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瓷砖翠玉石怎么样

  1. 古代人是怎么清洁身体的

古代人是怎么清洁身体的

古代人是怎么清洁身体的

也难怪今天人们好奇,古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质量水平低,人们怎么清洁身体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清洁身体是每个人保持干净的方式,现代生活有各种功效、各种气味的沐浴露、洗发水,但是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生活用品,又是靠什么来清洁自己的身体呢?

清洁身体是每个人保持干净的方式,现代生活有各种功效、各种气味的沐浴露、洗发水,但是在古代人们没有这些生活用品,又是靠什么来清洁自己的身体呢?

马可波罗瓷砖翠玉石怎么样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

在古代沐浴洗头并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尤其是蓄发的古人,洗头洗澡就不是轻便的事情。所以从秦汉开始,古人就形成了每隔三天洗一次头,每隔五天就要洗一次澡的习惯。在《汉宫仪》中就有记载:

”公务人员每隔五天还能专门放一天假,这一天用来沐浴更衣清洁身体,被称为休沐。

沐浴中采用的清洁用品

古代没有沐浴露、洗发水这些清洁用具,所以百姓都会用胰子和澡豆来洗澡。胰子是古代人发明的复合洗涤用品,采用猪的胰脏和草木灰制成。制作这种洗涤用品需要先将猪的胰腺中的污血清洗干净,去掉上面的脂肪后研磨成糊状,之后加入豆粉、香料等材料。将材料搅拌均匀之后自然风干,就变成了洗涤用的澡豆。

澡豆中的胰腺含有较高的消化酶,加上豆粉中的卵磷脂成分,具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洗涤能力,并且能够让皮肤变得滋润,是当时比较优质的洗涤用品。但是这种清洁用品需要的材料难取,所以造价比较高,只有上层贵族家庭才能使用。这种澡豆后来经过成分优化,加入了草木灰发生了皂化反应,形成了现在常见的肥皂雏形。

古人的沐浴仪式感

在《礼记》中曾经有古人对洗澡规定的程序,沐浴出水之后要用干净的粗细不同的两块毛巾擦拭身体,之后用热水淋身去掉擦拭出来的污垢。洗好之后披上专用的布衣,防止身体干燥。在沐浴过程中会丧失很多水分,所以要喝一些饮品防止缺水口渴。并且遵循沐浴者必更衣的习惯,来保持身体结净。

沐浴似乎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本能,但是最初人类只知道在河边清洗身体,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才慢慢养成了定期沐浴的生活习惯。沐浴最早的记载是在商周时期,“沐”的字形像是双手掬盆洗发,是洗发的意思,而“浴”的字形像人在容器中,并且加入水,是洗澡的意思。

西周时期沐浴的礼仪逐渐形成习惯,人们不仅将沐浴视为清洁身体,也将其视为隆重仪式的预热。古人每逢重大活动前后都要沐浴净身,沐浴能够使人的内心平静。远行的人回到家中,也要进行沐浴,主要是洗去一身的灰尘,另外还有将在外的霉运都驱除。

到了汉代,皇帝规定每五天给官吏放假一天,放便他们回家沐浴,可见当时人们都非常重视整洁,当时的人也有了很好的沐浴习惯。这种规定直到唐代才修改为十天一次,叫做休浣。

古人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的喜欢干净,从先秦时期开始,三日一洗头、五天一沐浴,就已经是传统了,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休沐”一词,意思就是在官员们上了五天朝之后,要有一天放假,放假干嘛呢,就是专门用来洗澡,这待遇可比如今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们好多了呀,而除了洗澡,洗头也是非常勤快的,用的东西大多是清水,也有人用天然的清洁剂“无患子”来清洗头发。

一般分为洗澡和沐浴两种,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洗澡就是沐浴,其实不是,沐浴是一种礼节,而洗澡相当于我们日常的洗手洗脚。沐是洗头,浴是洗身。到后来沐浴也成为了官员的一种福利。

1.热水洗浴。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黄帝内经·素问》

2.鸡叫后要刷牙。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礼记内则》

3.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

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礼记内则》

4.到了唐朝更是洗浴中心遍地,泡澡几乎成为了全民娱乐,上至皇帝下至走卒全喜欢。

5.清洁污垢一般用石头,皂荚,肥珠子等,皂荚和肥珠子属于落叶乔木,这种植物的果实含有胰皂质,可以做成皂角和澡豆。

6.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

7.杭州人惯洗冷水澡。

一些街道有冷浴澡堂,由男女服务员为您服务,这些澡堂的男女顾客从小时候起。就习惯于一年四季洗冷水浴,认为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马可波罗游记》

一些街道有冷浴澡堂,由男女服务员为您服务,这些澡堂的男女顾客从小时候起。就习惯于一年四季洗冷水浴,认为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马可波罗游记》

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化学香皂、洗面奶等,他们用什么来清洁衣物和身体呢?

勤劳的古代人其实也使用了比现代清洁用品更加天然的产品来做清洁用,如澡豆、胰子、淘米水、皂角、猪苓等。古代因为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污染,那时的自然环境比现代要好无数倍,古代人的卫生习惯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特别是化学用品给地球带来了灾难性的污染,人们更加难以清洁环境和自己的身体。

大致来讲,依照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使用的清洁用品为: ‧秦汉时期:淘米水、洗衣服用草木灰(含碱) ‧魏晋时期:皂角和澡豆 ‧稍晚些:猪苓 ‧明清:胰子 ‧现代:化学肥皂、香皂、洗发水等等

  • 淘米水:

早在先秦至秦汉时期间,人们便已懂得“就地取材”,不需另花金钱便取得,“清洁液”作洗面及洗发用,原来古人简单地利用,谷物的“潘汁”来洗面洗发,所谓“潘汁”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东西,乃是常见的淘米水,直至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淘米水对皮肤的清洁有效用。

  • 皂角:

一说到皂角,老人们都知道是用来洗衣服、洗头发的,到现在有的乡下还有人使用皂角洗衣,其实,这种类似于“肥皂”的东西也是种美食,用皂仁做菜也在厨师间悄然流行,皂角,也叫皂荚是豆科植物皂荚树所结的果实,貌似豆角,每个皂角里边有40多个皂仁,皂角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有去污性能,当时社会上已出现售卖皂荚的店铺,可见它颇受时人采用,各种皂荚中,以“猪牙皂荚”质量最低劣,去污能力弱,也毫不滋润;“肥皂荚”则去污能力强,气味也浓郁,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把去除了种子的皂荚捣烂,做成球状,如橘子般大小,供洗面、洗身之用,俗称“肥皂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它的制作方法:“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和现在的香皂相比,形制上也颇相似了

  • 澡豆:

宋代以前,洗脸、净手、浴身的时候,没有成团的“肥皂”。魏晋时候有一种洗涤剂叫“澡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多个用于“洗手面”的“澡豆”制造配方大都要用到“白豆面”、“毕豆面”、“大豆末”等各种豆面。从这些配方可以看出澡豆恰恰是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澡豆”的制作极为讲究除了豆末之外,还要用到猪胰、皂角等以增强去油除垢的效力。另外,珍贵香料更是必不可少,把这种种原料加工处理之后,晾干,捣成散末,细细掺和到一起,就得了成品。澡豆制作过程中,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这种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它算是当时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剂,然而,由于要大量取得猪胰腺这种原料委实困难,所以澡豆未能广泛普及,只在少数上层贵族中使用。后来,人们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加以改进,他们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钠(纯碱)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的猪脂,混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这就是“胰子”了,胰子在化学组成上和今天的香皂极相近,而且,产品种类更是多样,桂花胰子、玫瑰胰子……与今天各种带有不同香味的肥皂已颇相似了

  • 猪苓:

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新的肥皂工业兴起后,才逐渐取代了胰子,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前门外还保留有,合香楼和花汉冲等老胰子店,其中合香楼开设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以皂角溶液等制成的“香皂”,以前习惯上也称为“胰子”,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用猪胰子洗手特别是的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