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瓷砖怎么样

  1. 马可波罗真的到达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真的到达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这个人我听说过,至少不陌生,要问他到过中国没?翻阅史料发现,马可波罗说的很多事儿其实和我们知道有他一样,都是听说的,由此得一结论,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但马可波罗是个中国迷,这是真实可信的。

说说为什么认为他没来过吧。

克罗地亚瓷砖怎么样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一是文献既然没有蜘丝“马”迹。马可波罗的事迹除了他本人的书之外,在元代的汉文、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其他任何文字史料文献中都没有记载。这种王婆卖瓜式的记录不足为证。

二是史实既然有悖“马”史。不知道是中国历史错了,还是马可波罗所述的情节错了。比如他说自己参加了元军攻打南宋襄阳城之役,并为蒙古军队制造了攻城用的回回砲。然而襄阳之战在马可波罗来华之前早已结束。至于回回砲的真正制造者则是来自波斯的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事实证明,还是老马想多了,东粘西贴把自己放进了中国历史。


造炮的事儿细说说,
二人造砲破城之事载于《元史》,彰彰甚明:亦思马因,善造砲,至元八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砲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压根就没有马可波罗什么事儿

三是马作虽好却有漏载之疑。马可波罗宣称自己在中国生活了17年,但他的游记里居然没提到很多在古代乃至现代中国都可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事物,比如:汉字、长城、茶、筷子,呃……还有女人的小脚。存在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各取所需之嫌。

四是行纪版本不一没有统一答案。今天看到的各种版本的《马可波罗行纪》不但篇幅庞大,而且彼此之间在内容上也有不小的差异。说明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的传抄者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写,并往里面添加自己的私货。很多今天被我们用来证明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细节可能在最原始的版本里面是不存在的。那么《马可波罗行纪》的原始版本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可惜这个原始版本就像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内容一样,失传了。

所以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吗?显然并没有。这个原因可以证明,他很可能没有来过。而关于书中的一些描述,恐怕只是他的想象力和一些市井传言。也许他只是把自己的想象和很多流传的精彩故事融合在了一起,才有了这部游记,但是很可能他并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到达过中国。

谢谢。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而且是两次来华。

元朝于公元1271年十一月建都燕京,改一国号为大元(源自巜易经》"大哉乾元")。1272年扩建燕京,改称大都。

元朝由于疆域横跨欧亚大陆,在被征服的欧亚大陆逐渐形成四大汗国。虽然名义上独立,但是仍然看元朝的脸色行事。从太平洋两岸到黑海之滨,欧亚大陆连接,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特定的条件。

元朝对来往商旅提供保护,沿路驿站完善,从现在的北京出发,到中亚、波斯黑海以北的钦察汗及俄罗斯、小亚细亚都有驿道直达。

海路可以从泉州出发直达波斯湾、红诲、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再向欧州驶去。

(丝绸之路的最西方向)

由于欧亚大陆交通方便,元朝时期到中国的欧洲人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前朝。

最先到的是宗教,1245年罗马教皇派普兰迎儿宾到中国的和林,目的是劝蒙古大汗入教,没有成功。

以后数次由法国和意大利出使中国,于是中国土地上出现了教堂,如泉州、临清。

在这涌向中国的欧洲人流中,最具知名度的要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他的父亲叫尼古拉.波罗和叔叔玛赛.波罗都是意大利威尼斯做生意的商人。记得一部小说叫巜威尼斯商人》,他们相当精明,吃苦,反应快,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三个人来中国时,受到忽必烈欢迎,算是国宾待遇了。公元1271年夏天(就是正式定都现在北京那年),已经十七岁的马可.波罗与父亲、叔叔又一次来到中国。随行的有两名传教士,但是只走了一段路,两个传教士虚火了,不敢再走,于是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继续从地中海的阿迎城出发,穿越叙利亚的两河流域,经过波斯,越过中亚大沙漠,翻了帕米尔高原,进入今天叫新疆的地方,经喀什,今天和田,罗布泊等地,到达上都,又一次受到忽必烈的欢迎。

(丝绸之路的东方)

马可.波罗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受到忽必烈信任,在京城供职,并受朝庭委托巡视国内各省和出使外国。

他巡视了今天的山西、陕西、四川等省,而且深入川藏地区,到过云南和缅甸,据说当过扬州总管,也奉命出使南洋,到了安南、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他们在中国共生活了十七年,1295年回国,1298年马可.波罗参与战争,兵败被俘,牢中关了一年,狱友鲁思蒂谦用记事本把马可.波罗的口述记录了下来,于是巜东

方见闻录》(俗称《马可.波罗行记》,这本书向欧洲和世界人民展示了东方无以伦比的先进和文明。

有朋友认为书本中的一些描述存在分歧,异议,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外国人的语言表达在当时,确实显得生硬和歧义。

举个例,关于丝绸的描述,我们肯定会用柔软、光洁、富丽堂皇等语言表达出来,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外国人却是这样表达的:"晨䂀照耀中的赛里斯人(中国人),前往小树林中釆摘树枝上的绒毛",这是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认识。

实在是不可思议!

参考书目《文物天地》

不止到过,还做过官!

马可波罗的故事,要从其家族开始讲起。波罗(Polo)家族起源于威尼斯,是当地的商人。

马可波罗的祖父叫安德勒·波罗(Andrea Polo),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作马克·波罗(Marco Polo)、马飞奥·波罗(Mafio Polo)和尼古拉·波罗(Nicolo Polo)。而大家所熟知的《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马可波罗,是上述三兄弟中老三尼古拉·波罗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和他的大伯重名。

马可波罗的大伯老马可波罗,原来在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地区经营一家商店。1260年,老马可波罗去世。正是在这一年,他的两个弟弟马飞奥·波罗和尼古拉·波罗来到克里米亚地区,并在三年后的1263年,来到布哈拉。

在布哈拉,马飞奥·波罗和尼古拉·波罗见到了元朝派来的使臣,该使臣十分喜欢兄弟俩,于是邀请他俩随他一起回北平。

随后,因为他俩会讲蒙古语,忽必烈派他们携带圣旨回到欧洲,要求当时的教宗派遣一百名基督教传教士到北平。1269年,两人回到欧洲,当时的欧洲教宗随即派遣两人回到东方,向忽必烈回函。

在这趟旅行中,随行的就有马可波罗。1275年,他们抵达上都,见到当时的元世祖。

马可波罗会说汉语,又熟悉蒙古语、西夏语、藏语等,元世祖非常喜欢他。他在元朝共任官17年,屡次请求回家,都不被允许。

终于在1291年,公主科克清下嫁当时的波斯王阿鲁浑,马可波罗一家才被允许随行。送行的队伍从泉州出发,走海路,乘坐14艘船。

这趟旅途非常不顺利,船队不得不在苏门答腊和印度地区停留了很长时间。经过两年的时间,才到达波斯的忽里模子港(Horm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