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哪里有卖瓷砖的市场啊

  1. 佛山有哪些大企业
  2. 家居行业当下真的是寒冬

佛山有哪些大企业

大家都知道广东临海商贸是非常发达的,众所周知的是这边的家电,装修,加工厂是比比皆是,说大企业的话,我个人认为:

1,美的

创业于1968年,以家电起家,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企业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中国500强企业;如果是找工作这个地方是不错的选择;

2,碧桂园

这个怎么说呢,现在这边的房价还在涨,碧桂园的房子都是不错的,碧桂园作为中国地产的标杆企业之一,一直位居国内顶级地产企业前三。在这里销售也是不错的选择。

3,科龙

这家企业厉害,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1984年起家至今,一直把“科技先导,为顾客创造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理念,2001年就已被评为中国上市百强企业。公司非常注重科技,如果你有自己的才华,这里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格兰仕,联塑,海天,都是非常不错的企业,如果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还请给个靠谱,感谢


南华哪里有卖瓷砖的市场啊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佛山市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尤其以家电、陶瓷和五金闻名。2017年佛山市GDP约9550亿元,排名广东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其下辖的南海区和顺德区是曾经的广东四小龙。

目前,佛山有两座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分别是美的和碧桂园。一个地级市就坐拥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只有苏州和佛山有这样的实力。

佛山的家电也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美的、格兰仕、万和、海信科龙都是中国家电业的实力派。其中美的更是中国家电三巨头(另外两家是格力和海尔)之首。

除了家电,陶瓷产业也是佛山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新明珠陶瓷、金牌陶瓷、东鹏陶瓷均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2017年广东500强企业中,佛山有36家企业入围,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在该榜单上,美的集团位列第10位,碧桂园位列第13位,同时入围前100强的还有海信科龙、东格兰仕集团和利泰集团司。

从榜单区域分布来看,2017年广东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其中深圳以195家居首位,广州以167家排第二,佛山以36家排第三,珠三角占比达到91%。

从行业分布来看,佛山的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除4家企业来自服务业、3家企业来自流通业外,其他企业均来自制造业。海天味业、志高控股、新明珠陶瓷、万和电气等佛山制造业龙头企业也纷纷上榜。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6年佛山(广东3)860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735万)。位列全国第15位。其人均GDP则超过10万元,锋头甚至盖过中国第一经济重镇上海。平时少言寡语的佛山,其实实力很雄厚。
佛山,有赖于广佛同城的带动发展,城市发展更快。交通也更为便利。佛山一直作为广东省制造业支柱。佛山以白色家电,纺织业,陶瓷,金属材料,装备机械为支柱产业,拥有很强的发展动力。
佛山知名的大企业很多都是文明全国的企业。

佛山市第一批细分行业154家龙头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根据《佛山市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佛山要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到2019年底,全市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50家以上。

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定主要由三个指标决定,分别是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三者的权重分别是70%、15%、15%。

在《财富》中国的500榜单中,佛山有5家上榜的企业。

1、美的——国际化的巨头公司

以白色家电起家,目前已经深入到工业高端设备,医疗等各个行业。

2、碧桂园控股

碧桂园作为中国地产的标杆企业之一,一直稳居国内顶级地产企业前三。

3、科龙

不了解佛山的人,都不知道佛山其实有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多个享誉全国的家电品牌。

4、联塑
5、海天——酱油,调味料

佛山154家细分行业企业名单。

佛山没什么大企业,只不过就是有几个小企业,比如陶瓷方面,有石湾陶瓷,鹰牌陶瓷,东鹏陶瓷等等十来家中国人或许有所了解的小厂,电器方面也就那些不入流的美的,志高,容声,万家乐,万和,格兰仕等等等等,灯饰方面,也就佛山照明,国星光电,美的,欧斯朗等等等等,一汽大众有个小厂在南海狮山,房企只不过就是碧桂园等小企业,海天酱油一般般大,南海大沥凤铝铝型材和坚美铝材勉强过得去吧?女士文胸多半产自盐步,我也说不上名字,反正你老婆用的多半可能是南海盐步出品。南海狮山工业机器人企业很多,那些说了你也不懂。哦,联塑小有名气,有多大我也不懂。健力宝你爸肯定知道,曾经很大很大。哦,南海还有许多牙科设备企业,太专业,大不大我也不懂。有人说广东人没什么创新研发能力,如果是这样,以上这些小厂能活得好也太幸运了。感谢邓公!

佛山是广东的经济强市,2018年佛山GDP就达到了9935.88亿元,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第17。今年佛山GDP突破万亿已经无任何悬念。佛山经济发达,是我国的工业大城市,那么佛山有什么大企业?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碧桂园和美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碧桂园是房地产公司,2019年碧桂园以573.09亿美元的营收未来世界500强第177;而美的则是以家电为主企业集团,是我国白色家电三巨头之一,2018年美的集团以395.82亿美元的营收位列世界500强第312名。

除了这两家企业之外,佛山还有哪些大企业呢?根据广东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企业竞争力500强”显示,来自佛山的有39家,这39家企业名单如下:

佛山是一个工业大城市,主要支柱产业有陶瓷、家电、装备、金属加工等。佛山的陶瓷产业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中都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陶瓷企业超过350家,比较知名的陶瓷品牌有东鹏陶瓷、新明珠、鹰牌、能强、蒙娜丽莎、欧神诺等。家电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美的集团之外,万和电器、格兰仕、志高、容声、科龙等也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家电企业。金属加工方面,澜石的不锈钢、大沥的铝材,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坚美铝材、凤铝、伟业铝材等均是产自大沥。

家居行业当下真的是寒冬

洗牌是常态,不必额外惊恐

以定制行业为例,我们以“衣柜”、“洗牌”为关键词查了一下百度,从2013年起就有声音讲行业进入大洗牌期,到现在快十年过去了,行业越发蓬勃,全国新增品牌不知凡几。

但是洗牌现象存在吗?

肯定存在。绝对是常态化的存在,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规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自从供给侧改革提出以来,到全国各地的环保整顿风兴起,然后陆续有厂家出现关张的情况,从业人员人心惶惶者众多。

所谓环保整顿风最根本的就是让厂商需要更正规的对生产环境进行管理,减少粉尘、废水等排放,进行有效管控。实行产业化管理,让不应离居民区或者是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太近,要求搬到工业园等。

如果仔细想想看这不是正规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吗?

整体业绩下滑严重或增速放缓

2月底以来各大上市公司纷纷拿出2018年报,综合来看绝大部份品牌都增速放缓,很多低于30%,一些媒体认为这是行业严冬来临的信号,EM,还有增长怎么能说严冬呢?全部大幅下滑才能算是严冬好不啦?

上市公司业绩放缓我看过几家的财报,会发现他们的店面布局已经很饱和了,从省会城市到大量的县级城市都有了店面了,在这几年几乎每个上市品牌都在重抓店面布局,在布好店之后,我认为会有一波红利期可能会到来,因为很多店布好了根本没有形成良好的转化。

在主营业务店面布局完成后,各大品牌又在推大家居、小家居、整装、社区店、创业店啥的,大量增加品类和再铺一轮专卖店的策略,同样这些新模式也还未到下金蛋的时候。

在经销商端口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业绩增长放缓,大家想过原因没有?因为蛋糕只有这么大,但是进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招数越来越复杂(参考上一段内容),这都不放缓就怪了,加上各个城市卖场越来越多,线上交易的火热,经销商们的增速放缓也就产生了。

提一下线上交易,据一个做O2O的朋友讲,他在写字楼的开体验店,创业两年下来做了9个店,2018年业绩在4-5千万样子,这个业绩实际上在很多区域已经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品牌了,然而这样业绩的线上店远不止他一家。

狼多肉少,肉产生的速度比不过狼增加的速度。

卖场、厂房租金压力

再“严寒”的冬天,地主家仍然是不缺粮的。但地主们喜欢攀比,你一天要吃三顿饭,我也要吃三顿,你天天是精米,我也天天要是精米....攀比风害人害已,于是把压力转嫁到农民身上,租子自然就上涨了。

相信各个城市都有遇到过家居建材卖场如“雨后春笋”的爆发场景,老百姓再强大的消费欲望也填不了这么多沟壑啊。然后恶性循环,不停建,不停让商家入驻,而租金也不停上涨。

厂房租金则相对简单,就是一个坐地起价的原因,前面提到的环保风一来,有些地段没有办法再办厂了,那么有条件办厂的同样的地会有多个需求方,那么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卖场、厂房的租金上涨让厂商们备感压力,于是“寒冬”来了。

通过自身感觉业绩增长乏力,同行也在讲业绩增长乏力,媒体舆论也在讲增长放缓或者说洗牌,加上各种成本的上升如卖场、厂房租金的上升,所以会有人感到“寒冬”来了。

我方观点是“寒冬”未到,才经历高速发展的行业仍在“春天期”,当下的环境最多只是“倒春寒”,但为了未来的“寒冬”应该做好几点准备。

1、锻炼自身,在当下其实我们发现仍有相当多的品牌还是属于囫囵吞枣式扩张,对于自己的产品、团队、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研究或者是沉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马再说,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该是把这些每个环节再审视一下,把基础打牢。

2、强大内心,这个内心除了自己体系的人马外,还包括经销商,在舆论环境不太好的当下,不要太去在意外界声音,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每个动作做到位,未来自然春暖花开。

3、积极互动,这主要是品牌层面的,不论是参加展会还是广告投入请一定不要以“节省”的名义去降低标准,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越来越多的竞争者面前,谁的声量最大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