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建材市场外墙瓷砖

  1. 我国古代十大关口都是哪些

我国古代十大关口都是哪些

我国古代十大关口都是哪些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是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地设置的守卫处所,历史上的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每一处关隘都是是著名的军事要地,古代十大关口有:

1.山海关

2.紫荆关

3.娘子关

4.雁门关

5.居庸关

6.嘉峪关

7.潼关

8.平型关

9.友谊关

10.武胜关

吉安建材市场外墙瓷砖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我所知道的长城十三关,这十三关分别是:

第一关:山海关——长城的海之起点

第二关:黄崖关(小雁门关)

第三关:居庸关——“天下第一雄关”

第四关:紫荆关

第五关:倒马关

第六关:平型关

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便是发生在这里,历史让它更有底蕴。

第七关:偏头关

第八关:雁门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第九关:娘子关

唐代时,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故得名。

第十关:杀虎口关——山西右玉

第十一关:嘉峪关

我们熟悉的嘉峪关,也是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第十二: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十三关: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国古代重要的关口很多,不同时期各个关口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具体的有函谷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潼关、紫荊关、剑门关、娘子关、井陉关、雁门关、武关、镇南关(友谊关)、大散关等。

秦秋战国时期的函谷关、武关、井陉关

函谷关,函谷关在秦秋战国时期当属天下第一关,那个时候秦国据守函谷关,便掐断了东方六国进攻关中的咽喉,六国攻秦便终于函谷关。秦国和东方六国多次战于函谷关,秦国凭借函谷关的险要地形,用少量兵力便挡住了六国军队。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陕州市境内,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仅能过去一辆战车,在车战为主的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函谷关有三座,汉武帝时又在洛阳西的新安县修建了汉函谷关,汉献帝时曹操又在三门峡黄河沿岸修了魏函谷关。

武关,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武关是秦、楚两国大战的地方,秦国多次从武关出兵攻楚,楚国也数次从武关攻秦,刘邦就是从武关攻的关中灭秦的。

井陉关,井陉关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太行山上,是山西进入华北平原的一条隘道,在秦汉时期的军事要塞,秦国王翦灭赵,韩信北水一战都是从井陉关攻入赵国。

汉晋隋唐时期的潼关、剑门关

潼关,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为汉代所修建。在函谷关的作用渐渐失去优势后,潼关成为华北平原进入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失守长安必被攻破,关中尽失,所以潼关对关中十分重要。历史上曹操与马超大战于潼关,高欢与宇文泰大战于潼关,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后进入长安,黄巢破潼关入长安等。乾隆皇帝手书“天下第一关”。

剑门关,剑门关是关中进入四川的要塞,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剑门关是蜀汉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所修,关前的剑门要道是秦国时秦惠王骗蜀王赐五金牛,由蜀王派兵丁所开,被称为“金牛道”,道路开劈成后秦军沿此道灭蜀。剑门关在后来的四川防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多次将来自陕西的攻击挡于关外。

长城上的三大关

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山海关是明朝大将徐达所建,出名主要在明未时期,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居庸关,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居庸关为秦朝所修,是防备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关口,守住居庸关北京城就安全了。

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其它关隘

雁门关,雁门关“九塞尊崇第一关”,座落于 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 ,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

镇南关(友谊关),镇南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明洪武元年名鸡陵关。永乐五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

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部,是河北进入山西的要道,初建于唐朝初年,由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镇守而得名,被称为“长城第九关”,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关口有关门两座,关内为居民区,它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地势险要。

武胜关,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为大别山隘口之一。今存部分古代建筑。

其它还有紫荊关、平型关、玉门关、阳关、娄山关、瓦桥关等很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军事价值。

其它还有紫荊关、平型关、玉门关、阳关、娄山关、瓦桥关等很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军事价值。

我国古代十大关口:

一、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上的重要的军事城防体系,东门镇东楼气势雄伟,因地处要隘,形势险要,又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

历史沿革:山海关最早被称为渝关,修筑于隋朝。辽代、金代、元代时渝关逐渐被废止。

明代洪武年间,渝关才被重新修建,因为渝水河的水量减少,不再适合作为军事重地。关卡被迁至东六十里外的石河一带修筑,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便不再沿用渝关一名,为此取名为“山海关”。

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地址:甘肃嘉峪关市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历史沿革: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关城依山傍水,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相关关口:阳关和玉门关。阳关和玉门关在嘉峪关以西,在历史上阳关和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后来废弃。

三、居庸关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居庸关与嘉峪关类似,也是长城沿线上著名的关隘,因居庸关中间长达十八千米的溪谷中清流萦绕,翠峰重叠,风景很是绮丽,故而居庸关有"居庸叠翠"之美称,也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历史沿革:最早始建于秦代,居庸关之名相传始于秦始皇,众所周知,秦代的长城是秦始皇下令强征民夫和囚犯等人修建,于是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取名为“居庸关”。

四、雁门关

地址:山西忻州市代县

雁门关也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历史沿革:自秦汉以来,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关关口:平型关。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这里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

五、潼关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关关口:函谷关。函谷关和潼关分别在一条长约五十公里的峡谷的两头。函谷关在东边,潼关在西边。汉朝末期,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函谷关的险要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承接它的重任的是相隔七十公里的潼关。

六、友谊关(镇南关)

地址:广西崇左凭祥市

友谊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镇南关。友谊关是中越两国边境线上最重要的隘口。镇南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七、娘子关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现在的关城是明代所建。

抗日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

八、剑门关(剑阁)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由于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九、武胜关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

武胜关,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重要隘口。

武胜关与东侧九 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时统称“义阳三关”。三关中武胜关居中,交通便捷,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十、大散关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

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秦汉时期,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大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