成自然,再加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也就习以为常了。

我的不适应,是从部队回来后,一年四季晚上都不在屋里解小便。也很讨厌卧室里放便桶,为了这个事情,还经常和媳妇发生口角。当媳妇把吵架原因是因便桶放屋里面的时候,我会被老母亲骂上一句:各路。直到现在,我还是遵循部队里养成的习惯,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晚上不起夜。

妈妈85岁了,我自己虽然改变了把尿桶不放卧室,可一年四季我在睡觉前依然把妈妈的大小尿桶放到妈妈的卧室,大一点的放到地下,小一点的放到凳子上,让妈妈晚上小便时伸手就可以拿到。早上我会把妈妈的大小尿桶清洗干净,放到院子里的厕所里。这也成了我的习惯,不能让妈妈说我各路。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农村人的生活习俗吧!为了老人,不能接受的事情也得接受!

尿桶放睡房很正常。

我们村流传着改花尿尿三大果的故事。

说的是,改花在新婚之夜,在房间拉尿,她清楚外面有人听房,怕听到她尿尿不好意思,就有意控制尿速。

开始她一点一点往外尿,尿到马桶里的响声是:杏,杏,杏……。随后成小股往外尿,声音变成梨,梨,梨……。到最后憋不住了,大股大股往外尿,声音变成了桃,桃,桃……。

自此听房人就总结出改花尿尿三大果杏梨桃。

在山西一家人住一个房间,有一年我去一个煤矿拉煤,晚上住一户人家,和他家五口人住一个房,睡一个炕。用一个马桶。

半夜我听到有人尿,我抬头看,是她家十八岁的大闺女在尿。等她尿完钻被窝后,我也去尿。谁知尿桶被她尿满了,我不能再往里尿,害得我在床上憋着,无法入睡。

天快亮时,他大闺女又起床尿,屁股抬得老高往尿桶里尿。她是尿桶里了,可桶里的尿流到地上,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眼看要爬到我的鞋子上,我马上下炕去拿我的鞋。她毫不在意地钻进了被窝里。

农村不象城里把厕所建在屋里,都是建在院子里或街上。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只要在农村生活,不接受也得接受。

我结婚时,正值寒冬腊月,睡到半夜,我被尿憋醒了,可是屋里竟然没有准备尿桶,这可太难为人了。我忍了一会儿,迷糊的又不敢睡,怕睡着了,万一梦里出现厕所,我再放肆起来。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唉,长痛不如短痛,看着他睡得像个死猪,我只好鼓起勇气,钻出被窝,披件衣服,穿着拖鞋就出去了。我觉得没有在农村待过的人,体会不到啥叫伸手不见五指,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我推开屋门那一刻就变成了睁眼瞎。当时,外面又零下二三十度,我仗着胆子瑟瑟发抖地往前走,尽量距离屋门远点,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墙边蹲下了,此时,我环顾四周,村里竟然没有一户亮灯的,应该都在梦想里吧。伴着呼呼的风声,我急切地释放着,肚子立刻感到轻松极了,但是也许憋久了,尿多吧,我感觉尿了一分钟那么久,屁股已经冻麻了,我才边提裤子边跑往屋里跑。

到了屋门那,正好老公出来了,他说迷糊醒来,发现身边的人没了,并检讨忘记买尿桶了。

东北冬天的夜晚是漫长的,而且人往往越怕啥,越来啥。还没等熬到亮天呢,我感到又有尿了,这还咋睡啊?我在那辗转反侧,把他也弄醒了。他让我尿到屋里带“喜”字的大红洗脸盆里吧,并且说他不嫌弃。

权衡一下利弊,我下了炕,真就把脸盆当成尿盆了,只是要收放自如,不然盆子太浅,容易呲到盆子外面,而且声音比较大,黑天半夜的,哗哗声更是刺耳,要知道东屋还住着人呢。

第二天早上,他起来把尿倒掉了,然后涮了一下,继续盛水一脸,还吧唧吧唧嘴,也不知道在品尝啥呢!

几天后,村里来赶集的,我买了一个带盖的塑料桶,每晚临睡前把它拎进屋里。为了防止尿味大,我提前倒些水,稀释一下。

有人也许会问,为啥要放在睡觉的屋子里呢?因为,我们住的是大瓦房,东屋还住着公婆,如果把桶放中间那个厅,我怕方便时撞车,那可就尴尬了。

也许,还有人会问,冬天冷,那么夏天屋里不必放尿桶吧?夏天,半夜出去上厕所虽然不冷,但是,看着园子里的庄稼摇头晃脑,黑影戳戳,也让你浮想联翩啊,当你尿得正欢呢,也许会有个大耗子从你脚边窜过,而且我们那里一到夏天,别说各种昆虫了,就是癞蛤蟆、蛇、蝙蝠、猫头鹰都很常见,万一半夜与之偶遇,也得把你吓得一个激灵,鸡皮疙瘩起一层啊!

其实,楼里的厕所也在屋里,而且下水道容易把楼上楼下的味道返上来呢,相比之下,还是农村的尿桶干净,毕竟那是一家人的专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