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1.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我说一个比较偏门儿的啊。

之前普遍认为,蒙古族的前身——原蒙古人是居住在东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室韦人,在蒙古人进入蒙古草原之前,蒙古高原是突厥语族人群的天下,包括突厥人、回鹘人、黠戛斯人等等。直到突厥帝国、回鹘帝国相继崩溃,蒙古草原形成权力真空,东北的室韦鞑靼人才进入草原,随着原蒙古人突厥化的过程,成了蒙古高原新的主人。

因此蒙古高原上先由突厥人,后有蒙古人,先有突厥语,后有蒙古语。公元5-7世纪突厥人纵横蒙古草原的时候,原蒙古人还在东北地区默默生活。这是一个历史学界的常识。

然而在2017年匈牙利召开的国际阿尔泰大会上,Alexander Vovin(没办法说他是哪国学者,Vovin教授生于俄罗斯,在美国长大,本来主要研究日本,现在在法国工作,中文和蒙文也都非常流利)发布了一块在蒙古国发现的婆罗米文石碑。简单说来,这是一块7世纪的石碑,使用婆罗米文字,但写的是蒙古语。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 优质瓷砖批发网

这张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蒙古学信息服务平台

在此之前,最早的蒙古文石碑是蒙古国北部库古苏儿省的成吉思汗碑,也叫移相哥碑,时间是13世纪早期。这块碑比成吉思汗碑早了600年,也就是把蒙古文和蒙古语的历史向前推了600年。

这块石碑是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奎苏陶鲁盖(hüisü toloγai)发现的,这证明了在7世纪,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带,也已经广泛生活着蒙古语族人群。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以及未来数年内蒙古学最重要的发现,这一发现会改写民族史、蒙古语文史和中国古代史。也就是说,不少教科书和论文都要重写了。

来一张Vovin教授

千年以前的岁月,实在是太遥远。那些能够记录历史真相的文献、文物,都随着岁月变迁,毁于战火和朝代更迭之中,后人有时候只能凭着所能寻觅到的古老文物或文献的残缺记载,甚至是根据民间传说,来推测古人的历史。

然而,不经意间一些古墓的出土,竟然会推翻几百年以来我们坚信不疑的“历史真相”。或有一些在历史中完全没有记录,或者有记载却不能够被证实历史,却通过新出土的文物,推翻了人们固有的历史常识。那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考古发现推翻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呢?

西夏文佛经

首先要谈的就是活字印刷,从小学到高中的历史课本中,都记录印刷术是宋代毕昇发明的,甚至在沈括留下来的《梦溪笔谈》中,也详细记录了这种技术。可能还有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1991年以前,中国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用来证明印刷术真的流行并存在。

因为,当时只有关于这项技术的一些间接文字记录,并无直接的证据。直到1991年,宁夏的拜寺沟方塔一共出土了9册西夏文佛经,这些佛经强有力的证明,在西夏时期,印刷术已经确切存在并投入使用。

西夏文佛经

西夏文佛经此外,还有1978年的曾侯乙墓,里面出土的一件16节龙凤玉佩,直接将国人对于活环玉器的认知,往前推动了2000多年的时间。在历史学家固有印象里,中国玉器最鼎盛的时期当数清朝,尤其是乾隆年间,皇家贵族出于对玉器的喜爱,专门设立了一处玉作造办处,所以这一时期玉雕工艺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造型精美,工艺复杂活环玉器更为珍贵。

16节龙凤玉佩

正因如此,考古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精美的玉器,是清朝年间的产物。殊不知就是因为古墓中出土的这件精巧细致的玉佩,不仅远超于清朝工艺,更是将玉雕工艺的成熟时间,直接拉回到了春秋时期。

虽然至今都没有确定这种玉器的用途,但是对于中国古老玉器工艺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项发现。春秋时期这些手工艺人的智慧,足以震惊整个考古界。

秦朝竹简

最后要介绍的这个出土文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于秦朝暴政的固有思维。1975年11月,云梦县的秦代墓葬中共出土了1100多枚竹简,在这些竹简上,有一部分是秦律的抄本。

由于秦朝存在的历史太短,所以在众多的考古文物中,一直缺乏与秦国有关的真实史料记载,后人对于秦国的印象,基本上都是从《史记》得来。至于这批秦墓竹简为何会推翻人们的固有印象,这是因为经过专家考证研究发现,这些竹简记载了18种秦律,并没有后人所描述的那样残忍凶暴,更不是一味的施行杀戮暴政。

比如以前中学课本中的陈胜、吴广因大雨受阻这件事,压根儿就不会被杀头,顶多执行鞭笞之刑而已。也从此可见,许多我们以为的历史事实,也仅只是“我们以为”的而已。

19世纪,算是考古大发现时期,颠覆了许多旧知识,挖掘出许多新历史。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实证精神:巴比伦泥板书、亚述尼尼微古城、印度哈拉帕遗址......统统都揭开了尘封几千年的历史。19世纪我们的很多文化人在干什么?研究茴香豆的“茴”几种写法?考证红楼梦里面谁跟谁“扒灰”?

《红楼梦》固然是了不得的好小说,但是整出个“红学”,消耗人力物力,美其名曰“考据”,实际是专门抠字眼抬杠,就算证明了“三个男人跟秦可卿乱伦”,又有什么意义?完全是吃饱了没事干。闲话少叙,话归正传: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不但在西方广泛流传,就连咱们也是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个女人引发的两国战争”:斯巴达的美丽王后海伦,遇见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双方一见倾心、两情相悦,就牵手私奔了。斯巴达国王怒了,就喊着希腊的众兄弟城邦,组团开战,要暴揍特洛伊人,抢回老婆。

希腊联军群殴特洛伊人,打了十多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都战死了,海伦还是没有回心转意,转身嫁给了帕里斯的弟弟:得伊福玻斯。(邪恶猜想:估计斯巴达国王太丑,或者有狐臭?反正海伦就是不想跟他过)。硬干是在没辙了,那就智取呗,希腊人想出了,木马里面藏人的招——留下个大木马,假装退兵。特洛伊人把大木马,当成战利品推回城里。夜半三更,木马里爬出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城终于被攻破。

这本来就是古希腊说唱艺人,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后来靠着《荷马史诗》发扬光大,传到整个欧洲。大伙也都把这当成是神话故事,夸夸瞎子荷马写得好而已。有个德国愣头青,偏偏认为神话里面隐藏着真实的历史。他就是德国版的摸金校尉(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

这是个狠人,为了证明故事里的国家真实存在过,非要到实地去搬山卸岭。先是经商攒钱,接着是学外语,不知道会用到哪门外语?没事,先学会18门再说(欧洲、中东的语言基本学了个遍)。40多岁时终于开工,七八年的分金定穴(实地考察),终于在土耳其和希腊发掘出,《荷马史诗》中提到的一个个古城。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国和迈锡尼古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在一座迈锡尼遗址,海因里希·施里曼发现了大量黄金:黄金酒杯、黄金王冠、黄金匕首......正好证实了故事里,迈锡尼富有黄金的说法。看到头戴黄金面具、胸着黄金盔甲的男尸,海因里希·施里曼霸气给希腊国王发信:我正在看着阿伽门农(希腊的众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