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地板瓷砖批发市场

  1. 请讲述一个你家乡著名的传奇人物或者神话故事,好不好

请讲述一个你家乡著名的传奇人物或者神话故事,好不好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一个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忠孝大义的颖考叔。如今,颖考叔庙,颖考叔冢,依然屹立,似乎在诉说着那段感人至深的孝母故事: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因为母亲帮助弟弟试图篡权夺位,一怒之下斩杀弟弟并流放囚禁母亲于颖地(今许昌襄城颍阳一带),并誓言:“不及黄泉不相见”。

事后,郑庄公悔恨不已,思母心切,无奈已发过誓言,故整日郁闷不乐借酒消愁。一日,郑庄公宴请众大臣,颖考叔在宴席上把美味佳肴偷偷放入袖带中。郑庄公不解,质问颖考叔,何故如此?颖考叔跪地大哭,说我在这里美味佳肴,而老母亲在家粗茶淡饭,我于心不忍,故带些回去!郑庄公顿时明白了,禁不住潸然泪下!颖考叔伺机献计,让郑庄公在囚禁母亲的城墙脚下掘地见泉,然后辟出一间密室就可以母子相见了,因为囚禁郑庄公母亲的城池叫黄城,在黄城下掘地见泉,这就符合了郑庄公说的“不及黄泉不相见”,不算违背了自己的誓言。郑庄公大喜,命人掘泉,母子二人终于相见,抱头痛哭,诉说思念之情。国人知道后,无不称赞郑庄公的孝道,颖考叔的忠孝大义!


寿光地板瓷砖批发市场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内:异在恒雨不涨,久旱不涸,蛇不见,蛙不鸣。”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过济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县衙里。一到晚上,大明湖蛙声一片,咕呱噪耳,闹得他彻夜难眠了。于是传来随驾的刘庸,传旨:“禁止大明湖蛙鸣叫”,皇帝出金口玉言,于是湖中蛙鸣戛然而止。

也有说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在历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内蛇穿行,蛙乱鸣,甚是惊棘,就说:“蛇回洞,蛙不鸣”,从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听不到蛙鸣了。

据说每到夏天雨季,北园一带荷池水涨,哇声震天,但大明湖内却是静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鸣叫的蛙放到明湖水里,它也不再叫了。


我出生的村庄叫苏台,距离六盘山主峰米缸山十余里。

众所周知,苏姓来源于姑苏。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他来到六盘山下的茏竿城,在此安营扎寨。县城如今有左公柳作为依据。左公平定陕西、甘肃的回民起义,才率军西行去的新疆。这时候的苏台不叫苏台,叫酸刺峡。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左宗棠也不例外。他在平定甘肃一波武装起义后,得到一员大将,此人姓苏,名泰,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善于带病打仗。左宗棠爱爱惜人才,留下他性命,并许诺,只要跟他去新疆,协助打败以阿古柏为首的叛军,将对他既往不咎,若有立功表现,还有奖赏。

苏泰辅佐左宗棠一路西征,凭借他带兵打仗的才能,无往而不胜。在最后一次大战中,腿部受到弓箭攻击,伤口引起感染化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左宗棠凯旋而归时,将重伤在身的苏泰留在茏竿城,并给县衙下令,好生安排苏泰,他回京面圣后,定差人前来慰问。

果真,不久后京城来人,对苏泰加官进爵。此时的苏泰,已是不惑之年,拒绝当官,只笑纳部分金银财宝,一心想找个安静之地,告老还乡。

他的诉求得到恩准。

从此,苏泰带上家眷,回到风景秀丽的酸刺峡,在一个叫花儿台子上的向阳山坡上,大兴土木,修起数间房舍。

酸刺峡的村民,哪见过如此大的阵仗,闻讯赶来,巴结的巴结,帮忙的帮忙。

苏泰嫌酸刺峡一名太土气,没什么意义。便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商量建议,将酸刺峡改为苏泰,他与花儿台子有缘,“泰”与“台”同音,酸刺峡就此更名。

苏台,由此而来。


河南省濮阳市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仓颉,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世称仓颉、苍颉。生卒年不详。濮阳市南乐县人。黄帝史官,汉字创始人,以造字传闻后世,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境内西北部梁村乡西北的吴村(原为吴楼村,古称史官村,因系苍颉故里而得名)有仓颉陵、仓颉庙、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儿,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片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仓颉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以取代结绳之旧制,改变计时不清,记事不明,不便交流记忆之状况。

仓颉二目重瞳,非常聪明,善于作画,尤其观察鸟兽形迹和山川体势,摹仿比画。他仰观日月星辰圆曲转换之势,俯瞰山川脉络之象,旁观鸟兽鱼虫之迹、草木器具之形,经过细心描摹绘画,造出各种不同的契刻文字(象形图画),并将其他部族各氏族的文字符号集中起来,整齐划一,历经十几年的观察与整理,终于创造出最早的象形独体字合体字,并刻于龟甲兽骨或竹木片上,这就是汉字的雏形,流传后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仓颉为观察造字,到许多地方游历,长途跋涉,艰辛倍尝,留下很多造字遗迹,曾在今陕西白水一带大病一场,被当地人救护并传教文字,后人在白水建仓颉陵以纪念,曾顺黄河至东海,途经今山东寿光筑台造字,经过十几年的奔波,终于造字成功。


请讲述一个家乡著名的传奇人物或者神话故事。

故事永远流传,人心永远向善,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我家房子后面,有一块出奇的高地,在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常常在这块高地附近玩耍,发现高地上有很多破碎的瓷砖瓷瓦。高地的周围都有房屋人家,只有高地空着。听人说这块高地原来是王母娘娘下界寻找女儿落脚时建起的一处驻地遗址,后来成了王母娘娘庙,曾经香火旺盛,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王母娘娘的庙宇,建造相当精致,全庙的房屋都是鲁班设计,木头都是从井口里一块一块冒出来。这种传说是我近10年之内回乡偶然听说,无从考证。

王母娘娘庙上有一口大钟,据说七八人合抱才能移动,这口大钟在日本侵略中华时,被日本人拉走。

在我村子以南是鸡叫城的遗址,还有一个关于鸡叫城丰富多彩的毁灭的故事。

王母娘娘扮成一位乞丐老婆婆视察民心,她走到一户人家,看到有一位农妇正在烙饼,就走上前去乞讨,说:“麻烦你施舍一块饼给我吃吧。”农妇说:“走一边去,没看我忙着吗?”

这时农妇的孩子正好在拉粑粑,说:“娘,我拉完粑粑了。”农妇顺手拿起一块饼就给孩子擦屁股。王母娘娘一看大怒,这个鸡叫城的人无法无天,心地坏透了。

王母娘娘回到天庭,决心要降怒于这个鸡叫城。太白金星再下界一探究竟。

太白金星说:“我再去一试,如果真的如此,便将鸡叫城毁灭。”

太白金星装扮成一个卖香油的老汉,在九月九日庙会这一天,他走街串巷吆喝着:“卖香油喽,卖香油喽,一葫芦半斤,两葫芦四两。”瞬间都凑上来买他的香油,都买了两葫芦,只有一个住着三口人家的农妇,领着两个孩子走过来,买了一葫芦油,说:“老伯,您算的账不对,两葫芦是一斤,不要再这样卖了,您会亏本的。”

太白金星一听,从怀里拿出一条小船递给了这位善良的农妇,说:“扁担开了花,狮子红了眼,你和你的孩子就马上走上这条小船。”说完太白金星就不见了。

农妇惊愕,拿着小船审视着,这条小船这么小,怎么上啊?而且还成三个人?她又自言自语:“扁担怎么会开花呢?狮子眼怎么会红呢?”

好人会有好报,鸡叫城只剩下农妇和两个孩子活着。

农妇领着两个孩子正往前走,她看到一个挑着扁担卖花的老人,扁担两头儿插着一朵朵花。农妇痴呆的看着,这不就是扁担开了花吗?再向前走,突然看到衙门前有一个年轻人,吃着柿子,顺手把吃剩下的果核果皮一扔,正好扔在石狮子的眼睛上。

农妇突然明白卖油老伯的话,马上掏出小船,小船突然变大,她和两个孩子跳上小船。这时狂风大作,天变黑暗,狂涛倾泻,农妇乘着小船回头一看,鸡叫城没有了,身后成了一片汪洋,从此鸡叫城成了鸡叫洼。

故事传说总是传说,或许有一些故事发生,也或许有一些润色,但总之故事里也会有一些做人可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