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批发瓷砖在哪里进货

  1. 山西未来的经济增长会集中在哪个城市

山西未来的经济增长会集中在哪个城市

山西一直有这么几个城市,号称自己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比如大同和运城,而且大同近几年 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旅游业,由于靠近北京,也有着北部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大同在经历过煤炭经济的辉煌之后,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国际性活动在大同落地生根,也将大同的知名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交城批发瓷砖在哪里进货 - 优质瓷砖批发网

运城,靠近西安,有着“最早中国”的美誉,自古主要以农业为主,由于靠近西安,所以运城人喜欢到西安发展,毕竟西安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比太原高很多。

有一个城市,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晋中市,晋中市紧靠太原市,可以直接享受到太原市城市发展的红利,比如现在的太原和榆次同城化,太原部分产业开始转移到了晋中市。而晋中市的大院旅游资源,又是山西的一张名片,所以还是非常看好,晋中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不过,每一个人的看法或许会有不同,欢迎网友各抒己见。

现在的山西省是什么?就是一列跑不动还四处漏风的火车,太原就是拉不动火车的车头。一个420万人口城市,多年来人口增长全靠生育,对外来人才没有吸引力,莫说省外,现在连省内的人才也难挽留。北京辐射大同、石家庄辐射阳泉、郑州辐射晋城、西安辐射运城......

晋中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略显小气。太原榆次合并嚷嚷了20年,现在20年过去了还在谈同城化。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在行政规划上直接吞并整个晋中市,及340万人口!甚至直接代管吕梁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忻州的忻府区!人口规模达到800-900万,GDP整合后超过5000亿。榆次、清徐、太谷、阳曲直接纳入核心城市区建设!加快第二绕城高速建设。增强太原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及带头作用。

晋南四市总人口超1500万,占全省50%。资源丰富,但相对闭塞,别的不说了……先把四地高速、城际铁路全部对应互通了吧。

晋北核心必然是大同了,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不过耿市长已经回大同了...别的就不用瞎操心了……

山西经济增长极过去数百年在太原,现在依然在太原,在可预期的未来,必然还是太原。

数百年来太原作为全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一直都掌握着全省最多的资源。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便。到如今,在各省争相推动大城市化的浪潮和强省会的战略下,这种城市间的竞争力量更进一步趋向于两极分化。有限的资源只能投向一省独大的太原,再由省会城市辐射向省内其他城市。


今年,国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其实是国家对城市间再平衡的一种政策。一定程度上利好了长治、晋城两座偏安山西一隅的城市,而且其具体政策至今还未出台。太焦高铁的修建也让两市居民拍手称快,但应注意,不能对此有过高的期望(太原的高铁线路都成米字型了,也没见带来了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倒是可能加剧虹吸效应使得人口流出。其实,对于内陆四五线城市进军一二线的门已经关上了,马太效应直白得展现了这一点: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经济的发展说到底还要靠人,郑州、合肥、武汉等城市新近的快速发展恰恰得益于人口的流入。难以想象人口流出的城市会有持续的繁荣。其他地级市由于篇幅问题就不一一展开论述了,其实问题都是相似的,无论大同、运城还是临汾,不否认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但确实和太原不在一个数量级,优势是压倒性的,尽管太原作为省会城市较其他外省竞争对手暂时处于不利地位。

强势的省会太原有着更大的体量,更快的发展速度,毫无疑问是山西经济增长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山西只有可能是太原,一个省份连省会都还没建好,哪有精力去建设其他城市呢?

山西在六七十年代还以通过能源大省的优势在经济领域有所建树,现在能源产业也下滑了,而其他产业也没跟上脚步。因此在看起来发展最快的这十几年里,其实山西跟其他省份的差距非但没缩小,反而还更大了。

山西没有江苏广东山东这种经济底蕴,没办法去搞群狼经济,因此百花齐放是不可能了。那么想要在中西部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像河南四川这样集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只有树立了绝对龙头,将一座有足够竞争力的城市推向一定高度,才能在更大范围形成影响力,这样才能以点带面去进一步发展周边。

而山西现在就连省会太原都落伍了,这光看高楼大厦是没用的,写字楼空置率超过一半,企业工资提不上去,遍地盖一百层高楼又有何用?发达城市的高层是由写字楼和酒店群所组成,而不是看几十层的居民楼,看这再多也没用的。现在如今整个太原市的GDP赶不上苏州一个县,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增长极放在太原以外的城市,何时才能缩小跟发达城市的差距?

所以山西想要提升竞争力,首先要有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这个城市只可能是省会太原。

一,大同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同的文字:“这里称为煤海,每一座山下都埋藏着优质乌金。几万名勤劳勇敢的煤矿工人,每天从井下开采出上万吨煤炭,输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60多年来,虽经艰难起伏,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总体上成就了大同的光荣与梦想。细数大同产业与大同人,无不与煤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历史的分水岭总要无可阻挡地出现在面前,面对经济排名落后、深陷结构性困局、一煤独大格局未能根本改变等诸多拷问,曾经写满荣耀与辉煌的紫塞名郡,如何以筚路蓝缕之精神,于窘境突围,如凤凰涅槃,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

大同是山西人口第二大城市,也曾是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全省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大同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省委书记王儒林满怀期望地说:“大同要活了,晋北就活了,晋北要活了,就可以有效带动晋中,包括全省的发展。”

大同历史先贤辈出、霸业多成。其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孝文帝厉行汉化。一习胡、一学汉,看似弦张两异,实则殊途同归。改革创新和开放兼容,创造出令人感慨的历史骄傲。发展大同,就必须以开放的视野看大同,跳出大同看大同,把大同放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中考量

大同区位优势明显,历为北方商埠重镇,位列国务院确定的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42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十张国字名片所言不虚,散发着无穷魅力。

大同历为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被法国总统蓬皮杜誉为“人类艺术巅峰之一”的云冈石窟,徐霞客盛赞“天下巨观”的北岳恒山悬空寺,以及星罗棋布的寺宇龙壁、院落里坊、城堡烽燧等历史遗珍,无不诉说着大同的盛世气象、王朝烟云。

大同的历史文化价值,放之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大视野下,亦可圈可点,有着作为“非煤之首”优先发展的先决条件。

2008年以来,大同在文化旅游上持续发力、收效明显,云冈再现烟寺相望,城墙望楼巍然而立,赛事展览影响远播。坚持名城保护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成就了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大同与北京自古属“幽云十六州”,地缘亲近,境内有多趟航班和两条高速直通北京。大张高铁开通后,大同更是纳入北京100分钟陆路交通圈和经济圈。随着路网的更加完善,特别是冬奥会的拉动效应,未来几年,大同的旅游业态、游客数量、客源结构、出行模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为大同带来巨大的人气和财气。

二,长治

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历史悠久。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6年9月,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2017年4月,长治入选国家首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6年长治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296.20亿元,增速为8.44%。长治作为山西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未来一定会更好的。

三,太原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2016年太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955.60亿元,增速为8.05%。作为山西省省会,太原如今的发展确是不那么能让人满意。

四,忻州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为山西省省辖市。忻州是旅游热区,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中国杂粮之都”、“双拥模范城”“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2016年忻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16.10亿元,增速为5.12%。忻州虽然综合实力比较靠后,但是增长速度却是山西前三,相信用不了多久,忻州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