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镇瓷砖批发

  1. 古代史中有哪些比较荒唐的历史事件

古代史中有哪些比较荒唐的历史事件

最近读到一本书,讲的是秦汉史,读完之后我感觉有一点比较荒唐,整好符合题主的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下。

秦始皇嬴政干掉吕不韦以后,王绾成了大秦的宰相。这王绾是个能人,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嬴政刚统一天下,一切都百废待兴的时候,向始皇帝提议实行分封制,来实现以他为首的一批贵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嬴政又不是个傻子,当然不能答应,几次较量以后,王绾就被迫辞职了。他离开权力的中心以后,李斯就趁势上位,在这之前,他已经跟秦始皇嬴政有过交流,打下了两人之间良好的默契基础。

秦始皇嬴政干掉吕不韦以后,王绾成了大秦的宰相。这王绾是个能人,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在嬴政刚统一天下,一切都百废待兴的时候,向始皇帝提议实行分封制,来实现以他为首的一批贵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嬴政又不是个傻子,当然不能答应,几次较量以后,王绾就被迫辞职了。他离开权力的中心以后,李斯就趁势上位,在这之前,他已经跟秦始皇嬴政有过交流,打下了两人之间良好的默契基础。

万古镇瓷砖批发 - 优质瓷砖批发网

后来李斯就开始对百废待兴的秦朝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什么车同轨,书同文,设郡县,统一度量衡等都是在他的主持之下完成的。他作为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位极人臣,达到了一个几乎不会再有的高度。而且通过和秦始皇的联姻,更加巩固了他的地位。

之后在一次出巡的途中秦始皇不幸病故。在赵高的劝说下,李斯、赵高、胡亥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政治联盟,假造秦始皇遗诏,逼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把胡亥推上了皇位。

接着为了帮助胡亥坐稳皇帝的位置,三个人密谋进行了一场政治清算。可是怪就怪在这上面,等一切看似搞定之后,赵高却反手就把李斯给干掉了。当时掌握大权的可是丞相李斯,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他坐了这么久,他可以说已经培养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赵高怎么可能跟他相比。无论是政治资源,还是个人能力,赵高又怎么比得上李斯呢?可是李斯还是没有挡得住赵高的攻势,反倒被他诛了三族,你说怪异不怪异,荒唐不荒唐?

其实分析一下也能够想明白一些,首先李斯为什么要跟赵高一起搭伙假造遗诏呢?这其中就和古代权力场上的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一个习惯有关了,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特别是当时的秦朝更是如此。几乎历代国君都是故去以后,丞相退位,然后新君上位,再次提拔新相。想必李斯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担心扶苏上位以后,自己会被迫下台,所以出于对权力的渴望,他决定放手一搏。

可是之后他又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太过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干有损自己名誉的事,所以政治清算这些脏事、恶心事他都交给赵高去做,让赵高去当这个恶人,他自己幕后当个好人。赵高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选拔了一批自己的党羽,把他们安插在一个个岗位上。就这样丞相李斯的势力也相当于被一步步的架空,等到赵高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超过李斯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挥起屠刀,砍向了李斯。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高澄带兵闯进宫中,问:“陛下为何要造反?”孝静帝——困在皇宫里的囚鸟

最近一些国家或地区变得有些混乱,“陛下何意反邪”一时间被推到了高峰。

原文出自《魏书·孝静帝纪·卷十二》

孝静皇帝,名叫元善见,是清河文宣王亶之的世子。肃宗无后,于是百官集会商议,推举元善见,就这样元善见就当了肃宗的儿子,成为了下一任皇帝,这年他十一岁。又于冬十月丙寅,正式登位。

孝静帝

孝静帝虽年轻,但仍恪尽职守,舒缓儒雅,有孝文帝的风采,力气能挟着石狮子翻越墙壁,若是生于安定的朝代,或许他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这这里,在这偌大的帝国上,它的真正掌控者却是一个权臣——高欢。

高欢扶立孝武帝元修为傀儡,不过孝武帝并不想任人摆布,一路从都城洛阳逃至关中长安,投靠宇文泰,并封宇文泰为大丞相,欲借此讨伐高欢。

高欢

但宇文泰野心勃勃并不想只当一柄长矛,而是想称王称帝。于是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定都长安。

另一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走后,另立了皇帝,也就是孝静皇帝,元善见。

东魏武定五年正月,高欢病逝于晋阳家中,次子高澄继承了父亲的权力,而且更加嚣张跋扈。

一次,孝静帝曾和高澄文襄王在邺城东狩猎,皇帝骑马奔驰如同飞翔,后面的监卫都督从后面大喊:“天子不要纵马飞奔,大将军发怒了!”

有一次,文襄王曾侍奉孝静帝饮酒,高举酒杯说:“臣下高澄劝陛下饮酒。”

皇帝不高兴,说:“自古没有不灭亡的国家,朕也用不着这样活着!”文襄王发怒说:“朕朕狗脚朕!”文襄王命季舒殴打皇帝三拳,拂袖而出去。第二天,文襄王派季舒慰问皇帝,皇帝也表示歉意。

皇帝忍受不了忧痛耻辱,常侍侍讲苟济知道皇帝的心意,就和华山王大器、亘瑾密谋,在宫内建造假山,而暗中修地道到北城。

守门的人感觉到地下有响动,于是文襄王得知了情况,随即统领兵士冲进皇宫说:“陛下为什么要谋反呢?臣下父子功在国家,哪会辜负陛下呢?”

文襄王下令,打算处决皇帝的妃子。皇帝义正词严地说:“王自己要谋反,与我有什么关系?我还不顾惜生命,何况是妃子?”

文襄王下床叩头,大声哭着认罪。随后大摆酒席,到深夜才出宫。

过了三天,权势滔天的文襄王将皇帝囚禁在含章堂,大器、元瑾都在街市被烹死。

襄城王元旭和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趟彦琛等人请求进宫奏事。元旭说:“齐王圣明的德行普照,万民归向敬仰。臣下等人冒死罪进奏,希望陛下仿效尧让位于舜。”

皇帝于是走下皇帝座位:“今日的场面不差于当年的常道乡公、汉献帝。”

孝静帝最终被下毒酒,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