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1.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2. 姜堰绕城快速路具体通车时间
  3. 在南通这种三线城市家庭年收入40万元,能算中高收入吗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作为一名远洋船员,首先想问一下各位,有多少人听说过水泥船?其实有一个时期,我国的船舶都是水泥材质建造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造房子一样,用钢筋混泥土加上水泥造成船舶,放在水里航行!这看似滑稽搞笑的船舶,曾经是我国航运领域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水泥船为何消失了 - 优质瓷砖批发网

我们现在见到的船舶都是一块块的钢板焊接而成,但是在那个年代的水泥船是提前用一根根的钢筋绑扎在一起,拼成船舶的龙骨,然后用水泥浇灌,稍微整理之后,加上动力装置,一条水泥船也就建好了!这样的船舶基本满足现在船舶所有的功能,可以用于捕鱼,可以用于打捞,甚至可以满足内河航运的运输。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是法国一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全长可以达到220多米,比现在的航母短不了多少!我国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全长100多米,最大载货量可达到3000吨,最大航速14节,其性能完全可以和现在钢铁船舶相媲美!

用水泥打造的船舶,为什么不会沉呢?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提倡用水泥建造船舶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首先水泥建筑的船舶肯定不会沉,它就像我们现在钢铁建造的船舶一样,看似很笨重,其实浮力是很大的!钢铁打造的船舶很多内部都是中空的,留有足够的浮力空间。而那个时代的水泥船舶很多也是中空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建房子用的“水泥板”一样,只要有足够的水深,足够宽广的河面,水泥船也一样可以正常航行,完全不用担心下沉的问题。

第二:我国水泥船的鼎盛时期大概位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也许很多父辈的老人都见到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重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就连基本的钢铁甚至都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那个时代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和前苏联的断交,即便想购买钢铁都没有地方。更何况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有钱去购买钢铁。为了实现自给自足,为了满足水运的需求,水机船的想法提上了日程,并很快得到了实施。

第三:水泥船在我国航海历史上存在了十多年之久!也充分证明那个时代我国人民不甘心落后,自强拼搏的精神。其实早在二战时期,西方国家就已经有了用水泥建造船舶的先例,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便很快被西方国家所淘汰。那个年代我们有信心能够超越西方国家,他们用水泥建造船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克服。为了表示决心,那个年代很多造船厂开始用水泥建造船舶。

从郑和下西洋的木质船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水泥船舶,再到现在的钢铁船舶。我国的航海造船历史一步都没有落下。既然水泥船舶那么有优势,为什么短短的几年后就被淘汰,并且像没有存在过一样突然间消失了呢?

首先:用水泥建造船舶,本来就比较滑稽!那个年代虽然精神可嘉,但是实际操作中确实不可取。船舶一直在水中航行,水泥建造的船就得一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水泥的坚固性就会下降。虽然水泥船耐腐化,受水里面类似于贝壳一样的浮游生物影响较小,但是水泥船的寿命实在太短了!并且只能在内河里航行,因为内河里没有太大的风浪!那个年代的水泥船如果航行在遇到大风浪,甚至能瞬间散架。船舶就是用来运输的,航行的区域有限,自然也就被历史淘汰了。

其次:我们平常看到的船舶航行的时候都是有一定航道的!水泥船也必须在航道里面航行。由于水泥船的固有弊端,很容易瞬间瓦解沉入河底。这个时候打捞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不打捞出来,时间长了就会堵塞航道,影响其他船舶通行。另外水泥船最忌讳的就是超载,现在钢铁船舶有韧性,多载重一些货物无所谓。但是水泥船一旦超载或者搁浅,甲板能和瞬间两半。另外水泥船相撞后,命运很唯一那就是下沉。而钢铁船舶相撞后会漏水,堵漏及时,不至于下沉。

最后:现在船舶不仅要求国内航行,还必须全球航行。而水泥船在长江里航行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根本不能去海里,巨大的海浪能够让它瞬间瓦解。另外现在航道越来越繁忙,船舶轻微碰撞特别普遍,而水泥船就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了。抗风浪性、区域性、不安全性、难以保养性、等等都是水泥船的弊端。虽然它见证了我国民众不甘心落后的,战天斗地的气魄,但是实际的弊端真的太多了,所以也很快被我国所淘汰,并且退出来历史的舞台。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钢铁大国,航运大国,造船大国。再也不用为了钢材而发愁了。所以作为航海人我特别自豪!也深深铭记我们现在的航运之所以这么发达,完全只因为站在我们多人代先辈的基础上累计起来的。你们对于水泥船有什么清晰的认识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水泥船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船体而成的,水泥船有许多优点,造价低,建造时间短,技术成熟,在早期航海时期,水泥船曾经风靡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淡出船舶的大家庭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水泥船船体笨重,航速慢,有效的载货比远低于钢板制成的轮船,说白了就是效率低,超级重的船体,却载不了多少货物。在钢材匮乏的年代,水泥船风行一时,但是这是拿超高的耗油量和极低的效率做代价的。

其次,水泥船的结构相比钢板船体的船太过脆弱,在抗击风浪和碰撞中安全性差,船体易开裂渗漏。

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是1976年下水的“古田”号钢丝网水泥货轮,船体长100米,宽14.5米,吃水深度5.8米,排水量5778米,航速14.5海里,船体结构是单甲板、双层底、3个货舱,甲板的船底采用纵向骨架系统,主甲板以下全用钢丝水泥结构,上层建筑外板和烟囱等也采用钢丝网水泥制作。在1977年的专家评审会上,对古田号的使用性能做了如下结论:钢丝网水泥船具备水密性强、船身稳等长处,但具备不耐碰撞、船身重等弱点,因此不宜推广”,作为中国第一艘大型水泥船,在进行了第一次处女航后,便一直停放在福州的海边泊位上,最后被拆除。

七十年代,农村所有小沟小河的水面上养殖水葫芦,人造肥料,就靠水泥船收割,并将其运上岸,可以说,全县哪个生产队都拥用一两只水泥船。

我和小伙伴们去郊区割兔草,休息时就跑到停在岸边的水泥船上玩耍…其次,我们也经常看到南来北往盐河里,也有不少柴油机铁壳船拖挂着十多只水泥船的船队驶过。

水泥船的消失,应该是农村土地包产到户,不再河面养水葫芦,还有运输水泥船自重又自笨,截货吨位也有限,不适应时势船运的需求…

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农村除了耕牛,水泥船就是最大的生产资料。吨位也不大,一般只有二吨至七吨,五吨的最多。

那时的水泥船作用可大了,生产队卖粮,买肥,运输全靠它。

我记得那时到城市装运化肥厂的废水(氨水)就用水泥船。我们溧阳都到上海去装,都是用最大吨位的船去装(七吨)。一般配备三至五人,吃住在船上,有时就睡在安全仓里。那时的船没有动力,靠摇橹撑槁,还要拉纤,后来才装上柴油机。

水泥船的淘汰是必然的,因为水泥船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太多了。小型农用水泥船基本不用钢筋,都是用钢絲网,大中型的专业运输船才用钢筋。

水泥船不耐用,稍一不慎,就会破损,一撞一个洞,一条缝。安全仓里闷死人的事也发生过。船的甲板,夏天烫人,人在船上就象在蒸笼里,冬天冰冷,人就像在冰窖里。

到了九十年代,公路运输逐渐取代了水路运输。到了二十世纪,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村村都通了公路。各种车辆也越来越多,水泥船的淘汰也就在所必然了。现在水上的专业运输船也都是铁船了。

中国现在不缺钢铁了,造船还是用钢质船牢固,大吨位千吨万吨。

当年本人当知青时驾驶过水泥船,经常被撞出一个又一个大洞,易修!用合好的水泥补上去就行了。

运载分重载(有货)前冲击力相当大,刹车以反转减速,易沉,掼性很难掌握,把对方船一撞一个大洞,空载船身高易被撞。在农村常拖化肥,农资(公粮,农药,红砖等……)。

加上水泥船不安全,公路胜于河道运输等等。

姜堰绕城快速路具体通车时间

具体通车时间尚未公布。
因为姜堰绕城快速路的建设还在进行中,目前尚未官方发布正式通车时间。
不过据该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估计将在不久的时间内通车。
关于姜堰绕城快速路的建设情况和路线规划等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关注当地政府或媒体的相关报道。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通车时间公布。
姜堰绕城快速路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天气、材料供应、工人质量、工程进度等等影响通车时间的因素,所以目前还没有确切的通车时间公布。
但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进展情况来看,姜堰绕城快速路建设工程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预计在2022年前后可以通车。
通车后,可以更加便捷地连接姜堰市区与周边城市,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具体通车时间。
因为姜堰绕城快速路的建设还在进行中,虽然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但具体通车时间也需要根据现场建设情况和审批程序等因素来确定。
除此之外,天气等自然因素也可能会对施工和通车时间产生影响。
不过,据相关报道,预计该快速路将于2021年下半年通车,届时将有效缓解姜堰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尚未公布具体通车时间。
因为姜堰绕城快速路是一项新建工程,目前尚处于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虽然该项目规划已久,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体通车时间还需要等待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公示和决定。
据了解,姜堰绕城快速路的建设旨在缓解区域内交通压力,改善地区的交通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预计该项目的通车将会极大地改善姜堰地区的交通流动性,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区域的生活质量。

据最新消息,姜堰绕城快速路已经完成了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该道路将会正式通车。
具体通车时间还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官方通知。
不过,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姜堰绕城快速路的通车时间应该不会太远了。
一旦该道路通车,将会大大缓解姜堰地区的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也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姜堰绕城快速路将会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南通这种三线城市家庭年收入40万元,能算中高收入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全国的年收入情况: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国家统计局数据)。就算这个城镇居民家庭有4口人,还都上班又收入(其实现实中许多家庭都是3-4口人,有收入的只有2-3人),这种家庭年平均收入为15.7万,你说如果家庭年收入达到40万,在全国来说肯定算中高收入吧!

其次,我们在看南通市2018年年收入情况,南通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71元,比上年增长9.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9元,增长9.3%(南通市统计局数据)。还是同样4口都拿工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为18.5万元。如果家庭年收入达到40万,在南通来说肯定也能算中高收入吧!

当然,南通作为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通江达海,随着沪通高铁明年开通,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房价也是节节高升,目前均价1.3万,地段好的学区房最高4万多,就是家庭年收入达到40万,不吃不喝只能买10个平方米。所以,家庭年收入达到40万能算中高收入,但也不能说就一劳永逸了,下一步能不能保持优势,还要看你能不能有好的消费观和投资理财的本领的。

家庭有小家和大家的区别。

一般南通人家,小家就是小两口带孩子,夫妻收入。大家就是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与小两口生活在一起,老夫妻加小夫妻4个人的收入。

如果以小两口收入计算,毛收入一年达40万是极少数,10%以下,大多家庭达不到,很困难,按28原则,小夫妻年收入能实现40万,应该属于高收入家庭。如果以老夫妻加小夫妻4个人的收入作为一个家庭收入单元,则应该有1/3的家庭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这样算,也进入中高收入家庭。

可以做个大概判断,市区海门启东有30%的家庭年收入在40w或以上;如皋如东海安10%可以达到40万。 结合这两个判断,一个家庭年收入在40万以上,在南通属于高收入家庭。

佐证这个看法有个简单的办法,南通 730w人,算作120w家庭,40w作中位数,居民可支配收入 4800亿/年。 17年南通GDP7732亿 可支配收入占GDP62%。

7732亿GDP收入占了62%,不现实,太高了。

这个40万看作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是扣税水平。一般一个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能达到20%就不错,也就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在15万左右。

这个计算比较粗糙,实际南通地区城乡家庭收入水平据江苏调查总队审定结果,今年上半年,南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99元,全年人均4万还不到。3口之家的一个家庭,平均年收入是11万多,40万接近4倍。

用平均数计算收入,平均数其实也是高的,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在平均数以下,有时公布一个地区的工资平均水平,许多人觉得拖了后腿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以上分析,在南通,家庭年收入达到40万,不是中高,而是进入高收入行列。

在南通如皋,我一年也有个40万左右的收入,以前觉得还不错,这几年在南通,感觉真的不算什么的!真的!我家哪栋楼一共是十七层,我看了下,就我开的不是奔驰 宝马 奥迪!我真的要加油!

在南通,两口或者三口之家年税后收入10w就是中等偏上,20w就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南通富裕的只有大老板,工薪小老板收入很普通。我有个亲戚在叠石桥搞家纺,开的保时捷和奔驰,风光无比,叠石桥市场一个很大的门店,苏州无锡都有铺货,虽然是小市场,但是在南通的家纺里做的已经不错了,一年净利润不过80-100w,现在南通的机械家纺环境并不好,普通人收入很低的

三口之家,年收入十到十五万之间,不错了。

三四十万,很高了。

工薪阶层,普通人,没有灰色收入,能高么。

大包工头,做大生意的,开厂的,他们收入高,但不普遍,他们一般也不吹牛。很低调。

显摆的,多是往高吹的主。

这是南通通州本地人的感觉。