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莱做瓷砖批发

  1. 你想象中的伊朗是什么样的

你想象中的伊朗是什么样的

谢谢邀请,现在的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宗教领袖手里。

伊朗的历史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以前的伊朗叫做波斯,曾经建立过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三个地方的国家,后来衰落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后来成为英国和沙皇俄国争夺的对象,现在更是成为美俄争夺的对象。

在文莱做瓷砖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伊朗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国家对女性有严重的歧视,直到现在伊朗的女性还不能揭开面纱。是女性的噩梦般的存在。

伊朗现在的政权是在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建立的,由于和美国的深度矛盾,和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在波斯湾兵戎相见,也是让美国头疼的一个存在。

伊朗的经济发展不像中国比较全面,是一个侧重石油的经济,石油给伊朗带来了财富,主要的经济建设依靠石油来供给,但也因为石油,受世界石油市场波动很大,油价高时就富得流油,油价低时就步履维艰,这个国家现在迫切需要转型,转变到不以依赖石油的经济发展模式。

伊朗现在的政治体制是宗教领袖是最终的决裁者,任何法律都要以宗教领袖为准,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只是宗教领袖的传声筒。但也正是这一体制,伊朗极其容易被调动起来,所有的伊朗民众在宗教的狂热下会聚集在宗教领袖的旗杆下。这也是伊朗的一大风景,也是让美国人不敢轻易招惹的原因。

由于美国的威胁,伊朗为了自保,也在大力发展军工业,伊朗的军工业现在也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侧重军事工业的发展,还发展远程导弹和核武器,已经初具规模。这就是伊朗能在中东呼风唤雨的保证。

一九七九年之前,伊朗是世俗国家,与西方国家关系良好。这一年,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成功。霍梅尼制定新宪法,他作为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总统之上的最高领袖,也称精神领袖。总统是宪法上的国家元首,但居于领袖之下。总统、议会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但宗教人士组成的宪法监护委员会审核参选人士,保守派通过宪监会,阻止改革派占据议会多数主导国家。从此,在伊朗神权至上,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国家遵照伊斯兰教法治理。宗教信仰非常狂热,霍梅尼通过输出伊斯兰“革命”,影响地区形势。现任最高领袖是哈梅内伊,总统鲁哈尼。

看了这么多,我从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来分析下吧。说起伊朗,就不能不提其政治体制——政教合一。在伊朗政治框架下,什叶派教士掌握了国家实权,作为教士首领的最高精神领袖,掌握伊朗的军权和决策权,而通过民选的总统,也只是个傀儡,不过是精神领袖的执行者。

在当今社会文明体系里,伊朗的政教合一可谓是太过“复古”,就连在保守的的伊斯兰世界,也难找到如伊朗这般的存在。就拿海湾王权六国来说,虽然,封建残余很严重,但世俗化的政治势力掌权都被国王握在手里。

而伊朗在爆发伊斯兰革命前,依旧是一个高度世俗化国家,在中东伊斯兰世界是受西方文明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几乎,一夜之间,伊朗选择了这种与现代文明体制背道而驰的政教合一体制。不过,更让人好奇的是,30多年来,政教合一的体制在伊朗竟然也是稳当当的,这着实让西方民主国家大跌眼镜。

那么,伊朗怎会选择政教合一政体?

云石君先给大家简要说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的原因:海湾阿拉伯国家因石油暴富,并与美国缔盟后,阿拉伯国家也直接威胁到伊朗西线。而美伊同盟的存在,意味着伊朗又要承受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两面夹击之下,伊朗不堪重负。而亲美的巴列维国王强推“白色革命”,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伊斯兰革命爆发,最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新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废除了美伊同盟,力图与苏联和解,以集中精力,应对以伊拉克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进逼。

因地缘政治的关系,伊苏矛盾虽有缓和,但伊朗并未因此向苏联靠拢,苏联也没有对与美国决裂的伊朗大力支持。而伊美同盟破裂后,美国对伊朗由支持转为制裁,并扶持阿拉伯势力,伊朗要承受巨大的战略压力。而两伊战争的爆发,大量消耗了伊朗国力,加上美国的制裁,伊朗危机重重。

伊朗在无外援之下,怎样才能对抗阿拉伯国家呢?

伊朗只有将社会资源,具体是指用来充军饷的民众财富,和用来充行伍的成年男性,尽可能的集中到国家手中,以应对外部危机。

怎样搜集社会资源呢?

第一,直接动用世俗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拉壮丁。不过,很显然,这种野蛮行径定会招到民众的强烈抵制,进而引发社会冲突。在外患重重之下,伊朗只能悠着点。

第二,用意识形态体系引导群众,让他们自愿出钱出人。而带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保守意识形态,一方面可以打造崇尚简朴的社会氛围,在道德层面压制人民的生活需求,进而节省开支以供对外博弈。另一方面,可利用中兴伊斯兰的宗教狂热,激发人民的圣战情节。

很明显,第二种手段更合理、更明智。不过,意识形态的作用是渐进的,而伊朗的外部压力却早已火烧眉毛。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权力架构只能向宗教层面严重倾斜,通过宗教掌权的方式,最快,最深入的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崛起,伊朗的宗教势力便有了抬头的趋势,只不过巴列维国王亲美,又要维系自己的世俗政治权力,所以对它强力打压,后来成为最高精神领袖的霍梅尼因此流亡海外。

到了七十年代末,伊朗外部形势急剧恶化,世俗权力玩不不能应对,以致于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宗教势力也趁势上台。

这便是伊朗转向政教合一的内部因素。

而政教合一,对伊朗与阿拉伯的博弈大有好处。

伊朗怎样才能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博弈中获胜?

一方面,伊朗要竭尽全力的增强内部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的挖阿拉伯国家的墙脚。

对于挖墙脚而言,宗教是最好的武器。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伊朗可以“策反"的对象。

大家知道,伊朗就是什叶派国家,也是什叶派的大本营。除了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也与什叶派的关联也紧密。

当时的伊拉克虽是逊尼派的萨达姆掌权,但其民众中,什叶派占比却过半,且集中在两河流域这个伊拉克核心地带。至于叙利亚,虽什叶派只占总人口的两成不到,但执政的阿萨德政权却是出自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教派,其政府和军队也基本上都由阿拉维派穆斯林组成。

伊朗找到了拉拢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突破口。若能拉住系出同门的叙利亚,再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那伊朗的外部形势将彻底逆转,进而一举确立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主导地位。

不过,前提是伊朗不能是一个世俗政治势力掌权的国家。为什么呢?

因在世俗化的框架下,民族和国家才是民众认同的主要标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彼此独立;从民族上看,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同属阿拉伯族系,而伊朗则是波斯族系——二者是千年死敌。这就决定了伊朗以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份,是无法拉拢叙利亚和伊拉克。

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以一个宗教势力的形象出现,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为什叶派宗主,伊朗更易获得伊拉克什叶派和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的好感。同时,伊朗又挑头扛起伊斯兰复兴的大旗,这对什叶派来说,诱惑力极大。

所以,宗教认同是伊朗经营中东,分化阿拉伯国家的最佳手段。既然如此,伊朗的权力架构,也要凸显宗教色彩,于是便有了教权高于政权的政教合一体制。

从伊朗选择政教合一这条路开始,三十多年来,都可说是对的选择。现在的中东,伊朗、叙利亚政府,还有什叶派掌权的伊拉克,三国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王权国,以及叙利亚的反对派和IS们分庭抗礼。

毫无疑问,三国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但什叶派这个共同特征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关于伊朗政体的文莱,云石君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政教合一还会延续下去

一方面,伊朗与美国、阿拉伯王权国的战略对抗依旧持续,伊朗需用宗教手段发动国民来扛着这些压力;另一方面,还会继续用宗教的纽带作用来拉拢伊拉克和叙利亚。若有一天,什叶派的纽带作用不复存在,伊朗还可以用伊斯兰复兴的旗号,去争取逊尼派阿拉伯人、甚至土耳其、中亚的突厥人的认同。

此一时,彼一时。政治体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这个政治体制符合国情,能起到效果,就是有用的。

而面对伊朗的这种纵横之术,沙特以及美国这些“敌对势力”,又有何破解之法呢?方法很简单:从内部破坏!其中具体的操作,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君,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6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君,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