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上的釉窝是怎么形成的呢

  1. 除秘色瓷外,其它瓷器能无中生水吗

除秘色瓷外,其它瓷器能无中生水吗

秘色瓷最为神奇之处就是“无中生水”,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为其典型: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重800克。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叹为观止!

呈现“无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秘色瓷还有: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和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等。其他的秘色瓷器隐约也有水感,但相对较弱。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发现“无中生水”的秘色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器底部均为“凹底”。

所谓“凹底”是相对于瓷器底部而言,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相应地从瓷器口处观看,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

当看到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时,第一感觉是碟子底部整体亮于碟子腹壁,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无中生水”的视觉差。原因是碟子底部近似一个“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观察到的最亮处为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很自然地逐层展开,直至碟子底部与腹壁相接处,使碟内有了波光粼粼之感。

相反,其他非凹底的侈口秘色瓷器则不具备器底凸面对光的发散效果,光线很难形成器底和器腹的层次感,所以水感很弱。更为巧合的是:地宫还同时出土了20件琉璃器。其中一件蓝色素面琉璃盘的造型也是凹底。此盘通体蓝色,半透明,在光的照射下,它也有着与凹底的秘色瓷同样的“无中生水”的美感,且水感很强。

这也再次证明了设计巧妙的凹底器形是秘色瓷“无中生水”的真正原因。正如五代诗人徐夤(yín)对秘色瓷的描绘:“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瓷砖上的釉窝是怎么形成的呢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无中生水,就是一种瓷器的返光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瓷器的玻化程度高且釉质匀净,做工精细,胎体及釉面极为平整,才会出现无中生水现象。除秘色瓷外,龙泉窑,建盏,影青也有无中生水的情况!

除秘色瓷外,其他瓷器能无中生水吗?

秘色瓷

在1987年之前,人们只在诗词描绘中听说过秘色瓷,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中写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实际未见其物,并不知道其色和形状。

直到1987年4月,考古队在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出土了14件越窑青瓷。自此这种只供皇帝赏玩的御供瓷器,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向世人的视野中。

在此后数年间,越来越多的越窑青瓷被人们认定为“秘色瓷”。然而有被证明的“秘色瓷”,仅法门寺出土的14件瓷器而已。据有关专家的科学考察发现:秘色瓷的胎泥、釉料与烧制工艺皆与越窑青瓷有明显差别,所以简单地将色泽相似的越窑青瓷断定为“秘色瓷”。

秘色瓷奇景:无中生水

在五代诗人徐夤《贡余秘色茶盏》中有这样的描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世人原以为是古人夸张润饰太过,直到出土的秘色瓷被世人所见亲眼得见才知所言非虚。

明明碗中空无一物,却恰似有盈盈春水。但也不是所有的秘色瓷都能有此奇景,仅有“凹底”的秘色瓷才能出现诗句中描述的那样无中生水。这种现象是因为碗底由外侧向内侧凹形成的微小弧面,在光线照射条件下,碗底折射出莹莹白光似水似云。实际上这种设计原理是通过巧妙的凹底器形设计,呈现秘色瓷“无中生水”的视觉奇观。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其中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为无中生水典型:侈口平折沿,呈葵口形,5个三角形曲口下有内凸外凹线,使口沿和碟身自然形成五瓣。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高4厘米,腹深3.4厘米,口径25.3厘米,底径14.5厘米,重800克。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视觉感受。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唐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其他的秘色瓷也隐约有水感,但这种视觉效果相对较弱。通过仔细的对比,可以发现“无中生水”的秘色瓷有一个共同特点:器底部均为“凹底”。

所谓“凹底”是相对瓷器底部而言的,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而从瓷器口处观看,又可以看到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碟子底部整体亮于碟子腹壁,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无中生水”的视觉差效果。实际原理是:碟子底部近似一个“凸面镜”,这样就对光有发散作用。从而人们在看这个瓷器的时候,观察到的最亮处为视觉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很自然地逐层展开,直至碟子底部与腹壁自然相接,因而使碟内有了波光粼粼之感。

唐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与之相反的是,其他非凹底的侈口秘色瓷器却不具备器底凸面对光的发散效果,光线很难形成器底和器腹明显的层次感,因此水感很弱。如上图唐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就不具备产生“无中生水”的视觉效果。

蓝色素面琉璃盘

但巧合的是,法王寺地宫与秘色瓷一起出土了20件琉璃器,其中一件蓝色素面琉璃盘的造型和无中生水的秘色瓷一样也是凹底。

这个琉璃盘通体蓝色且呈半透明,在光线的照射下,它也出现了与凹底的秘色瓷同样的“无中生水”的视觉效果,且这种视觉效果很是强烈。这也再次向人们证明了设计精妙的凹底器形是秘色瓷“无中生水”的真正原因。

像五代诗人徐夤流传对秘色瓷的描绘:“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秘色瓷器不仅因为烧制工艺失传也因它无中生水的效果让人震撼,这再次像世人展现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除了秘色瓷,古代一定有和秘色瓷一样无中生水的瓷器。随着时代发展,工艺的传承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复刻出这种视觉效果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